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朝钞法述论王玉祥继宋、元之后,明朝亦印制、发行纸币。明朝发行的纸币为“大明宝钞”,有关“大明宝钞”的制度,当时人称为钞法。从商品经济角度讲,钞在明代的重要性不及白银与铜钱,但钞法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其意义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明朝钞法,不仅可以加...  相似文献   

2.
“晋钞”在山西的始末郝丽萍“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行的纸币,曾经占领金融市场近30年,是当时山西流通的主要货币。“晋钞”对山西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军阀混战,阎锡山扩充军备,扩展个人实力,使经济匮乏,纸币滥发,“晋钞”又成了掠夺...  相似文献   

3.
“晋钞”是民国时期由山西省银行发行的一种纸币 ,它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曾起过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 ,它最终面临贬值改版的命运。究其原因 ,首先是机构运行与规章制度脱节 ;其次是人为因素作梗 ,导致“晋钞”毛荒 ;再次 ,对各金融业的不合理限制加速其贬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晋钞发行对20世纪20年代山西金融业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前期发行的一种纸币。晋钞进入流通领域 ,必然对各业产生影响 ,尤以金融业为巨。本文拟从划一币制、改善金融组织机构、利于工商业发展三个方面评述晋钞发行对当时山西金融业的积极影响 ,以期改变人们对晋钞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6.
试析青海柴达木盆地出土的元“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钞”即纸币。追溯钞诞生的历史,应该首推我国为最早。有人认为钞始于唐之“飞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飞钱”是一种汇兑而非纸币,比较多的学者认为纸币始于北宋的“交子”。王献唐遗书载:“布币为物甚微,其关系货币沿革甚大。由物物交易,演为货币交易,又演为信用交易。布币即信用交易之嚆矢,后世票券之先河也。言票券者,类谓起于唐宪宗时之飞钱.飞钱以券相合,如今汇票。入宋张咏镇蜀,又行交子。”这里所谓交子是宋真宋时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由四川的十六家富户主持发行的纸币,此纸币的出现,在经济史、世界印刷史和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的发行额是125340缗(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在此时是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三年更换一次,备有本钱360000缗。后来由于富户衰落,1023年,政府收回纸币的发行权。徽宗时改称“钱行”。“高宗时复又会子.或称楮币。演为银钞钱钞,行于元明,通于有清,为汇票及银票钱票二类。前于飞钱,有西汉之皮币。皮币出于布币,布币原于契券。周秦以来,积渐推演,椎轮大辂,已为信用交易之前驱。不能谓飞钱以前,无货币票券  相似文献   

7.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呼和浩特文管所维修东郊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时,在塔的第二层积土中发现了一张面额“壹拾文”的元代纸币“中统元宝交钞”.这张纸币质地为棉麻桑皮钞造专用纸;长16.3厘米,宽9.2厘米;正面由攀枝花纹作边框,行文三栏.上段第一栏书写钞名“中统元宝交钞”;中段第二栏书写金额“壹拾文”,金额下面有十枚铜钱图案,两旁书写字料和字号,字料和字号的上面各有上行九叠篆汉字“中统元宝””诸路通行”;下段第三栏书写“行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宣课,差发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伪造者  相似文献   

