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玉娇 《社会科学》2022,(7):151-159
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层空间中的社会治理结构、功能与逻辑发生重要变迁。基于对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投入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审视,“内卷化”成为分析或表征基层社会治理之困的新的理论范式或概念工具。但是,既有研究存在泛化使用内卷化,以及理性预期范式下忽视“不确定性”所具有的知识意涵等局限性。实际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卷化之困在于:治理能力发展不足背景下的治理话语繁荣。这一“非预期性”后果,实则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双重性”现象——治理情境的“双重形塑”、治理结构的“双层构成”和治理逻辑的“双线运作”的必然结果。其蕴含的“确定性”知识为:向上吸附下的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断裂,压力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社区组织结成的“情境—行动连接体”。  相似文献   

2.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区域化"大党建"战略,是符合我国现实发展要求的时代课题,是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区域化党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突破条块壁垒、理顺党政关系有所贡献,但是,由于其在制度、文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内在的结构化困境,使区域化党建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内卷化倾向。这种内卷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合作机制下的党建工作责任"回流",党建工作全速发展下的虚假"创新",以及党建参与主体积极响应下的个体"疏离"。导致内卷化倾向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的"联谊性"导致制度疲软,党建工作运行的行政推动导致执行受阻。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想克服内卷化困境,亟需做到权力落地,要赋权给基层工作者、社会组织、基层百姓,从而构建社会力量联通政府和百姓的闭合网络,让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之间真正形成协同共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内卷化”的外在表现有“利益内卷化”和“组织内卷化”,支配这种外在表现的中介因素实质是“认知内卷化”。“认知内卷化”强调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创新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图式而不断强化某一思维,从而导致这一思维所附带的问题不断受到强化,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实质突破。本文以上海市XH区物业管理深化改革为例,采用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体的行为和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在自动化认知期的社会图式是“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很复杂,而社会力量又很薄弱,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帮扶”。在随后的控制性认知期,基层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和走访所输入的信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会图式。最后在表征印证期,“利益内卷化”和“组织内卷化”印证了“认知内卷化”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内卷化”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行动已广泛开展,这被认为是政府职能转移、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运用“体制嵌入”的概念来分析政府组织如何影响社会组织,运用“组织回应”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组织面对这种体制嵌入所采取的行动,运用“内卷化”的概念来分析这种互动对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提供产生的社会效果,可以发现,政府组织通过将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嵌入到社会组织中,而把社会组织纳入到自身的行动逻辑中;社会组织则通过模仿政府组织的行动争取到自身发展的资源.其后果是双方在行动逻辑上变得更为趋同进而导致了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遇到的重大挑战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出现了"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的发生机制源于同质化的考核机制、乡镇政府过度追逐本地利益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组织人员的行政化追求。治理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内卷化"问题,必须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模式,重塑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多元主体,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畅通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表达机制,改革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过程中,契约外包或合作治理的精神并未得到真正落实,社会服务走向了内卷化.在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改革过程中,社工主动或是被迫地卷入政府部门的行政事务中,或者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名义下从事并承担政府的行政性任务,虽然在表面上看来社会组织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一系列服务指标,但是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在实质上并非有内涵的发展,社会服务的专业精神并未得到体现,并表现出“没有发展的增长”态势.导致社会服务内卷化的主要因素有来自基层政府的权力约束、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非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组织成员的理性约束等.  相似文献   

7.
