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特殊的小社会。“修身齐家治围平天下”,意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古代士大夫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家的处世之道。古往今来,治国与治家,官风与家风,总是彼此映衬、紧密相连的。家风淳,官风正;家风浊,官风污。虽不能一概而论,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位官员的官风不错,家风却很糟,他的官风必然要大打折扣,后院起火,养出纨绔子弟,乃至声色犬马之徒,而自已还能留下清官之名,恐怕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李杰伟 《决策探索》2013,(24):89-89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人称“千古一帝”。成就他辉煌帝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晚年总结执政经验时所说“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相似文献   

4.
商鞅是占国时代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人们称他公孙鞅或卫鞅。后因有功于秦国,封于商地,史书上称他商鞅。他公孙轶或卫轶。后因有功于秦国,封于商地,史书上称他商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决心发奋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他发布命令,广揽改革贤才,卫轶就在这时来到了秦国。他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发展生产,奖励将士,赏罚分明。百姓有吃有穿,军队兵强马壮,为国尽忠的人得到鼓励奖赏,真能做到这些,国家就一定会富强起来。”  相似文献   

5.
国家之兴衰治乱,原因有多种多样,但追根溯源,大都出在“吏治”上。为此,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就领悟出了“治国先治吏”的治国方略。“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也。”吏治清廉,则同泰民安;吏治腐败,则国破家亡。纵观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6.
当这位大学生即将去工作的时候,张委对他说:我们希望能帮助你,让你人尽其用。如果你是一颗金子,绝不会让你成为一粒尘埃。  相似文献   

7.
谢子清 《秘书之友》2022,(12):12-13
<正>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真切感到这部著作站高谋远、举旗定向、守正创新、求真务实,充分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运筹帷幄的高超智慧、世界大同的宏阔视野、初心为民的真挚情怀、铁肩担当的非凡魄力、自我革命的清醒坚定,令人正气盈盈、收获满满。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既是政治要求,又是政治自觉。我将坚持原汁原味学、入脑入心悟、用心用情干,进一步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感知“精神伟力”、打开“思想之窗”、解锁“实践密码”。  相似文献   

8.
回脉 《决策探索》2005,(2):25-26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学界总是将隋代速亡归因于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过份迷信法家的治国理念,实施严刑峻罚。但笔者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与隋相似的秦代也曾推崇法家,并籍此实现了秦国的富强。但到了秦始皇时期,虽仍旧使用法家治国理念,却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是秦始皇父子对法家思想的认知逐渐背离了其基本含义,由严刑转向了滥刑。隋文帝父子的情况与之一样,因此,隋是亡于滥刑而非法家的严刑。  相似文献   

10.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粹,千百年来,一直放射绚丽的光芒。老子的“无为而治”在春秋战国——一动荡不安的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他那“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比喻,被以后的政治家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从严治党中,各级“一把手”起着关键作用,负有主要责任。结合在地方党委“一把手”岗位上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书记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一把手”要从严。  相似文献   

12.
历代清官廉吏,都十分重视名节操守,形成了“钱财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的治家格言。古人十分崇尚以廉治国、以德治家之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和家人都管不好,又何以治国、平天下?曾任两广总督、以禁烟而著称于世的一代清官林则徐,不仅治政有道,而且治家有方。他有自己的为官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有自己的治家之策:“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一语道出了“钱”与“德”、“财”与“才”之间的取舍关系。古代…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全面”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要从政治高度来加强思想认识,并且从政治高度切实地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建设,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和理念来发展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王者中兴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众多统治者借助智囊人物的治世攻略,书写出“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治国安邦的辉煌文明。实践证明,谁能得到更多谋臣的辅佐,谁就能巩固扩大自己的统治,创造王朝的中兴。  相似文献   

15.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治国之道即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与社会的安定是治国之本,而要实现安定必须要恰当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也即保障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实现上的均衡,并及时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相关矛盾。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田”、“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药物的宝库”……,人类的陆地经济活动必然向海洋扩展和延伸,未来世界的角逐也必将以海洋为舞台。全世界100多个沿海国家部将海洋开发作为基本国策。我们也应当牢牢记住500年前郑和的大声疾呼:“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匕。”  相似文献   

18.
许禾钢 《领导文萃》2011,(21):41-44
中兴皇帝刘秀个头不高,只有七尺三寸,相对于他那个时代八尺以上的伟男标准,只能算个“轻量级”。但轻量级的他却有着重量级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位无可争议的治国平天下的高手,而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史记》有言:“世亦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立再造乾坤之壮志,扬国家民族之大义,殚精瘁力,为民献身,创千秋万世之功,留天地浩然之气。当今之世,中国共产党人定强国富民之策,创和谐美好之邦,是为非常之人。亦为非常之事。本刊提出治家治国之非常道,赞家国同治之典范。暴败家败国之个案,谨献读者之左右,以期既“扫”一室又“扫”天下。  相似文献   

20.
正魏文侯名魏斯,是三家分晋后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国的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在位五十年,奠定了魏国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地位。魏文侯凭什么成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第一个出场的有为之君?司马光认为他的治国之道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值得后世帝王学习。魏文侯的治国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贤"。本文重点说说他的求贤、礼贤、自贤之道。魏文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用四句话给他画个像,那就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守信爱民,以仁君自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