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确立发展定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内在对接的“思想桥梁”,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
1993年6月12日,四川郭沫若学会在乐山大佛寺凌云山沫若堂召开“郭沫若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学术座谈会,来自省内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系统和其它有关部门的教授、专家共30余人,就这一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兹就发言要点综述如下: 与会专家认为,“郭沫若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这个题目,包括了怎样认识评价郭沫若、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间的共生有两个层面的理论依据:一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这一历史过程就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共生性的探讨,积极建构两者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实现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至今天,始终摆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既旧又新的课题,是一个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不可迥避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始,一个泱泱大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打得东方的古老帝国体无完肤.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带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造的大炮,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导航的坚船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有识之士.这些志士仁人在苦闷彷徨后,从开始仿造外国的船炮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论争,由此拉开了中国近、现代化中如何评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体”、“用”四个字的排列组合的争论不休: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就是这场文化论争的具体表现.进入本世纪,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近几年来国内文化研究热潮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可以说,所有关于文化重大问题的探讨,都程度不同地与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却有那么一部分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同中国的现代化完全割裂开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科学文明,“二者不仅在世界观上,而且在整个操作系统上都不言而喻地对立并冲突着。”“传统文化已经终结”。中国传统的“巨大文化财产变成了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变成了巨大的文化负罪感,这不能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以及反进化主义这四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 ,并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一辩证关系出发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 ,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其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 ,预示着文化上的“万里长城”的坍塌瓦解、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业将成为地球上绝迹的文化恐龙。文章最后认为 ,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 ,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迁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现代化”置于一个比“社会发展”更宽泛的概念“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来加以审视、思考和规划,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是在个人、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这三个关系人类文化生活的基本方面用新的联系方式、新的和谐取代旧的联系方式、旧的和谐的历史过程。一“现代化化”理论的开创人之一帕森斯在他的名著《社会系统》一书中,把工业化和民主化加以综合来衡量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水准,这一观点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帕森斯以及许多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理论”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要求民主化和工业化首先必须是要求者——文化的创造者获得了对文化与社会的支配地位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宏观研究在古典文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是学术进步的可喜现象。然而也有一些论著“宏”而不“深”,宏观研究成为皮相肤廓之论,不免令人失望。读罢韩经太同志的《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恍然有所感悟:宏观不仅仅要求拓宽视野,更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是作者从消极方面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作者认为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传统文化“潜结构”的全方位制约。它植根于社会土壤,而且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形成了强大的同化力、修复机制和振动周期,使现代文化一经萌芽和引入便立即消亡、变形。对它冲击的程度决定着追求现代化的成败。 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层内在的相互比较稳定的关系,其核心是观念系列,集中表现在中国人对个人、人际、群体、国家、社会、世界、伦理和法制的稳定既成的看法上。 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需要勇气、智慧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3.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各有特定内涵、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在文化光谱中它们各司其职,其要素水平和耦合方式决定文化先进程度.构建先进文化,必须整合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之精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将先进要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耦合成全球伦理、科学伦理基础上的高能文化.  相似文献   

14.
15.
罗昔明 《兰州学刊》2007,(2):193-196
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托尼·贝内特从葛兰西到福柯理论范式的转换是一个重大学术事件,而且贝内特进一步把福柯这一框架运用于具体的文化实践之中,包括博物馆问题、文化政策问题等,从而揭示出当代社会中成为间接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图谋.但贝内特并没有批判这种社会现实,相反,他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与制度合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文化在先前的语境中建立了人们赖以解释信仰的文本 ,而通过对这个传统文本的误读 ,文本对文化也就起着颠覆的作用。在不同语境、文本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下 ,新的文本建立了 ,从而改造着未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间的对话是两个耳背者之间的对话。”这是 2 0世纪 5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 (F.Braudel)针对当时历史学和社会学各自为是、互不沟通的状况而发的感叹。时隔近半个世纪 ,可以说 ,不止法国 ,整个欧美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均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历史学而言 ,从事社会史研究的学者不断向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寻找理论支持 ,将那些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直接引入到历史研究中 ,使历史学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以法国年鉴学派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牢牢地树立起在世界历史学界的霸权地位。与此同时 ,社…  相似文献   

18.
范玉刚 《人文杂志》2004,(6):115-121
文化面向市场,在市场中对事业和产业做出区分,以及对市场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基于当前文化理想的丧失和重建这一基点,经由文化理念的培育和文化形象的重构,使之获得力量并用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滋润人的灵魂.市场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契机,只有在市场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才会明确自身的位置,并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在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基础上,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白马文化是白马人的人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颇具魅力,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文章认为,有效保护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当务之急;合理开发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关键问题;永续利用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不变主题.作者还就利用白马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建议:摆正白马文化保护与白马旅游发展的关系;树立白马旅游的鲜明形象;解决旅游第一要素"行"的问题;解决旅游核心要素"游"的问题;在总体规划下,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把利用白马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大项目抓,采取多种渠道,切实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库珀的行政伦理观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责任行政理论。行政伦理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灵魂,在中国现实行政行为中主要涉及政治与行政格局、宏观行为主体内部格局以及行政机构与公民格局。以这三大利益格局为基础,可以解剖出中国行政伦理的责任层面和协调层面,借鉴行政人员伦理思考水平和决策能力的责任基础,以及道德品质、组织制度、团体文化与社会期望作为相互作用的结构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