对民国时期华北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土地面积劳动力收入的增加,黄宗智首先将其概括为一种内卷化现象。其后杜赞齐从国家权力扩张的角度将近代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对华北农村传统文化网络的毁坏,视其为“国家政权内卷化”。本文首先以福柯对统治权与权力两个概念的区分来进一步解释“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既有内涵;其次从社会的微观机制出发对“权力的文化网络”与内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释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内卷化的成因主要在于个人偏离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行为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丽 《河北学刊》2012,32(4):118-12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受相关制度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社会偏见和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从而影响其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社会流动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而“去内卷化”的路径应从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改革相关制度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力等方面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五保救助制度的特征——兼论国家与社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五保供养制度带有国家化社区救助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中国农村地区"政社合一"或"政社不分"的制度环境。在农业集体经济结构瓦解条件下,新的五保供养制度正转向国家化公共救助,体现出国家与社区关系中的某种"内卷化分离"。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导致公共救助与社区救助的合理分化,以及公共救助的社区化,促成国家与社区的平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具有很强学术潜力的概念,“内卷化”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分析乡村社会的框架。而乡村社会内卷化的生成是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即上层压力型体制的过分彰显,中层乡级政府的自利性亢奋和底层农民无组织的弱势地位。研究乡村社会内卷化生成结构对于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和管理政策,对于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社会代际关系由于自身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家庭关系趋于核心化,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减弱,人口流动,社会福利的发展以及文化价值的变迁等都是朝着不利于老年人的方向发展的。我国由于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丰富性和特殊性,代际关系出现了与现代化模式不一致的特征,对当前代际关系的研究,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中去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社会代际关系由于自身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家庭关系趋于核心化,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减弱,人口流动,社会福利的发展以及文化价值的变迁等都是朝着不利于老年人的方向发展的。我国由于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丰富性和特殊性,代际关系出现了与现代化模式不一致的特征,对当前代际关系的研究,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中去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时代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普享社会权利、削弱社会权利和重赋社会权利三个特色鲜明的历史阶段。基于此,根据医疗保险制度与社会权利主要属性进行纵横维度划分,将医疗保险制度确定为社会权利均等型、社会权利分层型、社会权利差序型和社会权利公正型四种发展模式。为追求社会权利公正型医疗保险发展模式,需要在处理差别化医疗保险制度、避免社会权利内卷化和积极探寻社会权利本土化路径等层面制定相应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之一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步得以发挥。由于藏区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等特殊环境的影响,使社会组织在藏区社会治理中呈现出显性、隐性的多重化角色。其角色的精准定位及不断优化,对于藏区社会治理成效的提升无疑有着积极作用。在其角色实践过程中,必须解决好适应当地发展环境、实现本土专业化、社会组织作用的理性认知、引导传统社会组织的转型发展、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等难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藏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备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协同性等自组织特征.按照自组织演化理论,作为自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遵循自身发展趋势和有序演化路径,促使我国农村走上内生式发展道路,从而创造出自身特有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形成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防范性管理关系不利于生成社会资本,因而无法破解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我们只有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在政府与社会组织都恪守法治原则、培养合作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培育治理理念、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提高治理能力等措施,构建二者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才能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丁国峰 《学术探索》2012,(10):40-43
在经济转型时期构建管理创新型社会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总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管理创新型社会主要基于我国社会结构状况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尖锐化、科技进步的需要、民间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变革可能产生的风险等。管理创新型社会的法治化具有自身的特征,其与法治紧密相关并相辅相成。构建管理创新型社会虽任务艰巨,但可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构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的价值取向。为解释这一概念所意指的具体命题,我们从诺斯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立足于“权利”视角,尝试建构一个权利情境分析框架。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农业税费改革后,内卷化问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特性的差异化样态。这种持续性差异使得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具备了现代性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以权利情境框架阐释“二重内卷化”现象,旨在强调基层治理形态的权利转向,即乡村社会的治理转型取决于个体能动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需要厘清关系产权和经济产权两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影响差异,完成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居委会陷入"身份困境",一方面法律将其定位为社区自治组织,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发展与工作运行陷入行政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居委会功能发挥的行政化、相关规章制度与工作运行的行政化,从而造成居委会身份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根据对"身份"困境原因以及后果的探索,提出居委会需将自身打造成为社区内枢纽型社会组织。不仅能够破解居委会的"身份"困境,多层面的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完善社区的自治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组织渐趋兴起,但还面临着发展缺少必要的法律制度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偏弱、社会公信力欠缺、独立性较弱等问题.推动公民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政府转变观念,改革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构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加强公民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