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对工艺学的研究 ,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观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而且对认识主体的规定性作了进一步的科学论证 ,对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把个人意识发展史、人类意识发展史和意识形态三者统一为一门学问,对意识形态学说有着积极影响。马克思于1842年创立德文"意识形态"概念,但同时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张扬了人的个体精神生产的自由本性,而不是定位于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强调的不再是自由的精神生产,而是被控制着的意识形态生产。到《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精神生产内部有了深化的认识,开始对精神生产作出内部区分:一部分是直接反映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阶层构成的上层建筑",另一部分则是更能反映精神自由特征的精神生产,即"最高的精神生产"。弄清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构成,有助于发展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爱军 《理论界》2008,1(5):21-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高度重视精神生产: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对精神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思想基础、道德支撑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生产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以及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部分,社会生产力则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合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生产变得十分重要.对于精神生产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覃志红 《河北学刊》2007,27(6):23-27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马克思生产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有关精神生产的讨论成为新的理论热点。那么,精神生产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立?精神生产在马克思总体生产中的地位如何?自由劳动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从马克思总体生产的思想出发,则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民 《兰州学刊》2007,(4):136-138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没有系统展开论述.近几年来,随着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不用说,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于恢复马克思哲学的本来面貌,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把这一理论研究推向深入,本文拟对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精神生产理论的研究做一些梳理和反思,从而进一步地推动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内涵.研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对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中强 《中州学刊》2006,47(6):138-142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制约,马克思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加以展开。马克思逝世后,由于时代的局限,后人的误读,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进入生活世界的实践维度,对之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邓龙奎 《理论界》2012,(7):110-113
人类一直在探索认识的发生、起源和方式。从古希腊朴素的认识论到近代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认识的来源、方式等问题。康德为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争论,提出了让对象符合知识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了认识论上的第一次超越。但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马克思早期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对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再次超越。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改变了欧洲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即哲学在经验化的道路上进行论证,在近代更发展为哲学在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下论证其合理性,其结果是使哲学成为不可确证。马克思把实践纳入了哲学的思考方式之中,使人的感性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它的核心是主客统一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列宁曾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这里说的“同一”主要不是指两者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的这种同一, 既是辩证法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唯物辩证法对于作为认识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必然;同时,又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内在逻辑的必然,即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运动的基本法则,必然要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应该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列宁一再批评普列汉诺夫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播的认识论也仍然停留在普列汉诺夫的水平上,辩证法或其主要部分不被看成认识论。这种偏向迄今为止一直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有一种强势研究误区,即把马克思唯物史观视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真理学说,忽视甚至否认其“真”背后的“善”的价值取向。实际上,马克思唯物史观不仅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的学说,也是批判资本主义、诉诸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善”的学说,内蕴深厚的道德关怀精神、科学的道德批判精神和强烈的道德实践精神,是真与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董立人 《理论界》2007,3(9):53-54
精神产品生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劳动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观,大力增强精神产品生产自觉意识、秉持精神生产自尊态度、发扬高尚的精神生产自强精神,提高精神生产道德自律水平,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信息传播活动始终伴随着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并成为人类群体生命存在的一部分.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媒体作为有组织的信息传播媒介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强大而特殊的精神生产部门,精神生产变成了大众传媒特殊的媒介功能.而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空间内媒体的精神生产形态都有所差异,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础上,对大众传媒精神生产的阶级性、时代性和全球性三个基本属性在学理层面予以梳理,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20.
刘歆立 《北方论丛》2006,42(5):115-118
对把精神生产的发展的动力归结为是由社会物质生产质疑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和精神生产的特点,运用矛盾分析和矛盾的观点研究了精神生产的发展内在机制,提出存在于精神生产领域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问题是其发展的内在张力的观点,并重点分析了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学科理论内在悖论和创造者对理想而完满的自由追求和追求境界的永远无法抵达等矛盾对精神生产发展的内在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