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冲突必然导致犯罪,在于它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促进犯罪心理形成,弱化犯罪控制。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犯罪数量激增,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突十分激烈。其中包括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冲突,等等。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必须提高文化融合能力,才能强化犯罪控制,并能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冲突不断,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也不例外.中国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着明显的中西文化差异与强烈的文化冲突.所以,要深入了解并正视我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及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的具体表现,建立融合各方之长的新型企业文化,进行跨文化管理培训来管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是信息时代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当前网络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其实质是现实社会的政治冲突和经济利益冲突在网络中的延伸,以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在网络中的对抗.冲突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甚至已经超过了现实中的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未来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因此,需要从坚持主流文化、坚持传统文化、坚持兼收并蓄、坚持文化自觉等方面人手,科学地加以应对和消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入手 ,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化演变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以及文化冲突的价值 ,提出了语文教育中超越文化冲突、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 :张扬个性 ,拓展生活 ,追求民主 ,体验自由 ,人文关怀 ,精神守望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西方的文化冲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文化冲突理论主要包括:历史主义文化冲突论、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以及社会文化冲突论。这些文化冲突论学派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化冲突的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西方文化冲突理论从哲学基础看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多元化发展产生的多元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目标达成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冲突成因、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冲突导致的不良后果及跨文化整合的措施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升级。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分析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冲突的内在根源,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如何求同存异从而得以共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社会现象。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内外因子的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法律文化内在特质的冲突,是法律文化价值的冲突、法律精神的冲突、法律功能的冲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法律文化的整合、涵化来消解法律文化冲突,而且要建构法律化、社会化、理性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机制和途径来控制、协调和化解法律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跨文化组织管理的理论和企业跨文化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倡导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融合观,在多元文化主体间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控制文化冲突,协调“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等方面的操作性措施的建议,借此控制和化解冲突,发挥多元文化对高校管理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消解中西方法文化之间的冲突,并实现两者的和谐,是近代以来中国法文化学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晚清知识分子提出"中体西用"论,试图以"西学"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合法性;新儒学者们的"文化转型"论,则希望从传统儒学中创造性地转化出宪法文化。这些文化策略都以失败告终。要实现中西方法文化的和谐,就必须坚持"在法治的框架下扬弃传统文化"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 ,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中国社会的转型从深层次视角来看更直接体现为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和转型 ,它包括中国自身传统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化以及西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现阶段中国文化转型集中表现为商业文化泛化、文化多样化、文化管理多元化。因此 ,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整合 ,实现中国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突显西方殖民文化的话语霸权,普拉特“接触区”理论和霍米·巴巴“居间”空间理论都强调了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中国近现代租界就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接触区”或“居间”空间。异质文化冲突有不同应对方式,暴力冲突是历史上常见的但并非唯一应对方式。假洋鬼子和旗袍作为租界新型混合性文化的产物,因其双重文化身份成为联结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纽带,为中国本土文化社群所利用,以此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本土文化社群将对西方文化的消极文化接受转换为对本土文化的积极文化输出,保持了自身的地位,从而在中西文化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其实质是非暴力的文化抵抗和温和的文化合作。这是中国文化在不平等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形成的应对策略,对于拓展后殖民理论和推动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其他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均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滥觞,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碰撞之时,正是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逐步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与许多仁人志士一样,从对西方文化的热情拥抱到理性审视再到融合中西,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也成为后来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教案频发,究其根底,乃因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的多重面目,形成了对中国固有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冲击。在冲击与反弹的模式中,中西文化的冲突构成了教案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亦因类型繁多,不仅有占主体地位的汉族文化,也有各种形态的少数族群文化,从而使中西文化的冲突也呈现出各异的形态和内涵。在早期基督教传入安多藏区的过程中,两种宗教因基本教义、信仰体系和传教形式的不同,在相互的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两种同样对社会具有强制性干预色彩的宗教的冲突。藏传佛教对基督教的排斥,既是一种宗教文化对外来文化形态的排异反应,也存在现实利益的考虑。1899年发生的保安教案,清晰地展现了宣道会在保安堡传教的努力与隆务寺对传教士的不满与敌视,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驱逐传教士的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入手,探讨了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通过分析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差异,揭示了中国管理思想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是汉语文化圈内部的多元化。学术上的“无根”状态,摆脱不掉的中西碰撞和交融,生活世界与理论建构的疏离,精英文化在通俗文化冲击之下的日益“边缘化”,以及“现代化”焦虑症等,是汉语文学批评面临的真正问题和困惑。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建构各种理论体系,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对本土文化语境的认真反思、分析和理解之上。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学衡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前,鲁迅针对《学衡》杂志第一期作出了对学衡派的评价,虽然学衡派并未正式对鲁迅言论进行反驳,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今天,重新反思这场论争,可以看到鲁迅与学衡派的分歧决非私人恩怨,而是分别代表了文化转折期相反相成的两种思想倾向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前者站在全盘反传统基础上,希望通过引入西方现代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新文化;后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准绳,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站在21世纪的开端,思考这两种文化选择的意义与局限,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将会提供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