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内乱加重之际,日本田中内阁上台,推行强硬的干涉中国内政和独霸中国东北的政策.东方会议在此背景下召开,并通过<对华政策纲领>,会后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但是在解决与张作霖的关系上,日本统治集团之间意见并不统一,田中内阁寄希望于外交和经济手段迫使张作霖屈服,军方却急于武力干预除掉张作霖.皇姑屯事件既是东方会议的一个隐形图谋,又是日本不同侵略势力矛盾的反映,同时成为导致田中内阁垮台的直接因素.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日本逆历史规律而行,分裂中国的企图最终未能得逞,反而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南北统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看,群体心态在群体性事件中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体心态在目标上指向同一,行动一致;认识上缺乏理性,轻信谣言;行动上易受传染,盲目从众;情绪上夸张狂暴,言行激烈。对群体心态的整合与引导,应做到:在事件潜伏期,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渲泄机制,及时疏通群众中的不满情绪,排放社会中积累起来的各种冲突因素;在事件发生期,要及时疏导聚集人群、加强信息公开权威发布、震慑恶意破坏者;在事件平息后,要注重培育公民精神,强化公民意识,塑造理性、开放、宽容的群体心态。 相似文献
6.
7.
9.
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P(A?B)=P(A)?P(B)随机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何时使用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何时使用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乘法公式,常是初学这部分知识的人难以把握的问题,引起麻烦的根源主要是无法确定事件间的关系究竟属于互斥事件还是独立事件。 相似文献
10.
11.
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起兵夏对张作霖,极大的震动了奉系军阀的统治。日本对“郭松龄倒戈事件”的发生早有予谋,认为这是扩大侵略东北权益,一举解决多年悬案的一次良机。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年)秋,在北陆地方举行大演习时,郭松龄以观战武官的身份到了日本,当时,郭曾拜托驹井德三说:“决定让张作霖隐退,以便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并为此筹措了四千万元的经费。可是,在满洲有日本的权益,所以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谅解,就不能着手进行。因此,可否把我向政府有关方面引见一下。”驹井质问说:“一旦独立政权建成,和日本的悬案就能解决吗?”郭立即回答:“一定要一举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理念,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诱因、类型,全面梳理与探讨党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流程,反思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群体性事件应对需实现"四大转变"并构建良性运行机制,旨在提高党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宗室群体性事件是明代类型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的一种,和其他群体性事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宗室成员是事件的行为主体,王府校尉、仆从只是受命鼓噪而已,没有其他阶层民众的卷入.明代宗室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划分出权利争取型、发泄愤恨型、骄横暴戾型三种不同的类型,具有非和平性与非政治性、权利正当性与行为非理性、宗室群体性事件的行为主体多为宗室中下层等显著特点.明政府对宗室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重要方式即是革禄、夺禄、停禄,皆为治标之策,非为治本之良药.这不仅于消弭宗室社会矛盾、挽回宗室人心毫无助益,而且只能进一步加剧矛盾和对立.而重惩事件拨置者及王府仆从、军校虽能对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他们对身份特殊的宗室并不能起到多少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五年一月间上海市公安局长杨帆,突遭拘留,隔离审查。四月三日副市长潘汉年被逮捕,杨帆随即于四月十二日也遭逮捕,这即是有名的“潘杨事件”的爆发。两人均经过八年以上的“预审”时期,以“内奸”罪名被判处徒刑。杨帆于一九八○年四月经公安部复查,才撤销原判(十六年),但留了一个“工作中有错误”的尾巴。一九八三年八月,才正式彻底平反昭雪。潘汉年原判十五年,“文革”时虽并未发现新问题仍由江青、康生操纵的中央专案办公室改判无期徒刑,也未办理正式的改判手续。在他逝世之后五年,即一九八二年八月才彻底由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此案株连全国,其中不少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实为开国以来最大的冤案。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八日的《解放日报》刊有一篇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