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逛潘家园地摊,偶尔见到如同《人民画报》尺幅的大型《画刊》(安徽),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很薄,总共不过20页,就内容来说已是不可多得。综观这类画刊大致在同时期出版,比如:《中国书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文革时停刊),目前市场上大多200—300元/本);天津的《迎春花》、上海的《朵云》都属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美术刊物。
  以上三类就尺幅而论,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刊》尺幅最大,为8开;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朵云》为16开;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迎春花》也为16开。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现象     
晓风 《今日南国》2006,(17):36-37
易中天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是被媒体放大了。之前,他的《品三国》版权拍卖,媒体给出780万元的拍卖预测,随后是对780万这个数字的不断联想。780万是上、中、下三册,现在三册改成上、下两册,已拍出的上册每本定价25元,按印刷75万本,上海文艺出版社支付14%版税计算,上册税前收入应为262.5万元(其中央视37.5万元,易中天225万元)。75万本,就畅销书市场而言,其实不算什么。20世纪80年代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销了200多万本,20世纪90年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学习的革命》销了800万本,2001年中信出版社推出薄薄一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嘉德2012秋拍经过4天拍卖,于10月31日在北京圆满收槌,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菩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成交达17.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逾11亿元人民币。古代书画中,清宫内府典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董其昌重量级作品《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经过数轮竞价,以6267.5万元高价成交...  相似文献   

4.
《江山胜览图》,一张被专家称为堪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肩的纪实性风情画长卷,一件尤伦斯旧藏,最终以1.012亿元成交,成为今年秋拍目前为止唯一一件过亿元的拍品。  相似文献   

5.
叶皓 《金陵瞭望》2009,(30):10-29
南京大屠杀对中日关系十分敏感。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值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系里高兴祖老师撰文驳斥.出版社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出版发行。但不久中日关系峰回路转.5000中日青年互访.此书出版也被叫停。  相似文献   

6.
数字     
作为中国内地拍卖公司首次在境外独立举办的拍卖会,中国嘉德香港首拍交出了总成交额4.55亿港元的成绩。拍前即为焦点的齐白石1922年设色纸本《山水图册》,估价为1600万一2600万港元,最终以4600万港元成交,夺得全场头筹。另一件备受瞩目的徐悲鸿1936年作品《松鹰图》以2127.5万港元成交。  相似文献   

7.
出版于1881年的《上海租界及老城厢素描》以及1894年的《上海和周边地区概述及其他》两书收录了英文《文汇报》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发表的部分文章,为我们今天了解当时开埠近五十年的上海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西方人的中国观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在多方面已经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商业和经济中心城市,然而在另一方面中西文化之间的严重隔阂仍然阻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普通民众的身上,这一点表现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七月诗派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应运而生.它继承并发展了新诗现实主义的传统,一反过去静观欣赏的习惯,停止了牧歌与哀曲,而高唱起抗日的战歌,表明了诗歌发展方向的共同趋势.七月诗派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胡风做了许多组织、引导工作.他积极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始终不渝地坚持办刊物、出版诗集,善于发现、培养文学新人.艾青的诗作对七月诗派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是在《七月》上发表诗歌最多的诗人.艾青的诗融象征主义于现实主义之中,追求意象美、散文美,反映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具有凝重阔大的诗风.七月诗派的历史,可划为三个时期,一是《七月》时期,七月诗派业已形成,且呈兴旺发达之势;二是《七月》停刊,进入《七月诗丛》第一辑时期,七月诗派在苦斗中巩固,在困难中韧战;三是《希望》创刊,七月诗派步入变异或,诗作以暴露国统区黑暗与人民的苦难为主,诗风也变得沉郁、冷峭。四十年代末期,胡风及其理论受到了某种误解与曲解,七月诗派的创作逐渐冷落,七月诗人所办的刊物也相继停办.七月诗派具有人数多、活动时间长、覆盖的地域宽广、强调诗作与诗论并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郭人旗 《21世纪》2010,(10):47-48
以谍战题材小说《暗算》、《风声》知名的作家麦家,近日又因“天价稿酬”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麦家新书《风语》以千万元的版税与出版商成交。一时间,“天价稿酬”一词又频繁见诸报端,引发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13,(12):63-63
《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一生有你》……这些校园旋律一直是舞台上热演的青春主题。11月8日晚,集结了水木年华、老狼、李健、叶蓓、王啸坤等人的“完美世界·青春怒放”演唱会在上海大舞台唱响。演唱会通过现场重温90年代、00年代风靡校园的流行的歌.唤醒了在场万人的青春记忆。更具特别意义的是,此次演唱会也是卢庚戊电影处女作《怒放》的首映礼。  相似文献   

