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说,晋代大书 法家王羲之,有一年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居住,正值大年三 十。大家都在做过年 的准备工作,有的已 经写好了春联。 当天上午,他叫 儿子王献之拿来笔 墨纸砚,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不料,春联刚贴出去不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原来,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大家都把他的墨迹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地寻觅收藏。不用说,这副春联是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叫儿子再贴到大门上。结果还是“飞”走了。王羲之暗自好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又写了第三副春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用刀子从中一裁两段,贴  相似文献   

2.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红纸写的春联,那是父亲撰写的最后一副春联。我家是"诗书传家"。祖父是晚清秀才,字写得很好。那时,农村识字的人不多,能撰写春联的就更少,像我祖父这样有名望的撰联高手,不用说,就是个"乡宝"。父亲得祖父真传,写春联也是个行家,他脑子活,又能适应新形势撰出应时好联,不同对象都能体现出个性,  相似文献   

3.
读者网站     
请给生疏的英文缩写加个注 现在看电视和报刊上的一些新闻,常常遇到阅读上的“拦路虎”:英文缩写。 随着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不少洋名词不断进入我们的语言体系。如“CEO”这个词,是英文“首席执行官”的缩略写,但若不加中文注释,就会让非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写春联春联在民间普及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据记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士,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朱元璋不仅为春联定名,而且为春联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号称“对联天才”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  相似文献   

5.
王玉兰 《社区》2013,(4):38-38
1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南站街道大鹅山社区举办了一场迎新春活动。套圈、击铜锣、写春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辖区近200名居民的积极参加。66岁的书法爱好者王正祖与26岁的党员志愿者韦源泉,一老一少俩人现场挥毫写春联大受居民热捧,当天两人共为居民书写春联近百条。  相似文献   

6.
如华 《老友》2016,(4):57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贫,有一年快到年关了,还在为没银子过年发愁。他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得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后,唐伯虎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的春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打发完来人后,阁老打开春联仔细欣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  相似文献   

7.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春联,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但纵观几千年的春联文化,却有着那么一些反其道而行的"另类"春联,如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可谓"也是醉了"。宋朝宰相吕蒙正少时家贫,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有一年春节,他在家门前贴了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意指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家境的困顿激励吕蒙正更加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相,而这副构思巧妙的春联也窥见了这位状元宰相的才气。  相似文献   

8.
病历诗     
刘鹏飞 《中华魂》2014,(22):36-37
也许有人会问,还有用诗写病历的?也太浪漫了吧!专门用诗写病历的医生,我的确没有见过,但包含病历内容的诗歌数不胜数。翻开史籍看看,杜甫、白居易、陆游,哪个诗人没有病历诗?病历诗有时比病历写得还详细哩。  相似文献   

9.
山坡羊     
陈晓华 《阅读与作文》2010,(4):M0002-M0002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 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相似文献   

10.
1月26日上午,由南京市国税局、高淳县纪委及高淳县国税局共同组织筹办的国税书法家协会的5位书法家来到桠溪镇,挥毫泼墨,以笔寄情,为这里的村民书写春联.送来节日前的问候.村民们为外界的关注和国税书法家们心怀农民的行动感到高兴.他们希望书法家们以后每年都能来给他们写春联。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7,(3)
一日,在美留学的朋友打电话回来,请我帮他查一下他家的族谱,并扫描了发给他。我有点奇怪,我自家的族谱还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呢。不过我还是照他的话做了,他后来告诉我,他女儿上小学,老师交待的作业之一是把五代人的名字写出来,并尽可能多地把能搜寻到的“祖先行状”写出来,评比的标准很简单,谁写得多就可能拿到优。我帮他整理的资料大约有五十页,他帮助女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译成英文,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夕,平顺县城关村孤寡老人张二妞家里喜气盈门,桌子上堆满了花生、糕点等礼物和写好的春联,一群干警围着老人问寒问暖。这是平顺县公安局按惯例探望的第三家孤  相似文献   

13.
郭久金 《小康生活》2004,(11):42-43
只需投资100—600元购套多用印版,人人均可加工出神奇发光的黑宝石春联;光彩四射的闪光水晶春联;浮雕绒毛春联;动感十足的镭射春联以及烫金春联等十几种新型春联。且一版多用。一幅2.5米长的绒联售价10元,成本  相似文献   

14.
佚文 《今日南国》2007,(15):56-57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全球化,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但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却不能轻松地听懂学术性英文讲座,不能熟练使用严谨的学术英文进行写作,不能在公众场合使用英文进行大方得体的陈述表达,毕业论文也往往流于形式,质量令人堪忧,甚至在毕业以后还需要很长时...  相似文献   

16.
《今日南国》2008,(5):67-68
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外籍主播埃德温·马尔是中国国家级电视台的第一位“洋主播”,在埃德温看来,自己就是“用外国瓶装中国酒”,他惊讶中国30年来的发展,他说:“我很骄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别人看法可能和我不同,但我不在乎。”  相似文献   

17.
汉式英语是一种不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 ,它是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不地道的英语。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比喻不当、语序套用、措词不准等 ,其纠正方法主要有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多听对外广播 ,多看英文报刊 ,多写英文文章等。  相似文献   

18.
东北师范大学孟宪强副教授、吉林大学张泗洋教授与美国密西根州萨基诺大学王裕珩教授经过酝酿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合作编写《莎士比亚在中国》与《莎士比亚在美国》两本书。这两本书均同时用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出版,预定于1990~1991年底出版。1988年12月1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讨论了有关合作问  相似文献   

19.
读者广场     
洋名怪名光怪陆离 汉语文辞汇极其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当吸收外来而又符合朝流气息的辞汇,无可厚非。但如果老凭洋名、怪名作装潢,以“洋垃圾”打扮作“雅士”,那就是祸害了。 许多城市的商店、大楼,洋名、怪名的泛滥触目惊心。在首都北京,明明是中国人经营的商店,却偏偏要挂上一个洋招牌,如“英斯泰克”,英文原意是“仪器”,却有一家卖女性用品的商店居然以此  相似文献   

20.
步雄 《北京纪事》2010,(1):98-100
前门大街中段路西,有条施家胡同,施家胡同中段路南的22号那座被掀了盖儿的破洋褛,曾经就是我的家。倘若用22号院七八户人家的聚散悲欢打草稿,可以写活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