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丽君 《河北学刊》2006,26(3):226-228
汉字的基本单位——单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主要有据义构形的意符表词方式、依声托事的借音符表词方式、音义兼顾的意音符表词方式。这三种表词方式经过历时积淀和层累共存,形成了汉字记录汉语方式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背后展示了先民追求充分有效记录汉语的艰难求索过程,也蕴藏着先民难以割舍的以形表意情结。  相似文献   

2.
拼音化运动是以创制拼音文字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取代汉字记录汉语为最终目标的拼音文字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拼音化运动长期与政治运动、思想论争相关联,对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与汉语的适切关系缺乏冷静、充分的学理思考。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便于区分同音语素,与汉语词汇字族化、词义表面化的特点比较契合。《汉语拼音方案》不能很好地区分同音语素,无法承担取代汉字记录汉语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0.汉语的词语切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然而又尚未解决的难题.诚如兹古斯塔所指出:“汉语词汇单位的界线往往不好确定,也不易辨别,不象德语词汇单位那么清楚.与此有关的问题由于汉字的性质而变得更加困难.”这里所说的汉字的性质,当是就汉字所具有的一字一音、一音构成一个音节的特点而言.对此.施雅丽写道:“粘着法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就是说,多音节语言单位的构成是一种语素或词  相似文献   

4.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包括控制汉字数量,用好汉语拼音,规范白话文词语,特别讨论了音素字和语素字,以及它们和词之间的关系,建议正确认识词,用好词,用好词。提出用字位学理论建设汉字.建议尽快制定《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字表配套。  相似文献   

7.
某个部件既表义又标音的合体字叫亦声字.许慎的“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为“右文说”的提出和“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确立以及现代同源词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解释了222个亦声字,但还有更多的亦声字并没有明确解释.分析这些未明释的亦声字对于促进“六书”理论和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文》亦声字而未明释的原因或是许氏故意省称,或因徐铉对原本《说文》的误改,或因许慎囿于字形而产生的对字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张新艳 《中州学刊》2012,(4):197-199
汉字中的成字构件在表意和组合能力方面与语素有大致相同的性质。汉字成字构件能够表示语素、能够记词的特点,促使其表达出一定的汉语语法信息。汉字构件对语法信息的表达主要表现在:1.不同词性的义符对确定形声字词性有一定影响,动词性义符与形容词性义符更容易与所构形声字词性一致,名词性义符构成的形声字词性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名词性义符多是表示人或物体的指称字;2.汉字成字构件之间,特别是形声字义符与声符之间表现出丰富的语法关系,主要有联合、偏正、补充、主谓、施受、支配等。不少复合汉字浓缩了汉语口语的语法逻辑。  相似文献   

9.
东亚符号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汉字文化的意义”。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交际符号,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符号的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同时它还被用来记写日本、越南、朝鲜等东亚语言,因此它不仅在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整个东亚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会专家、学者通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汉字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汉字是语素文字。它与音素文字有显著区别,音素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而语素文字则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中国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宗明教授说,汉字  相似文献   

10.
汉语书写方式的改革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引进词式书写方式”。本文在分析文字及其书写方式演变难度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拼音文本汉语“词式书写”的萌芽、成长、发展和汉字文本汉语“词式书写”的理论提倡和实践提倡,并且从词式书写改革的历程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附加式(词根+词缀)是汉语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方式,韩语中的汉字词也有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而且词缀数量较多.但是部分韩语汉字词词缀在现代汉语中不再是词缀,而是有实在意义的可以作词根的实词.汉语词缀重意义的虚化,韩语汉字词词缀重用法的黏着.本文试图对汉语词缀和韩语汉字词词缀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插词结构     
一、插词结构的性质汉语词汇中有一种由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或者由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穿插起来构成的语言结构,如“奇怪”和“形状”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奇形怪状”;“寻觅”和“踪迹”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寻踪觅迹”;“奢侈”这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穷”、“极”穿插起来可以构成“穷奢极侈”;“嘲讽”这个双音节合成词和两个单音节词“冷”、“热”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冷嘲热讽”;”推诿”这个  相似文献   

13.
语文所用的词?,有些是一音一字的,最多的是两音两字的,三音以上的词也有,但比较少些。在近来文字改革声中,汉字需要简化,有人把两字以上的词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词和字混合为一,做成了一个字算一个词,搅在文字里使用。例如幹部写成“邗”,图书馆写成“图”。一九三六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字中,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当一个有构字理据的字变成记号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音义,或者获得了规定的语音和语义,能单独记录汉语中的词,它就成为记号字.记号和记号字都没有理据,不能作溯源分析,记号字在参与构字时功能会发生变化.记号和记号字的界定与确认直接与现代汉字的构形、性质、简化、教学等问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语复合词赵洛生一、复合词──语素悖论1、不少很有影响和语言学著作,主要是经典著作,对汉语复合同十分一致地提出了相当玄奥的看法。摘要如下:(1)认为复合同“整个词的意义不是它的成分的总和”接着举出一个植物专名“红花”为例;指出它与短语“红花”所表...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相似文献   

17.
聚合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类词,其内部各个语素呈并列关系,处于同一语义场内,组合起来表达的意义是各个语素语义的泛化。本文对275个汉语四字聚合词语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省力和意义原则对聚合词字序的影响。认为聚合词字序排列是省力原则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省力原则对字序影响的减弱,意义原则对字序的影响加强,二者的影响力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字序的产生是省力原则与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相互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语的句法,不可不研究结构。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一种临时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某种成分,这种临时语言单位就是结构,又叫词组。汉语的结构类型是很多的,本文不打算一一讨论,只想就古汉语的“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谈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20.
潘文国误解了汉语的字和文字改革政策。字和词的不同是语言共性,不是汉语个性。把汉语的字和英语的词对应是误解是另外一种表现。这种误解导致汉语在联合国文件处理中吃亏。汉字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国家语言政策一直坚持这些成果的推广。但是汉字拼音化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够因此就说国家政策改变了,否定文字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