11.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8,(16):70-71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界.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很难Ⅲ一句话来描述他在学界的身份.有人说.他是楚辞专家.凶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与郭沫若等人一起进行屈原诗歌的研究并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说他是红学专家.因为他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红楼梦》,出版了许多重要的文章:他还是书法家.他的字体独树一帜.每个字都可以卖到高价。他就是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文怀沙。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比较权威和主流的观点,但反对的声音亦未销声匿迹。近30年来以张国光、石昌渝等为代表学者提出的嘉靖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得到不少学人的响应,大有取代元末明初说之势。文章在爬梳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嘉靖说的学术源流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尹卫国 《金陵瞭望》2005,(17):11-1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了筹措资金改建公路等基础设施,以政府“红头文件”形式向所属乡镇、街道、单位的干部职工借钱,明确要求处级干部每人借款2万元;科级干部每人借1,5万元;一般干部每人借1万元,规定8月31日前所有人员必须到指定银行交款。该区计划借款3000万,截至目前已借到2332.5万元,涉及1898人。当地干部职工对这种“巧取豪夺”式的借款非常不满。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伊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给刚刚解禁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气息和轰动效果,成为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先声。重新考察《美的历程》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认识新时期初期美学研究的方法路径,从一个侧面重新审视美学热的缘由,反思新时期初美学研究的方法对今天的美学研究也会有启示。《美的历程》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于艺术品的研究;规律研究;体悟研究;对象侧重与视角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2013,(22):24-25
上世纪30年代,电影刚刚在中国小成气候,上海电影界形势复杂,党内不少同志主张不要去蹬这潭浑水。翟秋白沉思良久,决定派夏衍等文化人进军影坛。《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优秀电影一扫武侠神怪、鸳鸯蝴蝶之窠臼,在千万观众中激起强烈共鸣。党的思想和主张在声光电中熠熠生辉,点亮了民族心灵的灯塔。  相似文献   

16.
于近日结束的华辰2012年春拍中9个专场总成交额为2.57亿元,总成交率60%。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整体成交额约1.3亿元。其中封面拍品傅抱石《宝研楼图》以4000万的成交价成为本次书画中最为抢眼拍品。另外一件钱学文先生旧藏,黄宾虹90岁精品力作《西泠烟雨图》仅为2个平尺,最初估价80万元,而现场内买家与委托表现出浓厚兴...  相似文献   

17.
《上海证券报》2008年3月12日报道:武汉一期民半年内从4万元做到1450万元,终因保证金不足被强行平仓,其账户里最终剩下的资金不到5万元。  相似文献   

18.
老枪 《中华魂》2012,(1):32-32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我国目前有8.7万座水库。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多数已“超期服役”。由于缺少必须的维护经费.水库病险数量过半,已达4万多座,中国已成为全球病险水库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元代理学家倪士毅绍其师业,撰述《四书辑释》,对宋元以来《四书》学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元至正元年,其书由建阳刘氏日新堂初刻;七年又由倪氏本人重订完成,未及刊行;明初坊间出现了与元代另一部著名的《四书》类著作——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的合编本。明永乐中胡广等纂修《四书大全》,以《四书辑释》为蓝本,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明宣德、正统间,王逢、刘剡在明初合编本的基础上,访得倪氏重订本,又参照元人的其他《四书》类著作,编成一部集锦式的《四书》讲章——《四书通义》。基于对《四书辑释》成书、重订及刊刻的考察,旨在探究其背后的学术动因和学术思潮,及其所折射出的宋元以降《四书》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