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与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在经济领域分权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在区域市场割据的地方保护下进行的,往往是一种低水平的资源性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无法展开,制度创新也就无法深入.因而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制度竞争与创新实现区域发展,首先就要突破地方保护,建立务实创新型政府,进而通过核心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终实现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达到区域的和谐与善治.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区之间制度结构存在差异性,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制度的垄断利润,因此,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开展制度创新的动力.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实现制度创新的意愿往往受旧的制度体系中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及非正式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通过在本地区内建立新制度的"试验区"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放松对本地区经济管制,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宣传等途经推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需要正确理解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除了中央(上级)政府的裁决以外,普通民众的裁决也通过特殊的方式被嵌入到地方政府间竞争中来,但他们的裁决并未构建到政治过程中去,因此,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可以采取规避竞争、转嫁竞争压力的策略。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除了需要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来限制地方政府设立壁垒干预市场的竞争策略以外,还需要引入社会层面的力量以避免地方政府转嫁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4.
从竞争走向竞合——中国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指出地方政府竞争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促进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又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因此对待地方政府竞争,既要鼓励,也要规范和协调,从而得出要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相邻区域内建立合理的分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 ,其制度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降低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提高权力中心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 ,但从全局的角度审视 ,则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妨碍权力中心推行的制度变迁进程和制度变迁的整体性推进。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演进:一个基于FDI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经历了从税收竞争、公共产品供给竞争、制度竞争的过程。税收优惠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对FDI产生显然的吸引力,而更多地成为一种保健因素;这样,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本文检验发现,各地区吸引FDI的数量与基础设施水平呈正相关,而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卫生服务水平、教育服务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环境质量水平几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变量。这表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FDI,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而忽视其他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入19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制度创新来提供激励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获取竞争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的经济转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前强 《学术论坛》2005,3(4):75-78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分权化而非民营化开始的,地方政府及其控制的企业的巨大活力,是中国经济转轨与俄罗斯、东欧经济转轨的主要差异,这是中国经济转轨相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育,一度是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地方政府,在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深层结构和增长的基本态势,并且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安排是影响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与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变量,不同产权结构安排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存在较大差异。社会转型期,现行环境资源产权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存在制度软约束。在经济与政治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竞争导致了区域环境质量下降。为此,规范地方政府竞争、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需要建立多层次、复合式的环境资源产权结构;明晰多元环境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边界;公平调整产权主体的收益权与分配关系;完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严格保护环境资源产权。  相似文献   

9.
张威  詹翔 《江淮论坛》2005,(4):33-39
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过程。由于各级政府广泛存在的财政分权制度,导致了逐利性政府的形成,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率先进行制度创新的政府会获得新制度的“创新租金”和额外收益。因而,在最大化其自身收益的动机和政府竞争的压力下,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推动制度创新的偏好。事实上,政府为满足制度创新这一相同偏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这形成了不同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不同的发展方式之间又存在着“先进的相对性”。通过产品市场的“传导”,相对先进的制度安排会取代落后的制度安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特征以及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主要从不同级别公共产品分配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行为进行了不同层级的区分。超大社会中的中国目前正处在市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竞争方式的主要特点。面对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政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分权化的改革推进了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并引发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类型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之间。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区域制度、区域增长和区域管理权限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流动性要素和制度、政策上的博弈,与辖区企业的博弈则体现为权责之争。三种类型的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新媒体崛起加大相关问题处理难度的背景下,亟待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理论建构,对理念、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系统要素加以明确。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创新,做到预警系统建设、汇集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引导三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府际关系中的新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勇 《人文杂志》2005,(3):50-56
府际关系实际上可以定义为各级政府间为了执行公共政策,而围绕提供不同级别的管理和服务所形成相互复杂关系的互动。在府际的各种关系中,竞争关系是重要的内容。处于转型的中国府际关系中,地方政府竞争表现的自身独特的特征。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良好府际关系构建,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地方政府府际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出口贸易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深入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问题对我国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市场规模和制度环境的宏观视角,利用60个国家2010—2016年间的701种HS四分位编码的出口产品跨国面板数据,检验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较显著的提升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各国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只有当一国经济自由度水平达到一定的门槛值时,国内市场规模才能够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结论对发展中大国完善国内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制度环境决定地区竞争的方式选择,同时,地区本身的制度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竞争的结果,因此,地区间竞争包含制度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也推动了制度的变迁。相反,制度环境的缺陷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制度对竞争发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的制度是政府问责规范的必要条件.我国政府问责虽已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还未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问责的刚性化,才能确保政府问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导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因素很多,但财政能力差异和政府偏好差异可能是最为直接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都可以放置于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加以动态和系统阐释.为此,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以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为逻辑载体,解释转型中的财政分权对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的不同使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必要和可能.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市场配置方式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一些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退出-呼吁与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模型引入到对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分析中,认为除了中央政府的裁决权之外,公众特别是资本拥有者通过在私益市场中的货币投票,在公益产品市场中的迁移和在地方领导任免上的货币投票三种方式,也能表达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裁决。在特定历史时期,公众裁决权在地方政府间竞争中的嵌入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需要通过大众呼吁权的嵌入来促进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府在BOT中的作用--制度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主要应用在可收费的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在这当中,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工具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政策指导意义上来讲,政府通过扮演特许权授予者、管制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职能的转变、法律的修正、政策的调整、政府与私人关系的整合,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会促进BOT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