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声调不同于英语的语调,汉语为声调语言,英语为语调语言,两者各具特征。分析汉语声调的主要特点,指出其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汉语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其中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文章从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汉语在英语写作中产生正、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及对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以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外语学习中,由于初学者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只能依靠母语,因此很容易将母语的习惯转移到目的语中去,这种现象叫做迁移.能够促进外语学习的称为母语的正迁移,当它成为障碍时,则称为母语的负迁移.汉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基础的要素.着重讨论英语初学阶段汉语词汇的负迁移现象,通过对其本质和产生因素的认识,对两者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出负迁移作用的条件,尽量避免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着重分析了汉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初学者在句法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提高汉语语言文化修养和注意句法训练的应对方法,帮助英语初学者尽可能避免受到负迁移对其在句法学习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思维体现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广泛体现在语言使用中。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常把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迁移到英语表达中,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培养其目的语即英语的思维能力,建构英语思维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汉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跨语言影响,即目的语与任何其它先前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异同导致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比较关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负迁移或者干扰,对国内外语学习者而言即是第一语言(母语亦即汉语)对第二语言(目的语亦即英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汉语负迁移如何妨碍英语习得和交际的问题。随着英语和汉语广泛的接触和不断发展,两种语言相互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些影响体现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L2→L1迁移模式,将英语对汉语的影响置于"跨语言影响"的概念下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词汇、句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目的语(英语)对母语(汉语)的影响,以验证L2→L1迁移模式的广泛存在,拓展对英汉语用迁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依据语言迁移理论,英语学习者的母语语音会对英语语音产生迁移作用.安徽中原官话方言语音对于受试的英语语音习得有一定的正负迁移作用,分别表现在元音、辅音、重音、连读及语调等方面,其中负迁移表现较为明显.汉语元音松紧对立缺失、与英语相似辅音的发音部位差异、辅音连缀之间的增音等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通过汉英语音对比分析及系统语音干预训练,受试母语方言负迁移导致的语音偏误能够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8.
不仅汉语普通话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负迁移作用,方言包括安徽方言也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负迁移作用.笔者通过实际语音调查发现来自皖北中原官话区的学生其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在音段音位(包括元音、辅音)和超音段音位(包括音节、重音、语流音变、语调)层次上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要减少皖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消极影响,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客观存在,无法回避。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中,地方方言的影响不容忽视。江苏泰州地区方言在语音中的十个混淆之处对该地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了负迁移,同时该地区的方言语调对于英语学习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地方口音对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形成负迁移的原因。对语音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前期内尽快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牢固的语音基础知识,扫除听、说障碍,增强会话的自信心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声调不限于单音节,但与多音节密切相关,且不载义,当被称为广义声调;汉语声调几乎都是单音节,且载义,已被称作狭义声调。就声学表现而言,音强是英语重音的本质属性,音高是汉语声调的本质属性。英语音高由重读层反射到重音层,使声调成为语调的一部分,汉语音节调与句调构成了“小波浪跨在大波浪上”的互动关系。英汉语声调的音系差异恰好为汉语习得者的“重音盲点”与英语习得者的“声调盲点”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从声调语调的分析入手讨论语言的超音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系学的框架下,从声调、语调功能出发,以典型声调语言汉语和典型语调语言英语为例,分析了声调、语调、重音、节奏和韵律等超音段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语音学习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辅音元音分布、节奏及语调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发音、语调和"味道"方面的问题,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给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英语的过程中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叹词表意复杂细腻,其语义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其辨别的根据是特定的语调或语境;同时,英语叹词又十分灵活,应从其具体含义出发,选择恰当的汉语词汇来表达。通过具体的例子,可看出英语叹词汉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发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是英语语调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研究领域,英语语调功能分为语法功能、表态功能、重音功能和语篇功能四类。基于语调功能对国内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的英语语调应用情况进行的归纳和数据统计显示: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借助语调实现交际意图;降调的使用频率最高;语调与句型之间没有规约关系,其选择依赖交际语境。基于语调功能和EFL语境的三种英语语调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音高与英语语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高在英语语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高是表现语调的最基本要素,而语调则被认为是英语口语的灵魂。英语的语调模式是无限的,因此,研究英语语调群中核心调的音高变化和话语的整体语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建多模态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运用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中的非言语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非言语模态结构配置、模态特征和模态协同。结果显示:目光交流和声调为高强度模态,与主模态为补缺关系;手势、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和头部活动为次要模态,其中手势与主模态成强化关系,其他模态与主模态成交叠关系。学生在学术英语口语表达中倾向于运用目光交流和声调变换构成非言语交际,也有意识使用手势强化表达内容,但存在语气平淡、表情不自然、身体僵硬、缺乏情感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