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0-46
重庆因何得名?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重庆"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和绍庆府"二庆"之间,故谓之"重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宋光宗在同一年的时间内先封王,后称帝,取"双重喜庆"之义,故将其潜藩之地恭州升格为重庆府。"二庆之间"说只满足了空间坐标,却有悖于时间坐标,与史实不符。"双重喜庆"说既符合历史事实,是宋代潜藩升府制度的必然,又与潜藩升府的地名命名方式和类型相一致。取名"重庆",满足了皇帝的心理需求,彰显了宋人给府命名时选用汉字的极端偏好。 相似文献
2.
唐冶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65-68
“重庆”之名,由南宋光宗于1189年升潜藩之地恭州为府时所取。但关于取名原义,自来有二说,一日“二庆之间”,但考之史籍,“二庆”得名比重庆更晚;一日“双重喜庆”,但史书记载"-3时并无“双喜”。因此都与历史记载不合。而光宗受禅登基,其心理压抑,偏好“重”字。考“重庆”一名,出典于《诗经》郑玄笺,其含义与光宗个人及历史背景相合,故为取义之本。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重庆地区曾使用过的政区名称较多,据笔者统计,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保留下来有具体得名解释的政区地名101例。在命名渊源上包括因山脉得名、因河流得名、因方位得名、因年号得名、因姓氏得名等诸多类型,其中又以因河流得名为最多。不同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隋唐时期重庆地区产生的新政区地名数量最多,宋代产生的祥瑞美愿政区地名较多,元明清时期新的政区命名主要集中在今渝东南地区,民国时期政区地名主要是以更改重复地名为主。 相似文献
4.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运用语言学方法,首次考证出“蜀”字古音义同“独”。“蜀冈”兀立,命名实源自拔起于平原的“独冈”,破解了千百年“蜀冈”得名之谜。这是语源研究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举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21-21
魏晋之际,世道凌夷,文人风气为之一变。其始作佣者,当推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得名,最早见《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该则指出,“竹林七贤”的得名在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此观点也为传统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陈寅恪先生却提出新的见解,他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认为:“竹林七贤”一语,当“先有‘七贤’,取《论语》… 相似文献
6.
谭继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1):32-34,4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四川"这一历史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文化解读,即"四川"作为文化地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经济管理区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四条江的简称的来源。文章认为,"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的得名,与四条江无关,而是同唐代将剑南道简称为"蜀川",宋代将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两川"有关。文章还对"巴蜀"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7.
卢华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6)
考蜀汉时期重庆人口,由于《三国志》阙“地理志”,无直接材料可作依据,只能凭间接材料。先求东汉重庆人口及其在益州(含凉州武都郡)人口中之比重,再考蜀汉兵力以证蜀汉人口,后依东汉重庆人口在益州人口中的比重,考出蜀汉重庆人口为户199 650、口689 700。 相似文献
9.
熊飞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5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迁渝之后,初在公园路青年会104号办公,后租得临江门横街33号作为会所,因日机轰炸被毁,又租得张家花园65号为新会所。其“两翼”,一为南温泉南泉新村24号附3号,有会员宿舍数间;二是北碚办事处,初在北碚汽车站旁边的“止庐”,后迁蔡锷路24号林语堂住宅。文中的考证,既是对“文协”总会史迹的彰明,同时也是对其民族节概的阐扬。 相似文献
10.
11.
李殿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5):35-39
关于"成都"的得名有许多见解,体现得更多的是浓厚的古蜀文化人文情愫而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之后,这个名称是由征服者所取,它的意义更主要是体现在军事上。作为征服者的秦国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灭亡了蜀文字,他们为新设立的"县"和新建立的"城"取名"成都",这个名称就一定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秦国占领蜀和巴的主要目的是从军事战略考虑的,由"丁"和"戈"组成的"成"字体现的是军事意义,这是秦文化也是中原文化,是征服者的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12.
梅维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217-219
[摘要]地名“敦煌”的发音、拼写和历史都证明它并非起源于汉语,这个地名在汉代初期的重建发音为“twr-wa”,它更接近于希腊特洛纳语(Greek Throna)和粟特语(Sogdian)中相一致的“Druwan”。 最终,这两个名字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源于同一个词根,正如英语中的“firm”和“fort”。而“敦煌”基本上是表示精密防御系统监视塔和防御堡垒,“twr-wa”或许和古代印度方言佉卢文的“dramga”(“边界瞭望塔,海关所”)有很大联系,并且这个佉卢文词语很可能是源自伊朗语中大量同源词中的一个。这些词语在印欧语系中的词根是“dher”(紧密附着)。而“吐鲁番”这个名字,很可能也来自同一语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襄樊由襄阳和樊城两部分构成,襄阳得名已有定论,但"樊"城之得名至今尚未有定论,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揣想,却至出现了错误,甚至有负面影响.本文使用文献、史书、传说等资料,地名学、谱牒学等知识,结合南北相关民俗情况,从全新角度对襄樊市"樊"的由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纠正人们历来对于樊城由来的误会和以讹传讹,同时也期冀能为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文化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车站、港口、广场以及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景观点,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它们不仅应有独特漂亮的外观,还应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历史文脉和自然要素。因此,对城市重要景观点的设计、建设、评价,必须从上述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近些年来,尤其是直辖3年来的重庆,建设了许多形象工程,笔者认为,这之中有成功,也有教训。正如文艺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一样,对城市景观建设的评价,也是为了今后的城市景观建设推出更多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车站、港口、广场以及标志性建筑 ,是城市的重要景观点 ,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它们不仅应有独特漂亮的外观 ,还应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历史文脉和自然要素。因此 ,对城市重要景观点的设计、建设、评价 ,必须从上述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近些年来 ,尤其是直辖 3年来的重庆 ,建设了许多形象工程 ,笔者认为 ,这之中有成功 ,也有教训。正如文艺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一样 ,对城市景观建设的评价 ,也是为了今后的城市景观建设推出更多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程谦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50-51
《论语》一书的得名,由于文献的缺失,学界向无定论。即使如汉代文献本身,亦多有记载矛盾之处。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就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试图就《论语》一书的得名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毕宝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2):34-38
目前通行的孔子诞辰9月28日是缺乏依据的,子夏传授《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都有孔子生日的明确记载,两传所记实质也吻合,参照其他文献,再参照天文学相关记载,可以确定孔子生年生日为公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其他说法应该摒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重庆文化发展的总体状况出发,分析了移民文化、山地文化、码头文化、重理轻文观念以及战时-政治文化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并就如何建设先进的新型文化作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陆擎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11-17
南宋都城为何被称为"临安",在现有的史料与学术论著里都尚无答案。笔者认为:"临安"是得名于杭州一带的已有地名,但如仅仅以地名来阐释其得名,就会产生一些令人无法解释的疑问。因此,在另一方面,"临安"又应是得名于高宗所赋予它的政治寓意。而最合理的解释则是,"临安"称谓的由来是已有地名与政治寓意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