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与基层政权的蜕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变迁,传统的士绅阶层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并由此形成士绅阶层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历史性变动。士绅阶层的分化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社会根基,并且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由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低度发展和城乡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作为传统农村社会“精英”阶层的士绅们大批流向了城市,从而使农村基层政权落入“劣绅”之手,造成清末民初乡村政权的严重蜕化。农村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和激化,造成了基层社会的无序和骚乱,并由此形成中国革命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李庆刚 《阴山学刊》2003,16(4):84-90
开明士绅是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在政治方面对根据地建设颇有帮助,而且在根据地的经济、军事、教育、社会救济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开明士绅的历史功绩,不能抹煞。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激烈动荡,传统士绅阶层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最终成为历史。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士绅阶层失去了制度支撑;社会结构的变动,使士绅阶层失去了底层根基;现代国家建设,使士绅阶层失去存在的屏障。时代发展呼唤新型乡村领导层,他们身上既要有新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又带有古代乡绅的“士”的精神,服从国家政权但是不依赖国家政权,能够代表基层民众立场,协调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共容。  相似文献   

4.
清末实业教育兴办中的士绅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绅阶层是清末实业教育兴办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士绅参与实业教育反映了其接触和接受新教育的心路历程,这种参与既是士绅传统角色的惯性延伸,又缘于实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士绅个人需要方面所寄寓的希望,政府在法规章程中对士绅兴学的肯定与鼓励,也为士绅参与实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开明士绅介入实业教育,扩大了实业教育的影响,拓宽了融资渠道,有利于融通诸方关系,也有利于慑压劣绅、抗衡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5.
王雄刚 《兰州学刊》2024,(3):97-112
“士绅传统”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由来已久,士绅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社会颇具活动能量的特殊阶层,是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威,是社会的“中间阶层”,构成中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维。纵观士绅的形成和发展,特定时期的确存在“土豪劣绅”现象,但总体而言,士绅充当着沟通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桥梁”,有效回避或缓冲了因国家与社会相分离而产生的冲突,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面的平稳。时至今日,在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深入发掘士绅传统中的优良因子,一方面可为“中国之治”的纵深推进提供本土化治理经验;另一方面,希冀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民初士绅与江浙地方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绅一直是地方志的主要编纂者。随着清末民初社会剧烈变动 ,江浙士绅开始转型 ,出现新旧兼学的新型士绅 ,其知识结构、思维视野及价值观念相应发生变化 ,新型士绅构成江浙地方志编纂的主体。在时事嬗递与士绅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 ,江浙地方志从编纂理论、体例门类、编纂方式到方志内容 ,发生了自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而在经济发展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 ,负有使命感的进步士绅促使乡镇志再度兴盛。江浙士绅与地方志的互动关系折射出清末民初江浙社会文化变迁复杂而丰富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关于清代士绅的研究要么以全国范围的整体研究为主,要么以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区域研究为主,而青海作为西北边远贫瘠的民族聚居地,对该地士绅的记载见于数量很少的清代地方志等文献中。本文希望借助有限的资料来分析青海士绅的性质和特点,勾勒出清代青海士绅的概貌。此外,通过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活动,分析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重点反映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问津书院因孔子“使子路问津”于此而得名,吸引诸多学者赴此拜访、祭奠、兴修书院.书院始建于宋末元初,存在七百多年,在明代中后期发展为著名的书院.书院的修建与发展,和地方士绅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士绅们活跃于地方社会,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了当地教育发展,教化地方子民,并确立地方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士绅最终形成。士绅拥有知识和功名,享有国家赋予的种种特权,代表国家控制基层社会,他们在地方上也担负着多种社会职能,主宰着民众的社会生活,处于官民中介的位置。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士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士绅的内涵、地位以及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直隶士绅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19世纪末直隶士绅的状况,包括:构成、特点、心态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究19世纪末直隶社会结构及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顺富 《云梦学刊》2006,27(5):44-47
绅士是一种介于官民之间,享有一定特权,影响地方文教风化的社会势力。在近代无论是举贡生员还是乡居缙绅(职官),凡获得封建法律所认可的身份、功名、顶戴,“无论出仕未仕”,一概属于绅士阶层。近代湖南绅权势力的膨胀得益于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湘军是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应运产生的。短短数十年间,招募达数十万人之多。大批湘军将领由此而跻身于清王朝封疆大吏、枢府要员的行列;因军功而获保荐各类官职虚衔者,更是多得不可计数。但是由于湘军不是清王朝的经制之兵,即使在其存在期间,招募与裁撤也是比较频繁的。这样大量的军功人员,主要是保荐官职虚衔的人员,包括少数退职的显贵,不断地退归故里,加入绅士的行列。其数量之多,曾一度超过了作为绅士主体的举贡生员和离退职官僚,导致了咸、同时期湖南绅权势力的极度膨胀。绅士势力的膨胀,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近年来学界对绅商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研究综述却无一篇。学界对于绅商词义、绅商性质、绅商作用、绅商产生途径均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比、梳理各种观点能够对绅商阶层有一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界对绅商阶层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后赵皇帝石勒(274-333)故里,有今"武乡说"、今"榆社说"、今"和顺说",所以引发争论。史学界一些同仁把晋置的武乡县(在榆社北)与今日的武乡县(在榆社南)的区域方位混为一谈,故今"武乡说"是不能成立的。晋时所治的武乡县治所,虽在今榆社县北二三十里的地方,但毁于战火,今遗址不存,况且榆社境内无石勒村庄,故今"榆社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别置武乡郡,郡治所随晋武乡县城,辖沾(今和顺县与昔阳县一部分)、涅(今武乡故城一带)、武乡(今榆社县北)和轑阳(今左权县)四县。和顺汉时属上党,后赵时属武乡郡地区,至今县北十多公里处尚有千年以上历史的石勒村和李阳村(镇)。李阳村(镇)即是当年与石勒争沤麻池的武乡名士李阳的故居,且留有古阁建筑、石碑等文物佐证。史称"石勒上党武乡人"确切地点,就是现在的和顺县石勒村。  相似文献   

