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华 《百姓生活》2011,(6):55-55
62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不久前,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一些关于德国专家参与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情。  相似文献   

2.
论二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二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杜朝伟,孙才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人们不是强调原子弹轰炸就是强调苏联参战,似乎美国一投原子弹或苏联一参战日本就决定投降了。笔者认为,这些阐释过于简单化,因而不能令人信服。众所周知,日本投降是在...  相似文献   

3.
德黑兰会议前后,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是为争取美英早日开辟第二战场。随着欧洲战争形势的变化,苏联实力地位的提高,对日宣战成为其争夺远东利益的筹码。原子弹的使用,才使苏联迫不及待地最终宣战。  相似文献   

4.
时在 《今日南国》2014,(12):19-19
一厢情愿讨好苏联 长期以来,1945年8月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被认为是促成日本迅速宣布投降的重要因素,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日前披露称,从日本的视角看,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日子)并非日本的重要日子,投放原子弹对日本最高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历史学家伊戈尔·阿塔马年科指出,二战末期美国之所以向日本投原子弹,主要是为了阻止苏联进攻土耳其。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即波茨坦会议开幕的那一天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试爆成功。斯大林是在7月20日或者21日,也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在7月24日通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之前3天获悉这一情报。但是,斯大林没有想到两周之后原子弹就已经派上了用场。在1945年2月盟国于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坚持要求苏联在德国投降大约3个月之后参加对日本的作战。苏联同意了这一要求并签署了秘密议定书。1945年8月初,150万苏联军队完成了在中国边界的集结行动。  相似文献   

7.
吴松伟  贾斐  王仁国 《可乐》2008,(5):78-7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核力量发展越来越快。美国认为,苏联随时可能对其本土实施核打击。美军为可能出现的核大战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其中,美国海军为总统准备了两艘核大战海上指挥所战舰——"北安普敦"号和  相似文献   

8.
关于苏联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问题上,苏美两家历来互相争功,各自宣扬自己起了“决定作用”。美国说它们的原子弹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①,苏联则说它们对日参战决定了日本的命运。战后三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原子弹决定论”受到多方批判和谴责,这种论调已逐渐消声匿迹了。而苏联的“参战决定论”虽亦受到某些驳斥,但苏联著作家们不仅没有接受教训,改变认识,反而更肆无忌惮地加以鼓吹。他们的专著、教科书,某些将军们的回忆录,都不厌其烦地说:“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是苏军的行动。”②苏联“对完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加速了它的彻底失败和无条件投降。”③  相似文献   

9.
阿良 《新天地》2016,(1):50-51
尊重人才 1955年10月,钱学森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到祖国.不久,周恩来亲自将制定研制火箭、导弹计划的任务交给了他.1957年,中国科学家要到苏联参观,考察原子弹研制的情况.但苏方提出,他们的火箭、原子弹,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官员或者相当高军衔的人才能参观.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如果他无法参加这次考察,将十分不利于国家研制原子弹计划的实施.周恩来得知苏方要求后,立即与毛泽东商议,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0.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此次爆炸相当于500颗1945年投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喷出近190吨放射性物质和8吨放射性燃料。  相似文献   

11.
《波茨坦公告》不是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公告是由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没有与苏联政府商讨的情况下发布的。其实质是美国要独吞战胜日本的果实。由于此时苏联所要求的对日作战的条件没有落实,所以苏联未在公告上签署。原子弹的爆炸,促使了苏联提前宣布对日作战,并发表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的签署。由此,苏联完全"恢复"了日俄战争中丧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汪书 《可乐》2010,(2):30-30
1945年7月21日,正在出席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得知美国原子弹试验已获成功。为了阻止苏联可能的扩张,他迫不及待地想让斯大林明白,自己手里握了一张十分厉害的王牌。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  相似文献   

14.
最早报道,原子弹的异乎寻常的破坏力的苏联媒体,是1941年10片13日的《真理报》。报纸在对前一天晚上在莫斯科举行的科学家反法西斯集会进行报道的同时,引用了院士П·Л 卡皮察的一份令读者感到震惊的声明:“炸药是战争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近几年人们又发现了新的潜能——这就是原子内部能量的运用。理论计算表明:假如说一颗现代的大功率的炸弹能够摧毁整个一座街区的话,那么,一颗原子弹,即便是一颗当量很小的原子弹,假如引爆的话,那么它就会摧毁一座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苏美一些历史学家和军界、政界人物,都声称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史学家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因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学者说“苏联肩负着战争的主要重担,并对反希特勒联盟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日本的当政者们也宣称,日本虽然败给了美国,但未败给中国,。这些论调不符合历史实际,是对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力量对比结果,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必然是美苏两极格局。但是,美国自恃它拥有数倍于苏联的经济实力、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尤其垄断着原子弹,认为苏联远不是它的敌手,故而为所欲为,并声称它有能力“付出任何代价,肩挑任何重担,面对任何苦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战后初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是  相似文献   

1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促使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近些年,随着相关文献、著作和论文的陆续问世,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原子弹研制历程以及其重大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进程中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原子弹研制与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原子弹研制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本文将对以上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周敬国 《可乐》2008,(10):68-69
1945年至1947年间,蒋介石曾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他还延聘了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曾昭抡、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19.
广岛事件与美国原子弹使用控制的分歧刘霁堂广岛事件前后,美国科学家在原子弹使用上有三种态度:1.反对对日本使用原子弹;2.坚持有条件对日本使用原子弹;3.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与否态度不明。美国政治家多数坚持对日本无条件使用原子弹,直到日本投降。在原子弹及核...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期,基于远东地区在战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苏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此各怀鬼胎。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默杀",美国随即将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苏联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日本遂宣布投降。军事失利、外交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现实因素,而日本民族的等级观念和天皇制的保留是日本投降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