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风云诡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冷静应对化险为夷,实现了新中国、新局面、新世纪、新起点到新时代的阶段续接,基本解决了独立富裕、融入国际、经济跃升的问题。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从三个维度看,是百年来追求工业化从初建体系到工业4.0的努力,是追求美好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的坚持,是追求长治久安从内忧外患到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的探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之路上,探索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改革道路、中国特色复兴道路。纵观大国崛起之路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始终秉持天下使命,内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梦,外促合作共赢的国际利益共同体,为发展中国家创设文明多型化和文化多样化的空间,肩负大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2.
全景式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既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以来承续衔接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源出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和曲折历程,肇始于新中国的诞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向“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前进,崛起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路径遵循与世界影响得以充分彰显。从回顾和展望的长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正历经两个依次联通的“一百年”,已呈现出从盲从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后发到引领、从跟进到创新、从自救到利他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已经历了20年的洗礼,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之路。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就是由点到面、由下而上、由外促内、由双轨到并轨,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稳步推进的改革方式。实践证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我们不仅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三个时期(十八大以来)。这是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历史飞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将是制度建设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创性研究和系统性解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全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科学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图谱",系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发展道路、价值立场、核心主题、基本构成、文明形态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昭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45年、改革开放1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举世瞩目。总结我们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道路,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大目标。其中现代化是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则是根本途径。如果失去中国现代化这个民族主体性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就会被扭曲变形为僵化模式,改革开放就成了单纯向国际资本开放市场。“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支撑的三大柱石,也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的内在根据。三者内在关联,不可割裂,合则皆全,偏则俱失。坚持三位一体,是当前保持稳定、改革、发展三者协调的最重要的深层基础。  相似文献   

8.
略论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吴利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原理、原则到方式、方法,邓小平都有深刻的思考,系统的论述。邓小平的管理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不仅科学揭示了人口多尤其是农民多、素质低的国情特点,深刻分析了这一国情特点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对世界的影响,而且把解决人口问题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提出了战略措施。邓小平人口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过程,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经济腾飞、人口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拓新之路。在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架构、执行、完善、创新等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功效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是中国现代化活力奔涌的重要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俨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11.
发展理念经历了立足于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又要看到邓小平的独特理论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祉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从十二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逐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理解日益立体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定位日渐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深刻地论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旗帜,从"建设"到"发展",彰显出这一理论体系实践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新表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内涵,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命题。江泽民“三农”思想把对新时期中国的“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和创作成果来探索中国油画在其借鉴、吸纳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逐步地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特色,特别是在油画风景创作方面,如何的具备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自然——山水——人的统一性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我们民族对于整个自然界研究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以追寻到我们更早的文化观照中去。同时,通过系统考量近、当代油画(特别是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试图揭示当代中国这一文化背景下,风景油画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山水精神,而形成自己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的历史性作用,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概括地说,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路线、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科学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取向、文化领导权,提出了科学的文艺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不但是近三十年来我们在文艺理论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而且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中确定主题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开辟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和拓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国情的特色性”、“理论的特色性”、“实践的特色性”、“目标的特色性”和“历史地位的特色性”等五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