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潇靓 《社科纵横》2006,(11):127-128
莫迪里阿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独树一帜,耐人寻味,有非常好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作品中尤其以肖像画和女性人体画最为出色,夸张的造型和表现手法更能打动观众,使他的绘画充满美感和灵动。他汲取了波提切利柔韧的线条,安格尔的修长人体,雷诺阿金黄和浅褐的色彩,使他创作了极具灵感的人物绘画艺术。莫迪里阿尼的一生中最感人至深就是他创作了一系列极具表现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他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家获得了表现的自由,使艺术语言获得了独立自主的价值和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杨晓兰  温宏社 《社科纵横》2009,24(3):109-110
世界绘画主要分为东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画为代表,西方绘画以西洋油画为代表。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其对绘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尚竑 《社科纵横》2004,19(3):114-115
如何在二维平面塑造物体三维空间形体是千百年来艺术家不断探求 ,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认识自然表现自然能力的提高 ,艺术家们对视觉空间的表现也在不断深入。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较大的飞跃 ,这些技法在不同时期代表了艺术家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水平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绘画的形一个具有洞察力的艺术家,总是对艺术形象、艺术之美、艺术之真、现实与表现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为尽量不使这些词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我们就讨论的范围限定为绘画艺术。艺术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描绘了什么?艺术家利用画纸、颜料、画笔  相似文献   

5.
刘渊 《社科纵横》2007,22(3):122-123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瑞士艺术家阿尔贝托.贾克梅蒂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他以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开启了具象绘画的新视点。贾克梅蒂的作品总是徘徊在真实与幻境,虚无与存在之间,艰涩深邃。研究其独特的艺术观,应以作品中体现出的内容与组成画面的各种元素为基础来阐释,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剖析大师在作品中如此表达的实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胡佳恒 《东西南北》2012,(10):24-25
自1949年中南海丰泽园的毛泽东居所挂起《荷花图》(张大千所作)以来,数以百计的绘画作品陆续流入红墙之内,变形为大陆政治符号的组成基因——无论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场所,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还是领导人出访所携带的国礼名册中,恢弘的绘画作品,总是必不可少的装点要素。  相似文献   

7.
翟爱平 《社科纵横》2008,23(3):117-118
线条作为美术造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历来破美术大师们所钟爱.中国书法及中国绘画更赋予线条这种造型形式更深层次的表现力和生命价值.具有生命力的线条出自于艺术家们对生活长期的体验和感悟,并体现出他们的风采.这种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亦必将在现代和以后发挥它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绘画拥有悠久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体系性意义的特色。中国绘画传统中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乃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艺术家在表现自然物象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作品营造自的艺术修养,在书法和绘画上都深入研究经典,在山水画领域尤其深刻领会并坚守着中国绘画的根本观念。在物质世界急剧膨胀的今天,他特别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份宁静的心理,以远离世俗的心态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在走向自然的同时不断向内心走去。他的艺术在中国艺术界是一个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精神创造实践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理解、评价经过艺术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艺术的表现生活。艺术创作应该在自己熟知的文化层面、历史背景下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重在积累,一定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来汲取养分,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不朽的画作。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创作讲求个性,个性的存在形成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有风格的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风格越鲜明其作品的生命力就越强,风格的特性越经久,艺术“永恒性”的程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俄玉楠 《社科纵横》2008,23(5):119-120
梵高作为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先驱,凭藉沸腾的生命力和敏感的心灵,创造出真实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艺术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影响的深远.梵高的绘画艺术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将着重从笔触、色彩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梵高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散点透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前军 《社科纵横》2008,23(8):101-102
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散点透视法则,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的自由的视觉空间和精神空间,是一种突破了视域局限的动态展示,成为中国传统绘画高度艺术性的风格特征之一,具有典型的东方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 也许这样说并不过分:文艺价值的功能象阳光一样,泽被万物而恒久不息,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文艺价值功能的更多方面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发现和界定. 文艺价值的功能与作品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艺术杰作总是要比那些二、三流的平庸之作赢得更多的欣赏者,产生更为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再者,在文艺行为流程中总是艺术家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在前,文艺作品的实际作用在后,这一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另外,作品的思想意蕴、题材、形象、风格、体裁乃至艺术媒介的固有性质对于文艺功用的发挥也总是具有主导意义.总之必须联系作品的性质来看待文艺的作用,这是考察文艺价值功能的一个出发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家特伦顿·多伊尔·汉考克(Trenton Doyle Hancock)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其作品糅合了多种媒体材料,从绘画、拼贴、雕塑、版画到表演艺术。近年来,汉考克甚至将作品置于舞台表演中。而在复杂多元的创作手法中,艺术家本人仍然将绘画视作其创作核心。汉考克的作品往往以绵延芜杂著名。复杂的故事铺陈为他的绘  相似文献   

14.
马全社 《唐都学刊》2004,20(6):86-89
日本美术是东方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是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艺术的融合。从日本的农耕社会和佛教美术时代到浮世绘世俗化时代,中国的佛教文化、唐宋文化对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在诸多方面成为日本艺术在视觉图像和绘画理念的原型。日本艺术家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借鉴之"视"中,也在不断地强化着自己的东方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雪雕属于雕塑艺术的范畴,它与冰雕、沙雕一样,是雕塑艺术家族中的新成员.由于媒介雪的独特性使得雪雕的制作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雕塑形式.在进行雪雕艺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作品性格、生命力和时代性这三个基本要素;而主题鲜明、情感调动和追求突破则是艺术家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创作原则;风格定位法、有机构筑法和先制作后匹配法是经过长期实践被证明为保证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阅江学刊》2011,3(6):F0002-F0002
陈晓林,男,1960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绘画语言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探索及装饰绘国创作。其水彩画、壁画、石雕、玻璃国、壁毯、陶瓷镶嵌国等多种艺术作品曾参展中国、韩国、日本、挪威等举办的画展或被国内外画廊收藏。出版专著《装饰绘画》、《陈晓林素描精品集》、《色彩表达》。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最先进入人们视觉的不是物体的形态,而是它的色彩。色彩能唤起人们的美感。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狄德罗在《论绘画》中也说:“素描赋予本质以形体,色彩赋予本质以生命。由此可见色彩之于绘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绘画艺术一样,语言艺术也追求色彩美。文学作品总是向人们提供一个情感赖以活动的活生生的客体世界,要表现这个世界,就少不了对色彩的描绘。因而,色彩描绘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在创作中,充分利用色彩语辞点染环…  相似文献   

18.
深度复制     
正当代摄影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属于那种让艺术评论者头疼、无法用简单尺度进行归类的艺术家。他对摄影和图像媒介的参与性和渗透性几乎是"万花筒式"的。其作品涉及建筑、新闻、人像、天文学、色情等诸多领域,同时他也对传统或新兴图像媒体和技术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有可能是摄影界最早使用数字图像技术和网络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杨冬 《社科纵横》2005,20(2):178-179
女性意识与男性世界的冲突,造就女性绘画先驱的艺术和人生。她们对固有秩序的反叛性是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也是其艺术之所以动人的原因。在男权社会强大的思维惯性中,对于第一次走出封建家庭的女艺术家,她们个人的努力几乎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20.
白雪红 《社科纵横》2006,21(1):118-119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20世纪抽象绘画艺术的产生,彻底突破和粉碎了传统绘画的界限,抽象艺术在不受客观自然约束的前提下,转而关注艺术内部自身的精神性要素,从而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广阔的天地,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