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义成 《东方论坛》2009,(6):52-56,61
根据对《西游记》第一二回有关隐喻暗示的破译,可以确定《西游记》的最终定稿人就是明代万历时期茅山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通过对《西游记》第一二回有关阎希言之“阎”姓的隐喻暗示的破译,确认这些隐喻暗示具有“唯一性”,从而推出第一回中有关茅山、乾元、全真和“希言”的隐喻暗示均具“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西游记》研究失误的方法论原因,首先在于“五四”后盛行的“疑古”思潮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易》理”、“丹学”和道教等不求甚解(即“轻古”)乃至一概否定的研究模式。作为一位日本学者,太田辰夫没有读懂第一回对《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真实身份的所有隐喻暗示,“《易》理”难倒了日本的“中国通”。由于对“丹学《易》理”和《道藏》等典籍的熟悉程度不够,所依托的西方形式逻辑思维习惯与中国“丹学《易》理”要求的八卦象征、《易经》用典等思维习惯大不相同,所以,美国学者蒲安迪对《西游记》第一回中一些关键性“密码”的破译就不到位,也未能破译阎希言。国内外华裔《西游记》研究者难以破译的首要原因,则在于专业视野太狭窄,不太了解茅山明代道教史。  相似文献   

3.
在江南文化的世界里,潘维是鲜明的诗性符号之一。作为潘维灵魂基因元素的外化,“江南雨水”、“少女”、“太湖”、“巨龙”等江南文化地理意象,既是潘维破译江南文化的诗意密码,又是读者破译潘维灵魂密码的钥匙。他宣称自己是“汉语诗魂的守护者”。他对于“汉语帝王”角色的自期,显示出他的诗学野心。  相似文献   

4.
享誉中外的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崖古迹,是黔中瑰宝,特别是书写在崖壁上的“神秘天书”引起了中外学者和好奇人士的极大兴趣。 1995年3月,贵州安顺地区行署提出“悬赏百万,破译天书”的设想被新闻界报道后,在神州大地及海内外掀起了一股破译“红崖天书”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发轫于汉代的《诗经》学,并不是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经学来研究,由此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后来的研究都逃不出它划定的大框框。传统《诗经》学的致命弊端,就是完全脱离《诗经》的文学性,因此而导致明显的“误读”。这是由中国经学的性质所决定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某些特点。我们既要立足于遗产的清理,同时,也要在“诗本义”的解读和破译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6国科学家联手合作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标志著人类能够通过破译基因,把胖人变瘦,生个健康、漂亮的宝宝,以及活到500岁,…… 通过破译基因,医生可以早期诊断、治疗危害人类健康的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等。 人类的肥胖基因,就是从小白鼠中先被发现的。有一种小白鼠吃得再少也发胖。大胖鼠生小胖鼠,这是“遗传”的。科学家把“不胖”的基因注射到“胖”小鼠身上,一月见效,“胖”小鼠怎麽吃也没有原先那麽胖了。根据小鼠的基因组织与人的…  相似文献   

7.
古诗歌中存在大量写方位、时间、季节及动植物的名词,通过破译,我们能发现使“词的意义倍增”的思想内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  相似文献   

