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是精神生活的主体,其自身人格文明的建设与完善应是精神文明的最根本最实质的内容。“善”和“爱”是人格精神文明的必备因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追求善应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精华,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是造就健康文明的人格、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节目是一种综合节目。"真"是根基,它比其他大众传媒形式更富有影响力;"善"是其灵魂,它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自身的完善,是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它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美"是其魅力。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就是主持人节目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播放中的经验,研究和把握其审美特性,是电视学、广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认为,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缩微的艺术,"真"是其根基,她比其他大众传媒形式和新闻节目更富有影响力;"善"是其灵魂,她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自身的完善,是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她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美"是其魅力,而处理好正与反、褒与贬、虚与实、显与隐等几对关系,能增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的养生之道是:一心向善,笑对人生。黎明即起,锻炼有恒。生活规范,心态平衡。顺时应变,珍惜生命。并且,自觉坚持做到:一、一心向善。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修身养性,与人为善。老子说:"无道无私,常与善人。"无私无邪,幸福一生。好人一心向善,好人一生平安。  相似文献   

5.
徐汉军  绍榕  肖守渊 《老友》2010,(5):60-60
汤瑞花,今年105岁,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起居正常,能吃能睡,豁达开朗,走路不拄拐棍,穿针不戴眼镜。在百年沧桑中,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尽折磨,而在生命的进程中心态始终是平和的。不管生活如何坎坷,她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人要善,心要平,不怕穷,就怕懒;安分守己,与人为善,以苦为乐。  相似文献   

6.
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与自封为灵长的人类存在都是和谐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和人类一样,它们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发展权利.基于这种思考建构的和谐伦理学,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所有存在之间以及其他所有存在相互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而且要善待生物,与生物为善,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所有存在为善.与万物为善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至高境界.仁者爱人,智者爱生,贤者博爱;不爱人无以为仁者,不爱生物无以为智者,不博爱万物无以为贤者.爱人、爱生物兼爱万物,方才称得上大仁大智大贤之人.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日新之德,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理智的人们应该自觉将自己所有行为置于和谐伦理学的X光下,迎接这一伟大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崇尚与人为善,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强调内圣外王之道,把外在的约束与道德自律结合起来,这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把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应用于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峰 《人力资本》2008,(2):90-91
有钝感力的人,只把心思和心力用于自己该做的正确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他们能与人为善,和睦融洽相处,也不怕出现矛盾,坦然面对非议和攻击。  相似文献   

9.
话题设计 有人说,现代社会人情淡薄,世风日颓,贪污、受贿、追名、逐利、拉关系、走后门等等等等,一句话,也就是说各种假、恶、丑等现象已趋日常化,正在升居到社会的主流地位;也有人说,不管过去现在将来,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政权,教人学善、向善、行善,善待自己,更善待他人等等等等,一句话,也就是说真、善、美等价值取向依然是社会主流。你认为何种现象才是社会的主流呢?  相似文献   

10.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谆谆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相似文献   

11.
善听有益     
时下,在我们中学生中流行着一句口头禅:“我高兴,你管不着!”我觉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学生所特有的自信,但它的确又暴露出我们身上的偏执和幼稚。我想告诉中学生朋友们,我们不仅要有自信,而且要学会倾听,善听有益!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小溪馈赠的水流才能汹涌澎湃,奔流不息。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要想填补自己的空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顺境中,善听可以使你保持冷静的头脑;在逆境中,善听可以使你鼓起奋进的勇气。善听是一座桥,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会让你发现新的天…  相似文献   

12.
蔡德贵 《社区》2013,(11):9-9
2012年,“最美”中国人频出,中国领导人频提“正能量”。“最美”的灵魂,是“善”。善,就有正能量。自古至今,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力。2013年,要让善文化更加火起来。  相似文献   

13.
善,可以种植,亦可以收获。自种自收的善果。总是格外甜润饱满。 常常觉得,一个人,聪明并不重要,福气才重要。收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得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法式善和他的《陶庐杂录》席永杰法式善是清代著名的蒙古族学者、诗人,在清代众多的蒙古族文人中,他领袖群伦、最负盛名。法式善原名运昌,清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乃满语“勤勉有为”之意。皇帝赐名,是一种嘉许,是一种殊荣,并非一般人都可轻易获得的。法式善(175...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与古希腊哲学人生境界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在人为践履精神指导下,从人的存在样式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美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在认知理性精神指导下,从人与对象关系的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神性的善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中西哲学分别以“美”与“理性—宗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倾向,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谈善待自己     
张景 《社区》2010,(14):58-58
善是道德资本。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无不讲善,而无论是书本上的解释还是宗教上的解释,善都是助人利人(包括利万物),即善待他人善待万物。但笔者都觉得在此基础上要再加个善待自己——自己也是人啊!  相似文献   

17.
世声论点     
《山西老年》2014,(8):15-15
如果难过就努力抬头望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布兰登帮过你的人不要忘,爱过你的人不要恨,信任你的人不要骗。——人生感悟不要贬低黄昏,黄昏同清晨一样是成就事业的时间。——天雄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让你看透许多东西。——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的善恶思想主张与人为善、仁爱向善,提倡仁义礼智、诚信求善以及内省行善、礼乐教化的道德实践。而行善是伊斯兰伦理的出发点和基础,伊斯兰主张信道为善,提倡仁爱、诚实、宽容、施舍、谦虚等善行和美德。先秦儒家与伊斯兰教的善恶思想虽有差异,却更多地表达出止恶扬善的共同伦理诉求,既为构筑当代伦理文化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又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善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正向范畴 ,是人类道德生活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它对加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 ,走向至善的澄明之境 ,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善的实现、善的积累、善的抵达而最终走向至善的漫长、艰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职场福地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就看身处职场的你,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