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异形现象贯穿于整个汉字发展史。《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是对异体字的一次大规模、规范化的整理。主要结合蒋善国的《汉字形体学》,对《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的古文隶定字进行静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在精简汉字字数和规范汉字形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 ,表中还存在着界说不明、范围过宽、甄别失审、选形欠妥、方法单一、编排失序、计数不准、遗漏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在研制《规范汉字表》及进一步整理异体字时当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3.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异体字整理方面的惟一标准 ,几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 ,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交际交流、整理排印古籍和中文信息处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应避免在新的规范标准中重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卷末所附《异体字表》是迄今为止对于汉字楷书异体字规模最大、最 为全面的一次整理,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该字表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非异体字关系,但字表却 将它们当作异体字收入表中;另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应该属于异体字关系,而字表却未能 予以沟通。现结合实例,对各类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是迄今为止收罗异体字最多的异体字表。但是,由于文字学界对异体字的认识尚有分歧,即对异体字的概念、范围等的界定还存在着不少争议,因此,该字表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基于此,本文从该字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用规范汉字表》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表》)中的部分异体字"转正"为规范字,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了转正后可能引起的问题。认为,异体字转为规范字不但需要从理据性角度考虑,还需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计算转正后的成本和代价。  相似文献   

7.
吴任臣作《字汇补》补正《字汇》。其中补字部分为补充《字汇》漏收之字。吴任臣将《字汇》漏收的古文、籀文、讹字等异体字收入《字汇补》内。《字汇补》补字部分共1 2730字,数量庞大的异体字字料,对异体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经过八年的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于"规范汉字"这个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研制和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字表》先后更名为《通用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定名的调整是汉字规范研制面对汉字使用实际的反映。不简单化地将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不规范字"看待,更体现了汉字规范观念向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台湾《异体字字典》是目前通行并较权威的异体字整理成果,由于理论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对一些汉字形音义未加审辨,《异体字字典》尚存在一些未认同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字典辞书是无声的教师,对读者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字典辞书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中发挥重要的典范作用。《现代汉语辞海》舛误多达百处,以讹传讹,影响不可低估。指出其不按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汉语拼音拼写法基本规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及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等规范标准解字释辞,造成不应有的种种错误。这种滥编、乱出版语文工具书的现状,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具有时代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它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体现了尊重语言事实、尊重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坚持易学易记的“繁体字偏旁类推简化”原则,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不使文化教育领域和社会用字产生波动,尤其值得赞赏。当然,一二级字表中删去了的一些原通用字似还有保留的必要;总体面貌生僻的三级字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名称有点不符,字表名称似仍可再斟酌。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具有时代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它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体现了尊重语言事实、尊重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坚持易学易记的"繁体字偏旁类推简化"原则,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不使文化教育领域和社会用字产生波动,尤其值得赞赏。当然,一二级字表中删去了的一些原通用字似还有保留的必要;总体面貌生僻的三级字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名称有点不符,字表名称似仍可再斟酌。  相似文献   

14.
《第一批导体字整理表》对汉字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收字不够科学,甚至存在着明显讹误.本文认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全部收字应分析为完全异体字,包孕异体字,交叉,讹误等四类.完全异体字应该收录:包孕异体字和交叉“异体字”虽可收录.但需作出科学的标示;讹误异体字不该收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全国高校古代汉语课中讲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章时,对异体字的讲授均是指狭义的异体字。这就是说:两个或几个音义完全相同,互相可以替换,其义不变的字,才视为异体字。反之,不是“全部”而是“部分”词义相同的字,即不是异体字。但是,每讲此章时,学生亦多会以《辞海》(修订稿)中的异体字为例来反驳教者给“异体字”下的定义。如《辞海》把“修、脩”、  相似文献   

16.
“饼”字在《康熙字典》中有两种写法:食部八画中有“饼”字,下面有注音也有解释;六画中有“饼”字,下面只注明“《正字通》俗饼字”,是作俗字(异体字)处理的。一九六四年三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饣”部,将“饼”字简化为“饼”,取消了“饼”字。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印刷通用文字字形表》,也  相似文献   

17.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异体字整理方面的惟一标准,几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交际交流、整理排印古籍和中文信息处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应避免在新的规范标准中重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56年3月恢复“阪、挫”2字,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恢复“诉、讌、晔、詟、诃、(?)、紬、划、鲙、诓、雠”11个字。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恢复“翦、邱、於、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桉、愣、晖、凋”15个字,三次共恢复 28字。通过比较四种权威性字词典对28个被恢复异体字处理方式的异同,谈谈在出版工作中如何正确使用这 28个被恢复异体字。  相似文献   

20.
所谓多音包孕异体字,指的是甲字有几个读音,乙字跟甲字其中一个或几个读音的意义相同的异体字。如“犟[强]”,“强”有(一)jiàng(倔强),(二)qiáng(强大),(三)qiǎng(勉强)三个读音,“犟”跟其中(一)jiàng的读音和意义相同。关于多音包孕异体字的整理,已取得了一定成绩。1955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下简称“一异表“)就整理了一批多音包孕异体字,对汉字字形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全面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