8.
“指事”为许慎所列的“六书”之首,是历代学者划分汉字结构时产生问题最多的一书。通过对许慎所作的“六书”义例和汉代三家所列“六书”名目的研究,我们将“指事”的“指”字破译为“稽”字,将“指事”解读为“审察事物”的意思;并通过运用新见解说近十个典型的指事字,使“指示符号”的成说也得以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9.
吸收军事密码学之方法论体系 ,促进乐曲考古学的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 1981年叶栋的《敦煌曲谱研究》。基础概念之比较 :“破译”与“解读”为同义词。明文、理想译谱 ;密文、古谱 ;加密、古人记谱 ;解密、古人解读 ;密表、谱字表 ;加密变换、记谱变换 ;密码学、乐曲考古学 ;破译手段之比较 ;从密码破译之要素作比较 ;从使用频率特征作比较 ;从破译对象之开头、结尾作比较 ;从连接特征方面作比较 ;对作者之认定 ;暗号特征之比较。学科特征之比较。结论 :两门学科同大于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与《石棚山M52原始图画文字的破译》为姊妹篇.前文已释读了石栅山M52直腹罐上的7个字“织,豆,田.窑,窑,豆,窑”.从而破译为一篇原始祭文;又释读了M20彩陶钵上的1个字“亚”.这8个原始陶文的年代,早于夏代约两个世纪,早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约有千年.本文专门讨论其造字的象形之法,归纳为“双边对称省形法”、“独有特征标志法”、“结构原理示意法”。这三种方法均被后来的金文、甲骨文所继承发展.这些事实说明,赤峰原始陶文是汉字的源头.在考论过程中,又释读了商代铜器“子”觚上的字为“窑”,是的异体字,因此甲骨文的字也应读作“窑”.并且认为,石栅山M52“豆”字下部的△形符号(小河沿文化豆座上△形镂孔的如实再现)所包含的观念是对高高在上的鬼神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父亲”观念,源于远古的父权制社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所占据的位置不亚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都是权力和爱的双重表征。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累,“父亲”观念已化为一种“情结”即“原父情结”,沉淀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或隐或显地影响着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破译这一情结,是重构中国文化的重要课题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不仅以他  相似文献   

12.
两个世界的对话和旁白———初论陈江风《天人合一》的学术特色振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向来被看作中国学人的至高学术境界。“天”与“人”是文化哲学世界的两个概念,许多学者力图在这两个概念之间找到相对应的联系,并破译其神奇的密码,让古老的历史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3.
DNA由两条RNA以双螺旋的结构所组成。人体DNA上排列着32亿个不同的 基。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 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为破译这本蕴藏著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 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 9月,中国积极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 基对,中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1990年 10月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  相似文献   

14.
黄河之水青海来──河源神话之谜破译赵宗福一“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以黄河引以为豪,然而,黄河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祖先们有些茫然,诗人们则以想象惊人而又无可奈何的诗句答曰:“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有远古的神话传说和...  相似文献   

15.
任何“修辞文本”,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修辞文本”,是依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建构起来的。因而在破译“修辞文本”创造者的修辞思维过程及其“文本”的艺术性时,就必须注意修辞结构的层次性问题,以便正确“解构”其“文本”,把握其“文本”的精蕴所在。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的观点,并对两者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以期促进修辞学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与形式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古文化的破译——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书系的文化还原方法高扬自1991年始,萧兵、叶舒宪、臧克和、郑在书诸人连续推出了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的系列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诗经的文化阐释》、《说文解字的文化解说》、《老子的文化解读》、《中庸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离骚》“性”意蕴解译─—屈赋与苗族文化比较研究之四罗义群《离骚》中的芳草美人,蝉媛女、宓妃、女、二姚,以及自拟弃妇等符号,弥漫着浓烈的怪异,引人注目的性意向内容。对这些“性”密码的破译已经成为影响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品行的严重问题,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18.
王婧怡 《国际公关》2023,(20):170-172
高职院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主体息息相关。本文站在高校角度,从价值引领、“三全育人”、深化改革三方面破译大学生“慢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3,(5)
“听力考试就像是一场猜字谜的游戏,有效地破译字谜的关键在于领悟与抓住出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易经》64个复卦,历来均将之一分为二即分解为两个单卦来说明其规律性,而《10分钟周易》一书则提出用“雷氏A—D密码”将之一分为三即分解为三个“四象”予以剖析.数学分析表明“雷氏A—D密码”关于64个复卦卦象所呈现的某些规律的一套说法确实符合二进制,但总的来说是失多得少,而用它来破译“敦煌古卦”和“中天八卦”也显得证据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