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句法结构歧义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句法结构歧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歧义产生的认知原因,为句法歧义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涉及语言学各个方面,给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带来许多问题。当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时,就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因此,句法结构歧义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从图形一背景理论视角对言语交际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对句法结构歧义进行认知理解,并针对不同的歧义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办法。  相似文献   

3.
当时间状语位于句末时,句子会产生两种释义,而当时间状语位于句首时,其中一个释义会消失.从焦点-背景理论、位置界定理论及辖域理论的观点出发,结合汉英翻译实践,对这个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影响句子释义的时间状语的位置与属性,从而揭示时间状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会对句子释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英语介词on,over和above表达“在…上” 的空间意义及隐喻拓展时的区别,并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主要理论,映射域和输入空间分别是这两个理论的核心要素。通过对映射域和输入空间异同的比较,揭示了两者的实质性差异和内在联系,以论证概念隐喻理论是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6.
角域是环境中的小空间之一,其景观创造受限因子较多,故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这不仅降低了实有空间的利用率,而且也弱化了景观效果。该文根据视线穿透程度将角域空间的组成要素分为三种:通透的,如水体、道路、矮篱;半通透的,如栅栏、漏窗、景门;不通透的,如建筑物、实体墙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开敞、半开敞和封闭三类角域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组成要素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塑造焦点、渗透外延、障景、借景等方法,以此来打破静止封闭,丰富层次变化,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景观效果。这对解决环境设计中的难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的空间理论建立在其对传统的主客观二元对立论的超越之上,他认为社会空间是一种"关系的系统".在社会空间里位置上接近的行动者,拥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群体与阶级以此为基础得以建立.而行动者在空间中的位置取决于他们的资本总量及不同资本的比重.从静态角度来看.空间即场域,其与"惯习"存在建构与制约的双重关系.此外布迪厄通过对社会空间与"阶级"概念的论述,使社会学的区分性研究从垂直层面走向水平层面.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必须在原生态或传统生存土壤中才能获得成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网络集拥有影、音、像的新媒介于一身,全面立体地调动起人们的视知觉,达到了全方位的融合性的展示效果。虚拟空间、场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可同时进行直接和实时的交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变得更高效。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空间及其存在的文字、图像、音响、影像形态、网络场域及其存在的各种形态的分类组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形态主要体现为人内、组织、人际、群体、大众五种传播形态,以及在媒介、社会、文化空间、场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质疑前人对“N1+在Np上+Vp+N2”类句子歧义成因的解释,从物质世界中名词运动的位置角度对这类句子的歧义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新的探索。认为名词在句中必有其对位置词语所表示的位置的占据,其占位情况视动词而定,有已定(包括常位和变位)和待定(定位)之分,名词N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对于物体Np的占位有里层、表层、外层交叉起来共计七种可能,当N1、N2对于位置Np的占据既可理解为重合又可理解为离散时,歧义便会产生,这种歧义实质上这是一种空间歧义。  相似文献   

10.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小说的空间背景,一方面是蒲松龄心灵场所的体验和想象,是他面对现实处境和精神苦闷时在内心构筑的虚幻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蒲松龄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的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介词within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方位介词w ith in的空间隐喻意义及其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揭示人类的自身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歧义结构在汉语语法研究里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在傣语语法研究中,几乎还是空白。傣语的歧义既有词汇方面的,也有语法方面的。句法上的歧义表现为主谓结构歧义、述宾结构歧义等,加入一些相应的词是分化这些歧义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口号正在中国广泛流行。“以人为本”之“本”是多义的。一指哲学上的“本体”,二指价值论上的“本位”,三指管理学上的“本质”,而其每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诸多的歧见。文章对此作了哲学分析,评论了来自西方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观念。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以此为基础的人学观,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要求的实现,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民主和一切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科学范围内 ,空间结构是其研究主体。在我国古代区域地理学中 ,人们对传统产业空间结构业已展开研究。到了 19世纪 ,西方对产业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已成理论体系。而当代世界对产业空间结构的研究 ,则集中在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发展及其分布规律方面。对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国内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趋势为 :旅游业区划的深入 ;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研究 ;旅游业区域发展与规则的深入研究 ;旅游业空间结构演替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化理论视域下"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英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from"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隐喻为认知机制,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的始源域到非空间概念的目的域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16.
域名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持"域名权"反对观点的非常谨慎且不多见.文章坚持"域名权"并非解决网络空间商标权保护的论点,指出中国网络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发展存在的弊端,强调吸收和移植国际惯例当中的合理因素,寻求域名与商标权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念将征收定义为出于公益、强制无偿地取得当事人财产(主要是货币)的权力行为。这一定义既违背了关于征收概念的惯常的用法,又不能自圆其说,而且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也与法治的观念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域名是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地址,是为了便于人们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或访问某个网站而设计的。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域名与商标的冲突日趋成为人们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域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立法对其没有明确的定性。鉴于域名具有无形智力成果的特征和重要的商业价值,域名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9.
空间位移动词"升"与名词概念构成不同事件域认知模式。根据动词"升"是否自主动词、物像位移处所和共知参照方向隐显三个因素分析可见,"升"的认知模式由于人们的认知视觉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投射到句法结构上形成不同的句式。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人类语言具有"像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驱动力,简单生产组织方式下城市的空间结构封闭演变缓慢,受政治和宗教影响较强。大机械化生产组织方式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出现功能分区和郊区化现象,最终形成多中心格局。柔性化生产组织方式促使城市形成产业集群和高科技园区,并促进城市各功能区不断融合,城市空间同时存在集聚和扩散两种趋势,空间结构异质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