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以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认识为基础 ,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作者提出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权威处置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法制管理体制、信息流通体制 ,以增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见性、科学性、社会认同性以及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水平 ,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职能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使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必要。第三部门通过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介入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的不足,发挥其独特作用。但第三部门也存在不足,需要政府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高效协调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肖艳 《江西社会科学》2002,31(11):10-13
文章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讨论环境问题,从整体角度将环境问题视作公共产品的非经济性后果,进而着重比较了市场机制及政府干预两种解决思路。通过对我国环境管理领域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健全、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尤其是构建新的社区参与机制,对于解决我国转型期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对政府效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弥补了政府的有限性。但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公众参与的无序性、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等。通过对公众角色科学合理定位,分析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众所扮演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信息传播者等角色,寻求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对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公众视角,调查了内蒙古公众对我国边疆地区公共危机问题的关注现状、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社会安全感、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和对策等内容.我国边疆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呈现公众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的趋势.为此,建议我国边疆地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公众的偏好与其互动,重点加强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改进教育、管理和培训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效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7.
"脱域"公共危机的发生将急剧改变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秩序,导致区域性社会运作机制中断或瘫痪.而"切割式"的现行行政区行政模式与"脱域"公共危机的逻辑错配,使"脱域"公共危机治理处于"低效"或者"失灵"状态.以"网络式"的区域公共管理体制作为平台,既整合纵横向政府系统内资源,又积聚政府系统外的市场和社会资源,能够实现对"脱域"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区域合作视阈下的海洋公共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个国家或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危机,因而区域合作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合作治理海洋公共危机,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建立起伙伴关系,共同成为区域危机治理的主体,同时需要推进海洋"区域化"进程、协调区域间政府或国家的合作关系,明确海洋主体间的联动与合作机制,完善区域海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增强了官员决策的责任心,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当前专家参与呈现出"边缘化"、"空洞化"、"符号化"态势,导致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失灵.应加强专家参与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确保专家参与过程的充分公开透明,规范专家咨询论证程序,强化专家参与的角色和地位,构建政府、专家与公众三者良性互动的机制来完善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雾霾问题和水污染问题。环境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各行动主体的行为失当,突出表现为:政府"失灵"、企业"失责"、环保NGO"失效"和个体"失声",并呈现出环境管理失效、内部成本外部化、环保实践能力孱弱和环保行动冷漠化的状况。为此,应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从科学规划、资金投入、问题治理和公众参与等不同层面进行政策设计,构建科学的推进绿色城镇化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优化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常态管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着力构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系统;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建设,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内容;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传播能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环境管理模式与农村环境保护的不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环境管理模式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在下列六个方面:信息不对称、行政管理的分割性、环境管理的行政色彩浓厚、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观念、环保机构的倒"金字塔"结构以及排斥公众参与决策监督,存在着明显的不兼容性,其对治理我国农村的面源环境污染的作用非常有限,以至完全失灵。在保护农村环境方面,政府环境管理模式亟待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可发现我国转型期的政府也可能存在机构膨胀、效率低下、政策偏差、"寻租"与腐败等失灵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转型期各种政府失灵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政府职能、健全决策机制、借鉴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法治政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频发的公共危机让人类步入了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治理显然无法通过危机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核心主体毋庸置疑,特别是对采取政府主导性发展战略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而言,其功能性地位更为凸显。然而,现行的基于常态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制约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甚至形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低效或失灵的路径依赖。这集中表现为,基于传统人治理念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使政府进退失据;基于现行官僚体制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形成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局面;基于垄断式管理模式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使政府力不从心。鉴于此,更新危机管理理念,重塑官僚体制,引入协作治理体系,就成为化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出现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对政府危机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与政府危机管理的互动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传播不客观不真实、新闻报道方式单一、媒体人的素质缺失、对新媒体关注不足、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备、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公众容易受不实传闻的误导等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媒体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完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出现。独具普遍性、突发性、人化性及高危性特质的风险时刻在拷问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为此,政府应通过健全公共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完善危机管理主体等措施来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应急机制和网络舆情管理存在对突发事件应对重视不够,大众疑问回应不及时,整体舆论环境不透明,持续性公共舆论监督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舆情应对能力,要敢于正面应对大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舆情传播理论水平,运用议题设置等传播手法,主动设置议题,动员官方网媒资源参与,对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和处理,建立完善有效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公众舆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问题的负外部性实质呼唤政府的参与,但是政府政策失灵与环境管理失灵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为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要采取几个重要措施: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宏观综合决策机制,健全中央——地方协商制度;进行有效管理,促使环境外部性内在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公共政策视角,通过对厦门PX公共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认为要科学、合理的应对不断爆发的公共危机,必须实现从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向现代的公共危机"治理"转型.所谓公共危机治理,在其浅层意义上,追求的是通过构建政府与公众互动、彼此沟通的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治理系统,从而能够找到化解公共危机的最优路径;而在其深层意义上,则是通过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造就具有公共参与能力和公共精神的公民和公民社会,从而最终实现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这无疑是当代政府治理的人文指向,也是走向新文明的历史底蕴,因而格外值得中国公共管理者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治理模式要求在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中,各地区结合具体实际,适度集权和分权,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媒体以及公民个人多维主体共同参与的防范机制。建立明确的危机应对指挥体系,厘清各级主管部门权责;增强政府主管部门公共危机防范的前瞻性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预防中的作用;增强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互动;加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