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前夕 ,中共外交思想从理论讲有多种发展可能性 ,但最终定位于“一边倒”的决策上。这一外交思想形成的背后有诸多因素 ,本文试从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三个视角来解读这一外交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政策中事实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美国虽然号称最讲究“实用主义”,但它的对外政策同样也一直深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它的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依然是美国决定其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外交大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的发展不光是由“中国怎样看待和对待世界”决定的,更是由“世界怎样看待和对待中国”决定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周边国家。迄今为止,美国还没有把中国视为最紧迫和最危险的战略对手。一方面,美国目前最危险的敌人是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分子以及正在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邪恶轴心国家”,最紧迫的任务是全球“反恐”“反邪”;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尚未具有充分的实力,像前苏联那样危及美国自身的安全及其全球战略的实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美国用10年到20年时间打赢了“反恐”“反邪”的“第四次世界大战”,它会怎样对待中国?届时中国的国力是否足以与美国及其盟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4.
冯琳 《江海学刊》2022,(1):210-220+256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战斗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此时,美国正有意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对中国事务倾向于观望立场,但希望中国统一力量对抗日本。蒋介石将皖南事变解释为军纪问题、内部问题,美国虽有犹疑却也基本接受,并未改变支持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美国没有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实质,没有看到中共的上升趋势,而是认为国民党会是赢家,并判断国共冲突可以被控制,美国在远东的被动自此便已开始。中共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抗战大局下灵活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争取有助于抗战的力量。皖南事变发生之时,中共对时局转变作出准确分析,赢得美国舆论的同情,并打开了中共与美国高层联络的渠道,在走向历史舞台中央之初就占得了主动的先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在1949年上半年已经清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取代蒋介石统治下的旧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提出了改变美国传统的西藏政策,不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借西藏问题遏制中国的建议。其中,韩德森的建议和《露丝.培根备忘录》最具典型性,而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美国人托马斯父子的西藏之行和麦基尔南的在藏被杀,则暴露出美国政府西藏政策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6.
陆遥 《理论界》2008,(5):219-220
二战后美国经济由世界的立足者到“滞胀”经济为特点的结构性危机,又转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走出低谷保持多年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致使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诠释。这与美国政府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时期采取的政府适度干预、引导和调控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了美国外交的特性,形成美国独特的外交风格。美国例外的思想使美国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时有一种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赋予美国外交浓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例外论隐含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和伪善也刺激了美国外交中的干涉主义,在导致其外交屡屡失败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相似文献   

8.
闫金红 《北方论丛》2012,(2):110-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难民。为了满足冷战需求,诋毁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显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量接收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成为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首要选择。从1948年第一部难民法的出台,到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难民法案,无不建立在美国强烈的反共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由此不难看出,难民政策与美国的对外强权战略一致并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民主党派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独特的巨大历史贡献 ,认为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建国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这种合作体现了中国政治国情的特殊性 ,并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和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西方国家的一员 ,美国的外交政策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富有理想主义和使命感。究其原因 ,主要源自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 ,即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 ,生活在“山巅之城” ,其自由价值和民主制度应当推广到全世界。这一使命感在当代的表现就是在全球追求民主和人权。在如何使美国的价值观普遍化方面 ,美国传统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树立榜样和实行干预。自 2 0世纪初起 ,随着美国实力的增长 ,其使命感日益同取得世界领导权的驱动力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孤立主义的思想在美国历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其主导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孤立主义的形成以及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时至今日,孤立主义已经有了新的演变形式,并将继续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引导美国外交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安全战略、环境外交政策、文化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特别是对其负面影响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批判新保守主义是主导当代美国外交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流行观点;事实上,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微。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本文首先在美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定义当代的新保守主义,然后探讨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发现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多是由保守民族主义动机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新保守主义所驱动。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由新保守主义主导不仅夸大了这个独特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低估了自“9·11”以来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人对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美国犹太人关心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因 ,他们的外交立场以及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方式 ,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犹太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荣华  周庆丰 《兰州学刊》2006,1(8):112-11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先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政治路线。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根本指针;中国国情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根本保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本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政策为中心,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这种合作是以俄罗斯的战争妥协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俄罗斯在放弃冷战时期“零和”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模式的同时,正在学习和探寻一条与美国和西方交往的适当途径,并初步确定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即绝对放弃反美的政治信念;不寻求与美国无故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承认美国的某些特殊地位;把对美政策的制定纳入国家复兴的大战略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试析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国内的宗教色彩却是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决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81-284
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以其特有的冷战意识形态特征,成为肯尼迪政府冷战的政治工具。美国的冷战国家安全体制和肯尼迪本人的政治理念,又为现代化专家广泛参与肯尼迪政府第三世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条件。在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下,肯尼迪政府改变了对印尼的基本认识和外交策略,试图把印尼纳入美国所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但是,印尼的国内局势却不是按照现代化理论指引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理论自身的问题是值得人们深入思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50年7月11日,柬埔寨与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93年,柬埔寨在联合国的主持和监督下组建联合新政府。1994年5月17日,美国政府重启驻柬埔寨首都金边大使馆,柬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二十年来,柬美双边经贸合作成效尤为显著。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国际政治"两大势力"论,指出国联为国际强权者的联合,是"反革命的大旗"."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反复揭露国联的帝国主义本质,竭力消除国民党散布的对国际联盟的幻想,号召民众起来驱逐一切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在独立自主原则下支持国联并促其对侵略国家实施制裁,提出在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条件下可利用外资进行国防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