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唱是一门培养人综合素质的声乐艺术,指挥者在整个合唱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指挥的优劣会直接决定着合唱表演艺术的最终表演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在进行合唱指挥教学的过程中,指挥者的培养是重点,并要严格遵循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指挥作为表演艺术中的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专业,有着它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每一位指挥者,除了由于在音乐、文学、美学、历史等诸多修养方面的差异而在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各具特色、互有差别外,在指挥的手势和动作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不管他们的个性差异有多大,每一位指挥者的各种动作还是应共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否则就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表现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3.
指挥者的手势是一种无声的音乐语言,因而指挥艺术要求指挥的手势必须简单明了、寓意深刻、深入浅出,而传统的两步起收拍论无法给予指挥者、演唱者、演奏者以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十分仓促、草率,难于表现作品的真实内涵。作为指挥只有处理好起拍和收拍的三个过程,进而抓住预备拍的变化,才有可能在指挥艺术实践中驾轻就熟,变化适度、游刃有余,使音乐表演起伏选宕,给听众以美妙、高雅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戴金泉编创的合唱《阳关曲》是根据古曲《阳关三叠》改编的,基本保留了古曲的旋律原貌,但混声合唱的形式是源自西方的,和声、复调技法的处理重色彩淡功能。合唱《阳关曲》指挥既需要尊重作品自身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和风格风貌,又要结合表演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和技术能力,更要发挥指挥的调配和引导的功能,还要顾及欣赏者的情感需求和接受能力,将作品的一度、二度和三度创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使作品的内在美得以完美地呈现出来;合唱《阳关曲》排练应注意韵律与咬字吐字、音色的处理以及力度的层次安排;指挥应注意把握重点与难点、做好预示与控制、分清线条与结构、讲究语言与修辞;手势动作上更要注意动静结合、大小结合、气场结合、点线结合。  相似文献   

5.
合唱指挥在合唱表演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是合唱队的核心和灵魂。指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必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以诠释音乐作品。合唱指挥艺术可以概括为“摸、拉、弹、挑、省、准、美”七个字。如果运用得当,将对自身指挥艺术表演产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合唱指挥是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其二度创作能力的高低对合唱队的展现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感悟到:交响性 艺术象想两者集中反映了合唱艺术的特性、合唱知识覆盖面的广度和指挥审美经验积淀的厚度,是指挥二度创作的两大支撑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指挥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合唱指挥的教学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是提高高师学生合唱指挥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何谓音乐手势生活中,人们常用简捷的手势动作表达或传递某种感情。如“摇手”表示谦让、推辞、依恋、别离……“招手”表示呼唤、赞同、急切、盼望……。音乐领域内,同样存在着手势。交响乐队里有指挥的手势;音乐教学中有教师的手势;演奏、演唱者有自己的表演手势;就连作曲家独自闭屋,伏案凝思酝酿作品时,也会因为灵感的触发引来泉涌的旋律而情不自禁地挥动手势……。由音乐作用而产生的手势动作谓之音乐手势。它存在于音乐开端和终了之中;存在于音乐交流过程之中;存在于音乐审美关系之中。离开音乐(有声或无声),“音乐手势”便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艾略特·卡特不仅是著名器乐作曲家,而且是出色的合唱指挥和合唱音乐大师。不容忽略的史实是,1948年之前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合唱音乐,在合唱音乐的创作中,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本文通过探讨其代表性合唱作品的创作特色,展现卡特合唱音乐多样的44作手法和炫目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0.
合唱指挥课作为音乐教育学科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合唱作品、演唱配合、听觉能力和双手协调能力的一门课。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音乐教师专业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组织和训练合唱团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笔者从一个高师院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针对中小学培养合唱指挥。  相似文献   

11.
指挥是音乐导演,它比戏剧、电影的导演还多一项任务,即不仅要导而且要首当其冲地去演.因此一个合唱指挥者绝不单纯是一个击拍者,而是一个正确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感情,深刻含意,并把它升华使之生命化的再现者.是作曲家与演员、演员与听众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是决定一部好作品表演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的学科中有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合唱指挥、幼儿歌曲创编等。其中乐理视唱练耳是开设其它学科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鉴于此,我们要加强并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合唱是人声的最高表现,和谐是合唱的审美理想,同一合唱曲目是多解的,指挥是合唱的诠释者和二度创作者,合唱服是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合唱的指挥对整个合唱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处理好音乐作品的横向层次与作品结构、旋律音调两个层面的关系;同时,要发挥出旋律所表现的艺术形式,还要以具体的音乐形象为依据,明确处理和安排旋律音调上的层次,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群众性合唱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指挥的自身素质 ,应掌握的基本技巧、组织编排的能力与合唱的效果息息相关。要提高合唱的质量 ,首先应从指挥抓起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合唱钢琴伴奏者,演奏技法如何服从合唱的需要,与合唱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其在伴奏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伴奏者要能够与合唱这种多声部的演唱形式默契结合,演奏应遵循合唱本身的特点,与指挥、合唱队三方合作,同时通过自身的视觉和听觉对伴奏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完整地体现作曲家、指挥及伴奏者自身的审美意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合唱艺术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师《合唱与指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合唱与指挥》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师《合唱与指挥》的发展现状表明该方面的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因此,这里就课程认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五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唱与指挥这门学科是音乐教育师资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十分重要。音乐教师的合唱训练和指挥水平主要取决于高师在这门学科的教学水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深切感到目前教学中存在弊端,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够完全掌握合唱的训练方法和指挥技巧,因此学生出校之后不能立即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需  相似文献   

19.
“乐感”是音乐表演艺术中经常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乐感的审美体悟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它集中了音乐表演中的音、情、技、意、境、力等多种感知因索的综合。乐感审美体悟的深化运动方式以唤情结构、环境音画勾描、音型动力构型、动作技能的高智能组合等程序的最终完善形成音乐环境心理中的“三境重合”。乐感审美体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音乐表演意识中的力型意识。它需要演奏(唱)者将意识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活的音响材料、技术密码通过艺术表演化为一种特定的力的呜响,最后形成音一心一力的“轴心”效应。这样,乐感既能造成演奏(唱)者全方位、多视听的联觉效能,又能促进音乐审美和音乐训练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唱指挥是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于一身的职业,是音乐专业中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合唱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技能、文化素养、组织能力、音乐感染力和人格魅力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