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上海世博会宣传及媒体服务指挥部、志愿者部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将为10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无线通讯保障。 据悉,上海世博会期间,遍及上海市的10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将依托先进的TD无线网络优势,为世博会游客提供文明宣传、信息咨询、应急服务和语言翻译等志愿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特有魅力将再次呈现。 上海的志愿服务具有悠久的渊源。伴随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上海人的精明也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带来新的特色,他们善于建立自主而有活力的队伍,较少开展形式化的活动。更加注重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世博会的又一亮点,人们所熟知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专为1889年世博会而建,然而世博会建筑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则是为首届世博会而修建的“水晶宫”。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共交通发展和保障体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博会总体交通需求入手,在归纳世博客流特征及交通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世博会园外交通的基本策略,并明确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引导与保障目标及体系构成。进而,对世博会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世博交通换乘体系及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作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5.
从1851年到1928年,世博会经历了77年历史,人们感到有必要对世博会作些反思。并对世博会举办方式作出若干规定。当年,成立了国际展览局,这是博览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世博会的举办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而每届鲜明的主题,使人们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趋向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6.
简讯     
《城市》2010,(3)
上海:世博配套重大工程4月中旬将全部完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在2010上海民生访谈上表示,围绕世博会建设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逐步竣工,到4月中旬,这些服务世博会的硬件将全部完成,上海城市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这次世博会的起步和目前的筹备阶段,各国都在经历着金融大海啸的冲击,这非常像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情况。当时经济大萧条的状况确实影响到了各国对世博馆建设的物力和人力,但是,人们还是从这次欢乐的世博会上找到了克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较好地实现了世博会的宗旨——理解、沟通、欢聚和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世博会,我们可以触摸未来,了解到若干年后我们将会有的生活。然而世博会本身却有其历史,了解世博会在151年历程中的发展与变化,留意众多“未来”产品问世的历史,才有可能更深入地体悟人类进步的历程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家首登世博会就拿回了金银大奖,那么其他中国人在世博会上又有如何表现呢为此。我专程走访了上海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张伟。张伟对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做过专项研究谈起中国人和世博会的种种渊源,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我们约好下午在图书馆见面。穿过一排排书架,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这段时间。张伟正忙着把他的有关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世博会历史上的中国身影》因此不用借助任何资料,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解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胡锦涛 ●7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一行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胡锦涛如是寄语2010年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12.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除了每年的志愿者服务日,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外,奥运会、世博会、女足世界杯、亚运会、国际动漫节等大型活动,都有大量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以其较高的文化素质为活动提供宣传介绍、会场布置、秩序维护、礼仪服务等服务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主办方人手不足的苦恼,也切实解决了社会的需要,并起到了弘扬奉献与服务的文明新风、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和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作用。尽管如此,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存在的共同问题,我们也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满足其共性需求人手。多角度探索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因其规模巨大而耗资惊人,虽说有人列举出了办世博会的种种好处,记者还是有几分怀疑: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得?听听专家的意见,或许心里可以更有底。  相似文献   

15.
邓媛  吴宇 《老人世界》2010,(7):31-31
截至世博会开幕当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其中包括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长达184天的世博会期间,将有近百位外国政要莅临到会。  相似文献   

16.
科技安老: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世博会的历史堪称一部科技创新史,在过去159年间,世博会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的集中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展示了许多最新科技及产品,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世博会首创的生命阳光馆自开幕以来吸引了相当多的参观者,馆内展示的高科技应用于日常生活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的帮助令观者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浦东新区在紧锣密鼓地迎接世博会、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日子,迎来了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十周年。 十年来,浦东新区专业社会工作从起步到较快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配套各项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专业社工服务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7-27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经历了150多年。新中国自1982年开始已先后12次参加世博会,并于1999年主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20.
曾原 《科学发展》2011,(2):23-29
世博后续效应是指世博会举办结束后,在举办国或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引发的反应和效果。世博会先后在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举办过,其后续效应因时代、地区等客观上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因主办方介入规划等主观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梳理历届世博会后续效应发挥情况,对于上海世博会后续阶段的决策参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