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萨阿米犬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古以来,他们就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靠饲养驯鹿为生。目前,萨阿米人主要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以及芬兰,俄罗斯也有一小部分。萨阿米人居住区一般称为萨阿米区,萨阿米人尽管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从来就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他们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萨阿米人居住区通常称为萨阿米区(Sámi—Aednan),他们自古以来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萨阿米人目前分布在四个国家。萨阿米区和萨阿米族被瑞典、挪威、芬兰和苏联这些民族国家所分开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尽管散居在四个国家,他们仍然把自己看成一个民族,在文化、语言、经济和政治上也把自己当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萨阿米人(Saame)也称拉普人(Lapper),现在更通行的叫法是萨阿米人。其人口总数在3.8~4万之间,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挪威和芬兰三国,苏联也有一部分萨阿米人居住。萨阿米人的人口一直处于自然增长的趋势。人们都承认拉普人的血统。在瑞典的登记制度下,登记非常容易,一般来说是尊重本人意愿的。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讲,他们还是希望保持自己的血  相似文献   

4.
目前,萨阿米人约有5.8万。很久以前,他们就居住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养鹿、狩猎和捕鱼为生。在1751—1826年期间,当挪威、瑞典和芬兰划定北部边境线的时候,萨阿米人也被边境线分开了。他们受到这些国家当局的排挤,经常被从自古以来生息的地区中撵走。即或是今天,萨阿米这个少数民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迫使他们更加积极地为自身的权利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5.
从种族角度来说,萨阿米人(即拉普人——译者)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在瑞典居住的一万左右的萨阿米人中,约有三千人从事养驯鹿,长期以来这是他们主要的谋生手段。不能把养鹿单纯看成是一种职业,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萨阿米人其它方面的文明;他们大多数主要文明的特点完全或部分地受着养鹿业的影响,在语言上、生活方  相似文献   

6.
萨阿米人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和苏联北部。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面,穿过挪威海峡、劳马克和斯罗斯姆地带,进入瑞典北部包括海拔两千多米高的彻布内凯塞山峰,再往东进入芬兰和苏联境内,一直到白海。此属北极圈地带。萨阿米人自称“萨阿米”(Saam-ians),其内涵为人的概念。旧时,他们被称作拉普人(LaPPS)。其总人口近7万。萨阿米人何时进人北极圈地带,现已无法确定。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出现在北极圈地带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还认为,萨阿米人并不是单一的血缘体,象是一些居民的自然组合。在牧区,亲属关系似乎更为重要,起着支配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放牧单位系由兄弟姐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在如何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如何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来发展我国经济方面作过许多探讨和论述,但从外国落后民族经济的起飞来探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则少见论及。本文试图从北欧萨阿米人经济的腾飞来探讨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振兴,希望专家批评指正。萨阿米人是生涪在挪威、瑞典、芬兰和前苏联北极地区的一个以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6700万人(1982年)。其中,4900万人居住在150个民族自治地方;还有1800万人分布在全国其他省、直辖市的城市农村,被称之为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在这1800万人中,有600万人居住在城市。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都市除极少数是汉族人单一居住的城市外,绝大多数都市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居的。这说明,研究都市中的少数民族问题,是中国都市人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鄂温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温克人,以前称通古斯人,分布在苏联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少数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尤热河上游和布伊尔——奴尔湖附近,是一个跨国民族。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洲语族通古斯语支。据1978年人口统计,苏联境内鄂温克人为28,000人,①中国境内鄂温克人为7,200人(1957),②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鄂温克人近2,000人。⑧  相似文献   

10.
占地球陆地面积六分之一、横跨十一个时区的苏联,拥有一百多个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在苏联,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穆斯林,总共约有五千万人,是世界上第五个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苏联的伊斯兰教根据宪法第124条进行管理。穆斯林少数民族按地区划分受四个宗教理事会控制:1.苏联欧洲地区和西伯利亚的逊尼派穆斯林理事会;2.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逊尼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去年贵刊一篇文章,曾介绍云南省居住着24个少数民族,并说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后来,贵刊在介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时,又说该省有42个少数民族。由此看来,黑龙江省的民族成分比云南省多18个,应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了。请问,究竟哪个省的民族成分最  相似文献   

12.
塔萨代人(Tasaday),是在菲律宾棉兰老岛西南部哥打巴托山中部的塞布湖附近过着石器时代生活的原始部落。这里生长着热带常绿原始森林,由于林木稠密,找不出可走的道路,使这里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小天地,成为塔萨代人长年隐藏的处所。世界上开始知道塔萨代人是在1971年6月。菲律宾民间少数民族协会(Panamin)建立者埃利撒尔德从这一地带附近的猎人处得知在这丛山密林深处,生活着这样一个原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一千三百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赫哲族,只有一千四百多人;分布最广的是回族,居于全国各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百六十四万六千八百平方公里;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居住着二十四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城市是首都北京,现在有五十四个少数民族;我国最南端的自治州是广东省海南黎苗族自治州,首府在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是苏联的第二大宗教。1979年,苏联总人口为26,200万人,其中穆斯林有4,400万人。他们居住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当前,苏联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第五个国家,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在苏联,每六个公民中就有一名穆斯林。由于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出生率十分低,而穆斯林各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作为首都,是各民族人民十分向往的地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市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使居住在北京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展现出一派民族大团结的繁荣景象。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表明,在全市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58.5万人,占4.3%。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7.2万人,增长41.4%。与十年间全市总人口增长率相比高出1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市人口。在两次普查期间,在京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务院就建立民族乡问题发出了通知。通知说: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建立民族乡。民族乡,可以在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建立,也可以在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建立。民族乡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1989年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居住在俄罗斯境内的许多民族的数量都有所增长。从1979年~1989年间,共和国常住居民的数量总共增长了7%。增长速度的对比表明,北高加索、西伯利亚及远东等地区的本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印古什人增长了30%,车臣人——26%,达吉斯坦人和图瓦人——25%,卡巴尔达人——21%,卡拉恰耶夫人——20%,布里亚特人——19%,卡尔梅克人和阿尔泰人——18%,北方民族17%,雅库特人——16%。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其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大小50多个少数民族。这个现实为民族学研究和影片摄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尽管苏联在20年代和30年代就已开始制作民族学影片,但我却被目前制作的一小批同样的影片所打动。在1986年底和1987年初,我带着一笔资金到该国就民族学影片制作的情况做了3个月的研究,从中了解到,无论在莫斯科大学还是在列宁格勒的大学里,都还未开设民族学影片制作的课程。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下设一个室——一个独立实体来关注此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族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但在中国属最小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统计,中国的俄罗斯族共有293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量居住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上海、辽宁、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 300多年前,少数不堪忍受沙皇残暴统治的俄罗斯人,逃奔清朝,被安置在中国境内居住.19世纪至十月革命前后,迁居中国的俄罗斯人日益增多,这些俄罗斯人同中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既有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苏联的民族问题?我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学术方面的原因。苏联可能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多民族的国家,同时在他们国家里,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又比较接近。根据苏联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俄罗斯人只占一半。所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苏联是一个很大的民族问题实验室;第二个,我把它叫做战略性的兴趣。这方面我们主要研究苏联领导集团是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因为这个问题决定着他们的国家今后是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