9.
姚朔民 《阴山学刊》2004,17(2):57-62
科学考察行记不仅有原始科学资料价值,而且有人文科学价值。元钞是现在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代纸币。20世纪初,俄国科兹洛夫探险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发现元代纸币,是元钞实物的第一次面世。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对额济纳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察。7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在黑城和居延地区组织了一次新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纸币和两万多枚汉简。80年代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在黑城又发现了一些元钞,因此作者踏上了额济纳考察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元代,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元代货币以发行和使用纸钞为主。本文拟就元代的纸钞作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元代及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有较为具体的认识。(一) 我国发行纸币,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唐以来,始创为飞券、钞引之属,以通商贾之厚斋贸易者。其法盖执券引以取钱,而非以券引为钱也。宋庆历以来,蜀始有交子。建炎以来,东南始有会子。至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从唐的飞券到宋的交子、会子,标志着我国发行纸币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民国新疆两种未发行(流通)纸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是北洋政府时期殖边银行于1925年拟在新疆发行的一种纸币;"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则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于1945年在新疆发行的纸币。两种纸币的发行银行、性质、时间以及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结局却是一样的,都失败了。"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未及发行便因殖边银行总行倒闭而夭折;"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虽然发行了,但在当日就因发现印刷有错而被全部收回销毁,最终也没有流通。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发行纸币的经验包括官交子分界、限额、准备本金、新旧相因以及回笼纸币等,其纸币理论则有:兑换纸币思想,即发行兑换纸币不需十足本金;力行回笼,稳定货币的“称提”思想,以及钱楮并用的“子母相权”说和“钱实楮虚”说。  相似文献   

13.
元代纸币管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的纸币本位制在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史上影响深远。元朝时期,在纸币管理上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留下了很多关于纸币管理的宝贵思想财富。其中,对准备金、纸币发行量、旧钞、昏钞、伪钞等的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反映元代纸币管理思想的发展面貌,从中可以探寻在纸币管理中的得与失,以供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元朝平宋过程中,开始在新占领区用中统钞替代南宋银钱楮,至元十七年正式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但中统钞在替代南宋旧币过程中,持续大幅度贬值,元廷甚至一度被迫承认白银流通,恢复铸钱。这一时期中统钞贬值,不能简单归因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而与货币替代政策的失败密切相关。这既是元廷贬损铜钱价值的直接结果,更是中统钞难以适应当时中国南北银钱比价差异,被代表不同价值体系的铜钱、白银及南北银钱比价差异撕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纸币流通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现就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作用及其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的分歧意见提出一些看法。关于纸币流通规律内涵问题我国理论界对纸币流通规律内涵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看法,以郭大力同志为代表。他认为:“一个为纸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单纯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必须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限制在没有纸币流通时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的范围以内。”其结论是:“纸币流通的规律实质上就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当年大体相等、略有结余的情况,只要当年出现预算支出大于收人的情况,即为财政赤字。财政发生赤字,就意味着由这部分支出所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没有相应的社会产品作为保证。在实践中,为了弥补赤字,国家就要增发纸币,增加没有商品保证的货币发行,如果赤字过大,货币发行过多,商品供应长期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建国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财政有赤字,弥补赤字的方法无外乎动用历年结余,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我国虽然通过复式预算改革,已经把财政赤字限于建设性预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山西省银行存在的合法性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以来,关于币制改革的争论,旷日持久。晋钞发行是山西货币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山西省银行后期滥发纸币及造成的恶劣影响,使时人和后人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本文想廓清以下观点:(1)山西省银行的存在得到了当时中央政府的认可;(2)其准备金已达到70%,符合当时财政部60%准备金的规定;(3)山西省银行与铜元局无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金融业早就滋生并发育于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货币文化沉积层。从货币来说,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出现珠玉、黄金、白银等货币,所谓“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银为下币”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到了唐代,出现了纸币雏形的“飞钱”;宋代时纸币正式开始在市面行使,如会子、交子等;到元明时流通“元钞”、“宝钞”,“钞”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从金融机构来看,随着封建社会中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盛唐之前已产生货库  相似文献   

19.
洪武八年(1375年)明政府正式发行大明宝钞后,数年之间钞法“已渐坏不行。”①从洪武到宣德,宝钞币值下跌惊人,与金银的官定比价一落千丈,②以致“钞滞不行”③。此后,“银日盛而钞日微”,④至弘治、正德间,宝钞终于退出流通领域。明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上半叶,宾夕法尼亚等许多北美英属殖民地政府,相继通过发行纸币成功地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货币供应不足问题。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实践所体现的理论意义,至今仍然没有过时。这些理论意义包括:一、纸币等象征性货币具有金银等贵金属铸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二、一国货币供应和创造的任务应当主要由国有银行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