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条道路"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不平等和非正义等社会和经济危机,从国家政治和执政党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以及我国解决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新右派"的攻击、继承"老左派"的衣钵,吉登斯等人提出"第三条道路"伦理观,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赞誉。但是对于时空语境迥异的中国,我们必须认清"第三条道路"伦理观的非正义性本质,并认清其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本文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解读“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4.
从进入新闻职业领域一直到1948年前,徐铸成一直恪守“独身主义”和“超然于党派”之原则。1948年初,他却突然放弃其恪守的原则,开始了“左转”和走向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从表面看,这一转变似乎出于时局变化下的不得已,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徐铸成“左转”实为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其“左转”表面看有点突然,但若放在其新闻生涯的整个过程来考察,放在其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认识与态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其实并不突然,而是有一个认识和态度逐渐转变的过程。具体来说,徐铸成对国民党的认识与态度经历了从赞扬、拥护到不满、批评,再到失望、绝望的转变过程;对共产党的认识与态度经历了从敌视、误会到逐渐了解、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再到认识逐渐加深,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情感接受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徐铸成曾倡导和支持“第三条道路”,但随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他最终认识到,走向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既是他自己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选择“左转”、走向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后 ,一个又一个的西方国家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府 ,并声称走“第三条道路” ,从而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理论和政策调整。要认识这一思潮 ,必须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新发展 ;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也必须结合这一思潮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6.
姜辉 《21世纪》2000,(3):24-26
既非旧左翼,也非新右翼,英、德、美等国家的首脑们领先倡导,高级理论政策顾问们精心推出西方新型“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第三条道路”思潮对我国大争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造成部分大学生放弃社会主义追求,误导了大学生对国际行为的判断等。造成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包括转型时期的国情、其理论的吸引力以及对“第三条道路”思潮批判不够等。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实现社会主艾现代化以及加大,对“第三条道路”的批判力受为我们提供了消除其负面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有事法制”研究在日本由来已久 ,但直到 2 0 0 2年 4月日本内阁会议才通过“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 ,并于 2 0 0 3年在国会获得通过。“有事法制”相当于战争法制 ,日本何以绕过“和平宪法”通过“有事法制” ,又为何在开始研究之后这么久才得以通过呢 ,这虽然与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有关 ,但既是日本盟国又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亚太的安全战略调整对日本“有事法制”的出台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与“非真理”或“解蔽”与“掩藏”的论述中 ,我们能够倾听到海德格尔与老庄之间的“共鸣”。不恰当地讲 ,海德格尔类似西方哲学与老庄思想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前者试图通过理性抽象达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 ;后者要求回归本源 ,持守原始的混沌 ;海德格尔则追求的是通过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因此 ,他将老子的“知其白 ,守其黑”解释为“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 ,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养老保险长时间只局限在城镇居民,如今对于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有了新的进展——"新农保"政策。目前此项政策还处在试点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只在局部区域试行展开的政策,实践之同时亦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评估,以使其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实行并推广。"第三条路"理论核心是强调变革与创新,恰适用于分析"新农保"政策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新农保"政策在目标的设定上符合积极福利路线,政策内容中体现出了"第三条道路"所持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政策今后的前瞻性评估,"新农保"在宣传、工作人员培训以及操作程序所遵循原则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使用诠释研究方法,在综合历史事实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战后日本外交战略与日美同盟"非对称性"的关系。"非对称性"前期使得日本得以安心发展经济,完成战后重建和经济腾飞,中后期则促使日本重视自助能力的建设、扩大政治影响力。所以日美同盟的"非对称性"既可以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资源,又可以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隐藏变量。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民主党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和施政纲领。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内核和精神旗帜。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走向困境乃至衰落,根源于第三条道路价值观的根本理论局限性,导致其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多元论的理论基础、渐进演化的发展观、片面强调经验的认识论以及变相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冲绳问题"在战后日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初期美国在冲绳实施军政统治,日本政府无力收回,遂将冲绳作为与美国进行媾和谈判的筹码,以牺牲冲绳的方式达到维护日本国家安全的目的,同时又竭力通过外交交涉的途径将冲绳的主权保留给日本,为日后从美国手中收回冲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对崛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崛起于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影坛 ,且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日本新电影”与中国电影“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详细地论述了二者迥然相异的叙述风格和电影形态 ,进而明确指出叙事性的主导品格与导演的适度创新是电影作品获得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理论都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但二者的基本主张和立场观点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把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实质以及影响,抵制它们的消极因素,借鉴其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福利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坚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实行积极的福利政策。“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是顺应形势对原先福利制度的调整,有科学和进步的意义,其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图在两种社会制度、“第三条道路”等理论对比分析中 ,对中国进入 2 1世纪的社会发展道路选择 ,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社会生成了“新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旧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 ,但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这个本质上与旧的民族主义并无区别。日本“新民族主义”实质是一股极右思潮 ,它对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警防日本政府再次把亚洲各国拖进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