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红学”的内涵:也可说,什么叫“红学”。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红楼梦》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研究《红楼梦》,才称其为“红学。”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王人恩迄今为止,“红学”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其间经过前贤今哲的苦心经营和辛勤搜求,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已收集甚夥,尤其是一粟所辑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的问世,给“红学”之研究功莫大焉。《红...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首次发现了《读红楼随笔》一书。它既不见于《红楼梦卷》,也不见于其它任何红学资料辑录。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研究。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二百余年的红学史大致可分三期: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五四”运动至一九  相似文献   

4.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1927年,胡适偶然购得一部仅残存 16回的《红楼梦》早期稿本过录本,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第一回楔子中称此本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故称“甲戌本”。这个抄本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5.
在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中,索隐红学与考证红学是影响较大、份量较重的两个研究流派。怎样理解这两派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二者的互动关系,及它们各自在红学史源流中的消涨?这是本文立论的出发点。如果将“红学”视为有关《红楼梦》的所有理解与解释活动的汇集...  相似文献   

6.
刘梦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红学五题》中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红学》,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以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一九五四年之前,《红楼梦》研究的主导的观点和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国内两本“红学史”专著,一本是郭豫适的《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红学” ,与“莎学”、“浮学”一样 ,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与价值。从胡适“红学”范式开始 ,便延续着反 1 2 0回的《红楼梦》的基本思想。“红学”的真正意义 ,应以主题学为骨干 ,涵盖作者学与版本学。曹雪芹是 1 2 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王国维的“红学”范式 ,是新红学的创始模式。美学批评学、文艺心理学、史学索隐学、文学考证学等学问为“红学”的研究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显学文化。《红楼梦》从“真事隐去”说 ,说是南京梦 ;从“假语村言”说 ,即是北京梦。 2 1世纪的红学 ,不是反对《红楼梦》 ,而是支持《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8.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超越时空的.从它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评说已绵延二百余年,因它而诞生的专门学问“红学”,至今“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红楼梦》还要“无尽地探索下去”.之所以说“无尽地探索”,实在也是不得已的事.两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连它的“主旨”“本旨”究竟如何也还说不清,道不明,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原来也属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则因为《红楼梦》是这样一部活生生的,如同生活本来一样丰富得无以复加的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则是因了读者的眼光有种种.因而,任何简单的概括说明都难以概括说明,任何评判都不免失之偏颇,难以眼人.《红楼梦》真是不说也罢——欲罢不能!笔者不揣浅陋写此文,也有欲罢不能之意.所说是关于《红楼梦》本旨的一点思考,不敢有劳方家学者,便不说“就教于方家学者”的客套话,想必“话说红楼”的沧海,总是容得一粟的.  相似文献   

10.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又有幸参加几次全国和地方的红学讨论会,亲眼看到我国广大红学研究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良好成绩。对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新形势,我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古诗来形容,或许是较为恰当的。故借此为题,作一些简要的回顾,供同志们研究。一、红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比王国维更卓越地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与章太炎一样具有独立不倚的主体精神;鲁迅和胡适的红学观表明,鲁迅更能触及《红楼梦》的精神本质,这在“语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上得到了生动的证明;《红楼梦》比新儒学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红学的百年论争是反映学院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文化复杂纠缠的一个显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相似文献   

13.
由对《红楼梦》的研究而形成的“红学”已历经百年。如今“红学”已发展成为与“敦煌学”、“甲骨文”地位相当的中国三大显学之一。多年来,红学领域争论不已,热点纷呈。《红楼梦》的原型问题就是多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这也很自然,因为搞清作品的原型(模特、蓝本)是...  相似文献   

14.
在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与会者满怀信心地探索了红学的未来。红学家周汝昌在会上首先提出《庄子》分为“内篇”、“外篇”,红学研究也可分为“内学”和“外学”。“内学”的研究,以作品本身为主,也包括版本问题。至于“外学”,则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作者等等。台湾省红学家潘重规指出:“‘内学’是《红楼梦》的精神内涵,这种内在精神可以在自己内心产生力量。如何确定这股精神内涵的对错,则有赖‘外学’的种种考证来加以印证和确认。”耶鲁大学余英时教授认为“内学”、“外学”似乎有轻重之别,应该是“内外兼修”,“内圣外王”才对。威斯康星大学红学家周策纵提出《红楼梦》还可分“内务”、“外务”和“内行”、“外行”。赵冈先生是经济专家,《红楼梦》研究对他就是“外务”,而周汝昌一辈子钻研《红楼梦》,红学对他就是“内务”了。他还指出有许多喜欢《红楼梦》的“外行”,也可  相似文献   

15.
独树一帜的红学观──评《红楼寻真录》马谦卿甘肃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夏荷同志所著的《红楼寻真录》一书,对一系列的红学问题。提出了自己崭新的看法,真是石破天惊别开蹊径,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一、“甄土隐”的新解释《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个人物叫“甄士隐”,这...  相似文献   

16.
首先,让我热烈地庆贺我省红学讨论会和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的开幕!我来讲话,是“逼上梁山”。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我不是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人。我读过《红楼梦》,也喜欢《红楼梦》。但把我看作研究者,不敢当。第二,在座的有很多老同志,也有很多中青年同志,都是在《红楼梦》研究上有成绩的。我在这里讲话,更是班门弄斧。所以要首先声明一下。既然叫我讲,我就把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谈出来,求教于大家,求教于前辈和后进们。  相似文献   

17.
红学研究在经历了从评点派、索隐派到新红学派到以李希凡等为代表的所谓文学批评派的近二百个年头的嬗变后,时下的景况确乎有些举步维艰。但这种困惑实际只是一段时间内以政治代替文学研究的非科学研究的暂时恶果,红学并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当务之急是赶上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步伐,及早引入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观念的更新可以获得审视问题的新角度,方法的引进则是重构新的红学研究框架的工具。即如文化学红学就可以在较宽泛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华文化在《红楼梦》中的折射,发掘民族文化独特的历史价值。比较学红学则主要把《红楼梦》跟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索隐派红学的出现,从学术史上说是当年胡适、蔡元培新旧红学之争的继续,较突出的有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李知其的《红楼梦谜》,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等。这些书或继续钩沉索隐,寻觅《红楼梦》“反清复明”的寓意,或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世无其人,或说研究《红楼梦》应当用“详梦”的方法,或耸人听闻,说《红楼梦》是写曹雪芹及其恋人“竺香玉”合谋“弑帝”,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云云。以主观随意性为根本特征的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无法克服其本身固有的非科学性质和倾向。科学考据和主观索隐二者性质不同,不应将索隐方法说成是科学方法,应将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温庆新 《学术界》2024,(2):123-131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仅否定该文的“材料”使用与纠缠于“政治问题”,而且意图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新艺术性研究范式。这是一种以现代学者“当下”需求重构《红楼梦》“过去”意义的言说模式,诱导世人对《红楼梦考证》的“未来”价值予以新的研判。可以说,《红楼梦考证》的现代批评是时人以“新目光新方法”的文艺批评为抓手,努力参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理应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