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海权、陆权及其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地缘政治理论嬗变中被各派理论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以往关于海权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对马汉海权论的评介,而对其他学派和学者对海权及其相关问题却一直缺乏系统的分析。因此,本文以地缘政治理论为线索,梳理了近代以来各种地缘政治理论中关于海权、海权与陆权关系的分析,并就海权理论对国际政治现实的分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海权论的传入和晚清海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锋 《唐都学刊》2005,21(4):141-146
马汉的海权论在世界各国传播的同时,也经日本传到了中国。马汉海权论的传入,在中国国内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扩大了海权论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受海权论的影响,中国民众对海军在国防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二是促使中国人产生了初步的海权思想。但是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晚清政府并没有将海权论用于指导海军建设,国内高涨的革命形势令国人应接不暇,人们对海权论的热情很快就被政治改革的热情所替代,以致后来人们连海权论传入中国这一事实本身也被遗忘。所以,晚清海权思想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海权发展的主要战略指针,马汉的"海权论"不仅认为海权对国家存亡兴衰和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还提出了发展海权的六个条件。这对海权发展滞后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利用且与切身利害相关的警训。  相似文献   

5.
张峰 《太平洋学报》2012,20(6):80-88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论述了海权思想,新航线的开辟、工业革命、航运、殖民地、世界市场是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的五环节。马汉从争夺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了生产、海运和殖民地三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海战史的角度论述了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两种海权思想既有共性又有本质差异,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海洋的重要作用。海权思想对于中国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强大海军、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权论作为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一直随着国际社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与时俱进.随着新军事变革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战略学派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本文将从新军事变革的角度论证海权论已从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转变.作为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产物,冷战时代的海权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国家经略海洋的需要.信息化的时代需要信息化的海权,即后冷战时代海权.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出现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了海权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大前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可以看到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中国要想在未来不再重蹈近代的覆辙,就必须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的教育,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8.
杨震  周云亨 《太平洋学报》2010,18(12):79-90
海权论作为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其诞生后不仅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军事理论,而且在其实践中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和战争模式,甚至是整个世界。可以说,没有海权论,就没有今天美国的霸权国地位,当今世界的战略格局也会因此大为不同。本文从马汉的海权论及其进化进行论述,并从新世纪美国海军转型的角度对海权论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权内涵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西方和中国对“海权”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中国自身海洋状况,对中国“海权”的内涵做了进一步探讨。从而得出,由于建立在法权基础上的海洋权益存在着现实困境,仅认为中国海权等于海洋权益是不够的,分析中国“海权”应有中国视角。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权三要素”的内在关系,并对海洋权力从新的视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可以分为狭义海权和广义海权,广义海权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观念层次的海权、战略层次的海权、权利层次的海权、权力层次的海权、利益层次的海权。从政治学角度看,海权包括海洋权力、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三个部分。研究中国海权,可以从逻辑向度、历史向度、现实向度三个维度展开。发展中国海权,需要从观念层次、战略层次、权利层次、权力层次和利益层次全面推进。目前,我国海权在形式上表现为海洋权利的维护,在本质上则表现为海洋利益的维护,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洋权力,判断海洋权力大小的基本依据,则是中国能否建立一支强大的海空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