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与已往哲学相比较,实践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在实践唯物主义体系中,“实践”范畴是具有总体性质、居于根基地位的哲学范畴,实际活动着的人即主体是其起点,全面的主客体关系是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基本理论框架。实践的主体性思维方式是把握这种哲学及其范畴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实践哲学,即道德实践的继承和超越。把握道德实践的渊源、发展及其特征,既是正确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真正内涵的基础,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实践及物质两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理论定位问题是肃清马克思哲学本体论争论的关键。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但整个世界最后的基础不是实践 ,而是物质。马克思哲学是地地道道的物质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4.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 现象通过感觉就能认识, 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 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 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 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觉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 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视角从"现实"与"可能"、"现存"、"历史"、"理论"、"抽象"、"理想"等诸多范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实的内涵.作为实践结果的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把握现实、反思现实、超越现实的哲学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从哲学的本性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哲学.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话,那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但是那种夸大实践并视为决定作用的“实践唯物主义”则有失偏颇;心管它为改革现存僵化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仍值得商榷。鉴于对“实践唯物主义”的阐释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诞生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改造”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扬弃”的中介环节,他对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及阐释,也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再到辩证唯物的成熟发展过程。马克思既看到了费尔巴哈比黑格尔正确的地方:唯物主义的感性对象性原则;又看到了黑格尔比费尔巴哈的深刻和高明之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作用,即人们通过意识和实践创造对象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科学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其他中产阶级哲学实践观的根本区别点应当明确: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直接现实性;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普遍性。进而可以总结其实践观至少具有如下具体规定:第一,实践是“革命的”活动;第二,实践是具有“批判意识”的活动;第三,实践是辩证的运动发展过程。基于以上论述认为,不能将存在论、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将旧唯物主义改造为革命理论的哲学成果,也是马克思扬弃旧哲学的最终哲学样态。在唯物主义历史化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辨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中自然科学的直观和最高的直观构成的二重性的直观的逻辑优先性,全面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通过揭示感性对象与感性活动的真实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不仅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论停留于抽象的人的概念,更是以高级的哲学直观超越了直观范畴,从而建构起生产逻辑有机介入的实践范畴,使得直观本身在历史化了的唯物主义中获得异质性重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逻辑基点,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把握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过分夸大实践作用、以实践为重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尽管它为改革现存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发展过程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实践观等方面的主张。文章认为:发展要创新,但还是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实践唯物主义”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们理论地改变世界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环节。而现实人的实践活动永远是一个指向未来的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哲学对于实践便具有双重功能:服务与批判。然而,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曾经长期偏重于突出哲学对实践的服务功能而弱化其批判功能。在当今人类的生存境遇备受“全球问题”严重困扰的情势下,亟需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强化哲学对于实践的超越性、创新性和预见性,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与互补机制,以期为人类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主要是在1843年至1845年期间。这期间,马克思创办了《德法年鉴》,并且写下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重要著作,逐步把自己的注意力由哲学问题转向现实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观,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践观的现实性、科学性、战斗性等特点。而马克思实践观的这些特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总结革命的实践经验和以往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而实践人道主义则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这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守人道主义提供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是幼儿科学(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解决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用4项实践教学策略:1)必须合理定位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能力;2)优化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3)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4)探索尝试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经过两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要根据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实习、实训相结合,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重庆文理学院法律与政治系试图通过实践教学模型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其做法主要包括:坚持长期探索,形成历史积淀;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开展理论研讨,形成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论述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了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个人在实践中经自身体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影响。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师范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时代诉求。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固然需要理论构想的“先进性”,但又要考虑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把教育实习由一次改为两次,实习时间由目前的6-8周延长为16周,加上2周左右的见习和2周模拟实习,用20周左右的时间开展教育实践训练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