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老的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  相似文献   

3.
成全与迁就     
王芸 《今日南国》2014,(1):35-35
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  相似文献   

4.
盐的味道     
羊白 《社区》2012,(26):28-28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总是爱抱怨的弟子。由于心胸狭窄。常常置于烦恼之中。  相似文献   

5.
表演大师     
《人力资源管理》2010,(1):97-97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相似文献   

6.
    
张振旭 《可乐》2011,(2):19-19
一位大师生了重病,多方医治,病情不见起色。大师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从众多弟子中挑选出三个人,打算让其中一人接替自己的位子。大师对他们说:"孩子们,我现在要你们去攀登一座大山。这座大山非同寻常,你们要尽可能爬到最高、最难逾越的地方,然后回来告诉我你们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7.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是宗喀巴大师主要的弟子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一代高僧.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派遣金字使者携厚礼邀请宗喀巴大师到南京,但因宗喀巴大师有拉萨祈愿大法会、修建甘丹寺等要事在身而婉言谢绝.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派遣以侯显为首的使团入藏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宗喀巴大师仍然未能成行,只好派其弟子释迦益西进京.释迦益西进京后,受到明成祖的极大赏识,封以大慈法王的称号,并赐予大量财物.返藏之后,释迦益西便以个人的威信和名望,以及明皇所赐予的财物,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寺院--色拉寺.本文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的治藏政策和汉藏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他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纷纷怀疑,这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后来,阿姜查告诉弟子,其实"静止的流水"是一种心灵状态。在他看来,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事实上,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甚至能在其中受孕生成。  相似文献   

9.
读书识人     
张光茫 《社区》2011,(32):6-6
国学大师熊十力,平生致力于佛学、儒学研究,是新儒家的开山祖师。他的弟子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都是当代大家。  相似文献   

10.
雪静 《金陵瞭望》2011,(4):64-65
江浦如今已是南京浦口区的一个街道了,而数年前它是一个县。中国当代书坛有二杰出自江浦县.一为林散之,一为山僧圆霖。如今这两位大师已仙逝圆寂.后起之秀多如天上的繁星。号称两位大师徒弟的人不少.此文只写王宠浒——片云阁主.圆霖的大弟子成慧居士。  相似文献   

11.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2.
《北京纪事》2013,(3):42-42
<正>众所周知,北京京剧院是由"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九位京剧艺术大师奠定的。2013年1月14日,九位大师的塑像在北京京剧院办公楼"相聚",由大师的家人、弟子传人完成了塑像揭幕仪式。其中,为马连良揭幕的是马先生的女儿马小曼和马派弟子穆雨。谈到这次塑像揭幕,马小曼动情地说:"今天很激动,感谢领导和北京京剧院的同事们,给我父亲落成这个塑像,说明他们没  相似文献   

13.
咪拉 《北京纪事》2010,(5):70-73
跟刘朝电话沟通采访事宜,刚一声“喂”,就让人浑身为之一震。声音饱满,中气十足,字字清晰有律动——不愧是刘兰芳大师的大弟子。  相似文献   

14.
在弘一法师绿树遮映的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喜交集”四个红色的耀眼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对于这样秘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只言片语的,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的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喜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虞和钦是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弟子。作为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亦操琴、藏琴、斫琴,并提出了琴之“工内适独”说、刚柔指说,尤其是他的《〈琴镜〉释疑》一书有功于杨氏琴学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最后一位辞世的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学术大师的弟子,蔡尚思让人记住的不只是他多年勤奋铸成的等身著作,还有他独立治学精神和乐观积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平生治学以古典文学为基础,史哲结合为专业,以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为重点,系列著作《中国思  相似文献   

17.
天葬是现今藏族人民选择最多的一种葬仪。这种特殊的习俗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即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把中观思想引入藏族葬俗的是印度瑜伽僧帕·当巴桑吉和他的亲传弟子、西藏佛教史上觉宇派的创始人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这两位大师及其教派教义提倡的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觉宇派的灵魂观念,成为藏族天葬习俗产生及普遍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参是孔子弟子 ,后成为圣人级的儒学大师。他对儒学的主要贡献 :一是对儒家道德修养方法的提炼 ,二是对儒家“孝论”的创造性发展。曾参读书时天分不高 ,孔子说过“参也鲁” ,但曾参老实做人 ,刻苦学习 ,努力实践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儒学的早期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本十卷四十四篇。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汉末三国,中国学术史上出现郑学、王学及两派的论争。王肃是王学的代表人物,是经学界继郑玄之后的著名大师,曾遍注儒家经典。他自称从孔...  相似文献   

20.
袁谨  志文 《华人时刊》2016,(4):46-47
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全省饮食界,从事厨师工作的有成千上万之多,然而,像镇江烹饪行业潘镇平这位厨艺精湛、热心传承、锐意创新的"炒菜状元",却不多见。他,从业50余年,经他传授厨艺者达万余人,20多名精英弟子遍布海内外。春节前夕,我们专程前往古城镇江采访了潘镇平这位久负盛名的烹饪大师。交流中,大师精神矍铄;言辞清晰,铿锵有力,让人无法相信他已76岁高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