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互联网用户达7.1亿,手机用户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9.5亿,都居全球之冠。庞大的用户规模不但造就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也推动中国互联网经济于2015年达至11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是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而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期与管理制度上的分权治理更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积累了经验和制度。深化"宽带中国"战略,缩短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争取国际网络主权,发展网络强国是中国互联网下一个20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技术创新发展、人民利益导向、深化改革为逻辑前提,就网络治理论述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思想,形成了以网络强国、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为核心要义的互联网治理新思想。基于习近平的互联网治理思想,推进全方位的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技术创新体系、统筹规划下制度保障体系、人民利益价值追求下文化共享体系、对外开放战略下国际合作体系,为实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提供新思路,对推动网络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G20国家会议已经成为讨论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在内的多议题重要行动,2016年G20峰会将于9月4-5日在中国杭州举办。近年来,关于互联网方面的议题在G20各类会议中被经常提及,历届G20会议也推出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文件。今年,中国作为东道主,又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且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战略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关于互联网或网络空间发展的问题必将成为此次会议及系列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发起,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共同参与编写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本篇是对系列报告的综合,供读者从整体上对G20国家的互联网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概况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以建设网络强国为主线,包括互联网发展的作用、互联网发展的安全保障、互联网发展的价值指向、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空间治理的正确道路、掌控互联网阵地的关键、互联网发展的“命门”、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精准的理解判断、负责的国际担当三个鲜明的特征。学习和研究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对于人们全面理性认识互联网、促进我国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促使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于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此,确定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要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即“向科学进军”的战略,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整个国家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不久前宣告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无疑将是今年互联网业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移动互联如火如茶、多屏互动风生水起、新媒体方兴未艾的当下.国家从战略高度加强对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塑造更和谐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广告营销环境。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实现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是维护社会“网络生态”环境的应然选择,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手段.目前,中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着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协同机制仍显薄弱、教育能力亟待提高以及平台搭建急需加强的现实困境.基于此,从健全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机制、提升专业化的教育能力、搭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四个维度来构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准确领会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深层底蕴,应着力从三个维度进行把握。从现实维度看,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是基于对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基于对互联网发展现状的科学分析,基于对互联网安全状况的客观判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理论维度看,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历代党的中央领导人互联网思想的升华与创新;从实践维度看,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来自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上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互联网治理问题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主旨既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又深刻阐明了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既为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又明确提出了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向国际社会倡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依法、有序、协商治理互联网的互联网治理观。学习贯彻这些讲话思想和精神,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利于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同时,对于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国家信息化工作、构建新型互联网治理体系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显示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发展的大国 ,但尚未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强国。面对国际上信息化“数字鸿沟”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的现实 ,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政策的推动、消费政策的引导 ,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应当被列为最重要、最优先的公共设施投资领域。我国互联网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发展中需规避风险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及网络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互联网的国家,同时也是互联网强国,其在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方面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其经验模式对我国有以下启示: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管理工作,加大网络舆情技术监控的力度,倡导"自律"与多样化差异性管理并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变得更为透明,民营经济若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就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利用互联网探索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存在领导层网络意识淡薄、难以改变旧有的商业模式、构建网络平台能力差、与合作企业之间存在信任短板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在平台利用上缺少一定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并且抓住机遇,融入“互联网+”的大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努力构建网络信息中心平台,提升民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政府也应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海洋发展的国家战略.世界上的“海洋强国”有不同的模式,关于什么是“海洋强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国际国内也有不同的思想、理念和理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该汲取世界上“海洋强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海洋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为了当今海洋中国、也为了当今海洋世界的文明、正义、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出的正确的理论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电子商务应用将从过去的销售渠道逐渐向更广泛的业务平台发展,“大电商”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思维,人们对电子商务本质的理解将突破“开网店卖货”的认知局限。基于电子商务的业务升级、企业转型和网络创业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新常态,面向“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教育将迎来专业教育、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与“硬实力”相比,我们的“软实力”相对滞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必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而搞好应用翻译不失为增强“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翻译的研究。为此,本文就应用翻译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应用翻译与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节点。总体而论,其规模、格局、政府参与度和信息传播效果等,皆超越往年,基本实现“软着陆”,为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石。但是,治理理念相对滞后,区域、部门及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官民“互粉率”偏低等问题依旧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对策:一要提升认知水平,基于“国家公民”双本位的互联网政治新格局,明确主客体关系,重建治理结构;二要“去科层化”,超越传统治理模式,彰显网络技术对于现代政治发展的功能意义;三要整合政治资源,增进专家治理的力度;四要妥善处理“国家社会”关系,优化治理生态,大力培育社会治理新元素;五要加紧升级农村硬件系统,缓解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发展差距,力求均等化治理;六要根治现代公民的政治冷漠病,积极建构“政府公民”的互动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旗帜。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建设高校对国家急需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还不够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不够精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坚定争创世界一流目标,重视一流师资引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方向,而传媒业与互联网紧密相关,在互联网已不再定位为渠道、工具,而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时代大背景下,传媒业必然将在互联网逻辑的指引下经历一场深度变革。在传媒业、电信业、IT业快速融合的社交媒体时代,之前倡导的“内容为王”时代正在发生改变,“内容”必须与“平台”“技术”“服务”等因素紧密融合,才能真正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增值,而平台型媒体的“开放”“激活”及“服务”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要战略要求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赋予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视域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内在耦合性,即两大战略推进实施进程中的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彼此契合。基于两大战略举措的内在耦合性,把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要坚持党政协同发力、合力攻坚,要深化新发展阶段农村制度体系改革,要统筹兼顾、科学推进“五大振兴”、坚持物质与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全面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互联网+"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学者们重点关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以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既有研究的脉络和观点,发现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整合区域创新要素、降低区域创新成本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三项机制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今后需要对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的适宜区间、互联网对不同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时间演进轨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赋能,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形成区域创新新业态,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