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翻山铰子"是继承了巴人音乐文化特色的民间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结合笔者亲身情感体验,从文化渊源、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对"翻山铰子"进行论述,并对"翻山铰子"的基本特点予以简要论述.为弘扬处于濒危局面的古老艺术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一、“翻山铰子”的文化源流“翻山铰子”起源于原达县地区平昌县(今属巴中市)七涧岩,建国前主要流行于平昌和相邻的营山县部分地区,建国后逐渐扩展到邻近的渠县、通江、南江、巴中等地。“铰子”曾是巫师跳神驱鬼时使用的法器,铰子是一种特制的铜质小钹,表演时艺人挥动双铰,收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白族“绕三灵”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特征,即白族的农耕文化、本主崇拜、古代“社”的遗子、歌舞艺术及羌文化的色彩进行分析,从而对白族“绕三灵”所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4.
17-18世纪,中国的灿烂文化,曾使西方国家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17-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欧洲文化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建筑领域里,最典型的变化是欧洲在18世纪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自然风致园"英中式"园林.  相似文献   

5.
正巴、楚毗邻,人文互动;"巴楚文化",源远流长。自上周迄今,巴文化与楚文化藉战争、商贸、移民等,在长江中上游文化带与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带内,于长江主线与其支脉清江及武陵山脉、武山山脉构建的核心空间之中,混荣耦合为"巴楚文化"。"巴楚文化"作为"巴楚艺术"的子范畴,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拓展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建立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生态链"是现代社会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之路.文章指出"惠山泥人"的保护与拓展问题应该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为创造无锡市城市品牌形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它总是随文化的发展而演进 ,因此艺术总是打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烙印 ,体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文章从文化在艺术嬗变中的作用、文化对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艺术是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和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华成语作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展开论述,认为:中华成语有着激活传统文化极大的创新空间;艺术地再现成语,可以让传统文化"活"在现实中,可以让一些成语"物化",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切切"活"在我们面前。这些都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走进我们生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三个独特意义:艺术及艺术活动;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作为发展的文化。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又为我们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正确方向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们社区教育中心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强文化引领,对市民素质的提升作了研究与实践,用文化教人,让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般都认为庄子的浪漫主义受楚地诸族文化的影响,但很少有人进行过具体的论述。本文拟结合汉文古籍有关记载和南方少数民族活形态文化,从庄子的生平、处世态度、自然观、人生观、艺术表现等方面入手对此作一番尝试,并从这个角度对庄子的一些"奇思妙想"作一点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产品已不再满足产品功能带来的物质享受,而是更多地追求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现代产品设计应加强文化策略,赋予产品以文化品格,从而体现产品设计的独特文化风格和精神魅力,使现代产品设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着的“异化失衡”和“文化逆差”现象,中国译者要“均衡异化”,改变翻译路径,减少“文化逆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时期民族文物的消失、流失现象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在于对民族文物的概念、范围、分类、价值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尚缺乏公允的、统一的认识。作者通过长期以来对民族文博工作积累的一点实际经验,对民族文物作了初步的界定和分类,并对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可以输出"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可以推动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本土文学文化多元系统与世界文学文化多元系统的和谐建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此"龙"非彼"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酬唱诗歌是诗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艺术书写。对酬唱诗歌的多维度研究构成了酬唱诗学。我们试图从文学维度、社会学维度与文化学维度构建酬唱诗学。文学维度力图突显的是酬唱诗歌独特的本质、功能与意义、审美取向与标准,建立自成体系的酬唱诗歌理论;社会学维度考察的是社会身份、关系、目的以及社交场合等社会学元素对评判和阐释酬唱诗歌的作用和价值;文化学维度探讨的是酬唱诗歌所负载的礼仪文化及其文化质感与厚度等相关问题。三重维度的相对独立及互补构建,将对主要建立在独吟诗歌基础上的传统诗学进行全面地补充、修正,甚至颠覆其中一部分观念。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一、提出"物情多贵远"的美学观念,对创作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二、极力标举诗歌创作中的"兴",强调兴致、兴会,以及诗歌境界的多重性。三、受佛教思想影响,明确提出"诗从静悟得之"的创作观。孟浩然善于将文化的复杂性浓缩成一种至醇至厚的表意方式,他的诗歌充分敞现出中国山水田园诗歌自我发展中所形成的"诗品——山水——人品"三位一体的内在构架特征下所隐藏的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和文化品相。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不列颠民族的英雄史歌《贝奥武甫》与苗族史歌《张秀眉》进行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分析和探讨它们之间社会历史背景与形式,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共性与差异。这也是两大古老民族文化遗产的比较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从古人数的概念的形成,探讨"五"的起源及演化为文化哲学符号的文化理据,并试图揭示以"五行"为代表的有关"五"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诗学的互构——“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是两种殊名异义、学理维度有别的文艺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是对日常生活文化、大众文化,包括各种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研究,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美学研究,也可以是泛文化研究;而“文化诗学”是基于“诗学”审美品格的学科前提基础上而言的,是一种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互涵互构的研究,并且其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诗意审美维度的文化。“文化诗学”包含两个研究向度: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即应该研究文本中的文化,重视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涵互构关系,激活传统;二是文化的文学性研究,即应该研究文化中的文本,研究当下日常生活中各种鲜活的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形态,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