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佛教的基本教义否定了神创论,集中讨论了人生问题,由此形成了佛教忽视神灵和灵魂的存在,注重人生自我解脱的信仰表现特征。佛教在处理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和迫求人生解脱的途径方面别具一格,它否定了神的万能,否定神凭其恩典救助世人的观念,倡导一种依靠人的自身觉悟获得解脱的自救论。但是,佛教的本质属性与其它宗教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对于日本人来说,佛教曾是外来异己文化。然而,历经1500年的历史演变,佛教已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予日本人的情感、意识、理性诸方面起到了深刻及久远的历史性影响。其以祖师崇拜为基点的佛教信仰,构成了日本佛教的民族特征,并与神道教、天皇崇拜主义一道共同给予日本文化以深远持久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活着还是死亡?”这是人类永恒的追问。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而言,活着或者死亡都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一个具有纯粹信念的共产党人,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死,是为共产主义献身,生生死死都在共产主义紫高的精神境界获得完全的统一。然而,在生与死都无所惧的共产党员队伍中,“信与不信”、“信这还是信那”却十分离奇地成为某些腐化堕落高官们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日本不仅是文化选择的问题,也是权力争夺的结果.浮于表面的形式便是苏我氏与物部氏之间的斗争.崇信佛教的苏我氏一方的胜利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敞开了大门.此后,日本皇室为了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民众对佛教与神道在祈求现世利益这一认识上的相似性,积极推进佛教文化的渗入.此外渡来人对日本统治阶级与民众的精神影响不可小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寺院与佛像的制作、佛典的翻译以及僧尼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佛教信仰在妇女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妇女俗尚佛事。这些佛事与妇女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成为她们精神上的寄托,另一方面也使她们得到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可能。社会的崇佛风气、佛教自身的吸引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这时期妇女信佛普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南朝江总被称为"一代辞宗",南朝佛学之兴盛、帝王之殷情佛法、家族之好佛思想的影响等众多因素玉成了江总的好佛倾向.在佛教思想影响下,江总佛释诗写景与佛理互相融释,显示出幽静舒缓的气韵.对江总这一典型个案的分析,有助于对南朝士族既信仰佛释又重声色之矛盾行为提供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8.
人间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品性、一种宗教理趣,反映着佛陀之创教本怀,更是汉传佛教之本质特征.祖师禅之标帜慧能揭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打通了人性与佛性、世间与出世间、世俗与神圣、生活与解脱之界隔,开出中土佛教人生化、人间化、生活化的活水源头,树立了后世人间佛教的千年道统.但因了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之约制以及其自身一些修行理念之畸重畸轻,导致后世禅宗重智轻悲的种种流弊;20世纪初叶,太虚应运振起,遥接祖师禅真脉,凸显大乘佛教慈悲精神,揭橥“人成即佛成”的人生佛教,将佛法世间化落实为圆成人格及人间净土建设,构筑了人间佛教的现代形态.然而作为禅宗末流重智轻悲流弊之反拨,后来的人间佛教推展又出现重悲轻智极端世俗化的歧变.当今,净慧力倡生活禅,以禅门探究人间佛教的修行法门,标榜以禅的生活化达成禅化的生活,从而将太虚强调的人格建设更深一步地具体化为以禅的智慧化导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为针治“重智轻悲”和“重悲轻智”两种流弊,净慧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根本宗旨,力图实现佛教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完美结合.人间佛教在其嬗变过程中,人间性、现实性和生活化的品质一脉相承,同时在其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又能够与时相谐,契理契机,重释佛法,不断自我调适、自我修正,引出相宜的修行法门,进而不断开出发展之新进境.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文化间的不均衡性是推动佛教迅速被民间接受的重要原因;日本人将佛看成是与本国神在本质上相同的外来神,在日本,佛最初是用来招福免灾的,即与本国神有着同样的功能,完全脱离了佛教本来的意义;而人们对尼姑的认识也是基于对神道中巫女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相似性推动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佛教     
现代日本的佛教实在是五花八门。佛教在日本列岛传播的历史已逾十四个世纪,在此期间它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宗教在日本之所以能很早就迅速盛行,  相似文献   

12.
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佛教也在北方社会广泛传播。我们认为,作为该时期各族人民共同信仰的佛教,对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一体化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意识,对于某个阶级的历史人物的宗教信仰尤须作具体分析.我国近代戊戌变法史上颇享盛名的谭嗣同,在短短一生中虔诚地崇信佛教,其政治思想和实践活动愈趋激进,而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却从服膺于"气"的一元唯物论倒退为主观唯心论者.佛教信仰对谭嗣同究竟产生了什么作用和影响呢?这是本文所要略加议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近代日本思想──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佛教观概论李向平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其近代化却是处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压力之下而迈开步履的。因此,在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眼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先进之欧洲文明作为本国近代化的唯一参照体系。于是,...  相似文献   

15.
北魏佛教在庆阳的传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继东汉以来佛教自丝绸之路初传中原之后自东向西"倒流"庆阳,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二是深深地打上了早期汉化佛教的烙印,既有早期佛教的简朴,又融入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北方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造像艺术上,主要是由粗犷向精细、单一向丰富的转型,反映出非常鲜明的鲜卑族汉化和进步的历史进程;三是遭受上百年战乱之灾的庆阳人民在反抗无望的情况下的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又充分而且巧妙地利用和吸收了庆阳丰富独特的红砂岩自然条件和窑洞住宅技术。  相似文献   

16.
明代妈祖信仰比之宋元时代,在封号等方面都显得衰微,但因为自永乐朝始采取相对开放政策,海上经贸活动增加,加上十多批次册封琉球使者以及郑和等太监使团的出洋,均与福建和妈祖信仰有关,因此明代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播的范围、方式等方面,却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一些特征,也反映出福建在明代妈祖信仰传播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实上,如来藏并不违背《阿含经》。《阿含经》的"我"和"识界"等名相,以及入胎识、持身识等观念,说的都是如来藏,也是实质上的大乘法。  相似文献   

18.
四川是清代中国变革最深刻、最复杂的省份之一。战争、疾病、虎患、疫病等种种天灾人祸使天府之国原有土著消亡殆尽,经济、政治、文化几近摧毁。清初以来,延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重新构建了四川人口结构和新四川的地方性文化。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的双重作用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神祇崇祀的人格化、务实性、世俗化、商业化倾向明显,神祇来源以本土神灵为主,兼容并蓄,信仰体系的本土性与开放性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幸福度与佛教信仰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佛教徒的幸福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170名宁德地区城乡佛教信徒进行调查。结果:(1)佛教与幸福度有0.294的非常显著的相关。年龄与幸福度有0.211的显著相关。(2)佛教信仰可预测幸福度12%的变异量。标准化回归方式:幸福度=0.346×佛教信仰。(3)不同年龄阶段佛教徒的幸福度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佛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咏出一首歌,如造一尊佛",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歌僧"西行法师对自己的和歌理论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关于和歌的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他23岁出家隐遁,73岁圆寂,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50年的隐遁生涯。他一生中创作的两千多首和歌,或直接阐述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间接表达他的佛家思想,即使是那些吟咏大自然的和歌,也无不渗透着深深的佛意,他的咏歌和佛心是一如的,和歌与佛教在西行那里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