15.
县衙是传统中国地方行政展开的基础与重要空间,与县政建设及地方民生之关系密不可分.以苏州府为中心的吴中地区,在明清两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州县行政既很成熟,又较复杂.本文以县衙的考察为中心,扼要地分析了其内部建构与外在表征在明清两代的若干变化侧面,进而论述县衙与地方社会的内在关联,以及在当世民众心目中的感觉与评判,并藉此透视州县行政与社会关系的地区差异和时代变迁,从而对帝国后期的州县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评判.  相似文献   

16.
在短时期内,一个地域(一般为一个县,大则相邻数个县,小则一镇一村)内突然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的现象可称为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历史上的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有秦末汉初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沛郡群英、清末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湘乡湘军将帅、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湖北红安、安徽金寨等将军县将军群体。当今的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主要是一些地区兴起了辐射全国的特色产业,如浙江义鸟小商品城、福建沙县小吃等。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的原因在于突发的大社会浪潮和当地杰出带头人的引领。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的启示意义在于挖掘人才潜能、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7.
河北士族礼法传统与北学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山 《文史哲》2003,(2):91-95
建安时期邺城学术思想主流是曹操名法与郑玄经学的结合 ,它上承两汉以来儒法合流的总趋势 ,下启魏晋南北朝礼法思潮 ,是东汉名教之治向魏晋南北朝礼法之治历史性转折的枢纽。河北士族特殊的地域优势、文化性格和经学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魏晋之际礼法思潮的发展中 ,河北士族反对正始玄学。元康时虽一度受到玄风影响 ,但其思想主流未变。永嘉之乱时 ,河北士族多留在北方 ,国破家亡的血泪洗礼 ,使他们反思元康玄风流弊 ,重返传统儒学。故郑玄经学与礼法思想随之成为南北分裂后十六国北朝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论英国乡绅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绅是英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出现的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乡绅就其构成成份虽然复杂 ,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多寡有所不同 ,但是在以资本主义雇佣方式经营农牧业方面却是一致的。乡绅的形成历时三个多世纪 ,其形成过程也是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 ,它的形成表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出了自我否定因素。乡绅的成长、壮大直接推动了英国社会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清代常州府阳湖、武进二县骈文作家众多,成就卓著,在整个清代骈文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相对于"阳湖古文",可称为"阳湖骈文"。阳湖骈文的兴盛,离不开清代骈文整体复兴和阳湖作家自身骈文理论探讨与实践的推动,而常州学术文化的发达、阳湖作家间深厚的宗亲关系以及诸人宗亲、师友间频繁丰富的文学交游,对推进阳湖骈文发展功莫大焉。深入探讨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对系统研究清代江南骈文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