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战结束不久,俄罗斯日益重视欧洲安全体系的重建问题。俄主张欧安组织应成为欧洲安全体系的核心,同时在武器控制、安全和防务问题上采取比较坚定的立场,维护反导条约和常规力量条约,极力保持同美国的军事平衡;还充分利用欧美地缘战略利益上的差异,拓展外交空间,争取欧盟国家支持它在欧洲安全体系上的主张。俄和欧美在欧洲安全体系重建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加之西欧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障,俄对美多重劣势难以扭转,俄在短期内实难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俄有可能在欧洲安全体系建设上取得有限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不久,俄罗斯日益重视欧洲安全体制的重建问题。俄主张欧安组织应成为欧洲安全体系的核心,同时在武器控制、安全和防务问题上采取比较坚定的立场,维护反导条约和常规力量条约,极力保持同美国的军事平衡;还充分利用欧美地缘战略利益上的差异,拓展外交空间,争取欧盟国家支持它在欧洲安全体系上的主张。俄和欧美在欧洲安全体系重建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加之西欧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障,俄对美多重劣势难以扭转,俄在短期内实难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俄有可能在欧洲安全体系建设上取得有限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基于新独立国家转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吉尔吉斯斯坦充分利用俄美在其国家的利益追逐推行大国平衡外交.客观地讲,吉俄美平衡外交虽说为国家转型在政治经济上提供了国际资源支持,但在俄美矛盾中求生也给其国家政局稳定带来了巨大灾难.本文从转型的视角揭示吉俄美平衡外交的动因、本质特征、成就与问题,探寻其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4.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就冲突不断,特别是"颜色革命"后,格鲁吉亚采取了一条倾向西方的外交路线,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这对俄罗斯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失去了格鲁吉亚这个俄罗斯南部战略后方,不但是俄罗斯战略上的重大损失,而且会使俄罗斯失去对里海石油的控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也是俄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要通过能源来实现其独联体、欧洲战略,控制独联体国家.在两个事件中,俄罗斯对格、对乌采取强硬的手段正是要维护自己在石油、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垄断地位,维持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的主导地位,保障俄罗斯自己的经济利益及战略利益,俄格战争、俄乌争端标志着新的俄罗斯能源之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不断上升的威胁,英国开始实行结盟外交。在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中,英国站在其盟友日、俄一方,不支持美国和中国提出的锦州-瑷珲铁路计划和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并最终对日俄在东北的进一步团结表示同情。英国安抚日、俄的外交最终实现了她的初衷,巩固了与他们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析“9·11”之后俄罗斯的重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之后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俄罗斯审时度势 ,大力开展重点外交 :与独联体中亚国家就反恐问题协调立场 ,共同行动 ,巩固睦邻友好伙伴关系 ;支持美国打击阿富汗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 ,积极改善与美关系 ;加强与欧洲国家协调合作 ,推动俄欧关系发展。俄罗斯重点外交 ,遵行的是其一贯的“务实的”外交政策 ,同时讲究运作策略 ,目的是更好地捍卫俄的国家利益 ,并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法国欧洲外交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给法国欧洲外交带来的种种新问题;阐述了新任总统希拉克调整对外策略,提出“新欧洲”构想的内涵: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二是欧洲安全问题及与之相联的同北约组织关系问题。“新欧洲”的提出,标志着法国欧洲外交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8.
1892—1894年间欧洲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法俄同盟的最终形成。它不仅宣告了欧洲20年风云莫测外交的新一轮终结,而且也由此使欧洲的国际关系步入了一个更加微妙、更加危险的阶段。本文试图对这一关系及其变化略加分析。法俄同盟形成后的最初时间里,欧洲大陆列强都力求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心态,以求得表面的相对平静。英国最先打破了这一平静。1894年、1895年和1896年,英国一反以前对大陆  相似文献   

9.
欧洲化: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化"成为当前研究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新视角。本文探讨了欧洲化视角的兴起,介绍了欧洲化视角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的操作化。作者认为,传统理论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看作是国家或社会行为体影响欧洲层面制度建设的过程,而欧洲化视角则突破了这一局限,转而聚焦于欧洲层面的制度建设对成员国的影响,因此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梅德韦杰夫总统批准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明确地传达了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国际议程、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抱负和恢复自身大国地位的信心。新版《构想》继承了2000年版《构想》的大部分内容,其中包括普京的外交路线和多项政策原则,同时调整了对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地区的政策立场。未来梅普组合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抵制美国的单极霸权图谋和遏俄战略,致力于同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而共建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进一步深化俄中战略协作和俄中印三边合作,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中心作用和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原则、集体原则及多边原则,促进公正民主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薛福成1890年被任命为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在出使欧洲期间,薛福成通过查阅资料,形成了关于新疆问题外交策略的认识。主要表现在:通过诚信外交维护国家权利;在从事外交时,既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外交中以争得国家权利为己任;划定边界,一劳永逸;外交不忘自固藩篱;以夷制夷。虽然由于薛福成立足于中英外交,对新疆问题的认识未免有失偏颇,但他对新疆在中、英、俄三国关系中所处的形势把握得比较准确,所提出的外交策略也能切合当时中国在新疆所面临的形势,并在外交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波兰的对俄政策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是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尤其是波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历史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欧洲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为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采取了一系列外交策略。因为当他借口朝鲜问题而准备挑起衅端时,面对的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由于英俄对峙成为远东国际形势的基本格局,日本既要实施其既定的战争方针,又要周旋于英俄两大强国之间,确乎没有高明而巧妙的外交手段是不行的。本文拟就日本对付英俄两国、特别是英国的外交策略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联日拒俄"的外交思想,认为只有联合日本,抵抗强俄,才能免遭列强瓜分的危难;日俄战争后,梁启超又为中国设计了"名誉孤立"的外交方针,以便使中国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转变反映了梁启超外交思想的日趋成熟,更反映了梁启超对中国内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曾纪泽是光绪朝驻英法使臣。一八八○年,在崇厚赴俄订约失败以后,被清政府任命为兼任驻俄公使、钦差大臣,前往俄国重开谈判。在交涉伊犁事务过程中,曾纪泽表现了忠贞的民族气节和精明的外交才能,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曾纪泽赴俄改约问题,有益于总结中国近代外交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改变地缘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劣势,以及获得商业利益,1536年,冠以"笃信王"称谓的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与基督教世界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结为同盟.法土同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维持了欧洲的国际均势及其政治多元化特性,促进了欧洲外交观念的变化和中世纪欧洲统一意识的崩溃,而且在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新教改革的成功和法国在东地中海经济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6,(3):27-30
李鸿章外交的最大失败是对日交涉,甲午之败使李鸿章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对日本极端仇视,在外交上也由"联日"转向"联俄拒日"。李鸿章作为清政府"联俄"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李鸿章作为缔约人受朝野指责,学界关于李鸿章在密约问题上的责任亦莫衷一是。究其实,《中俄密约》是清政府"联俄"外交的产物,也是俄国为实现"借地接路"而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的结果,李鸿章作为《中俄密约》的交涉者与签订者,虽是奉旨办事,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内战时期的美俄外交董继民美国内战时期的美俄外交是美俄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但国外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并非一致。林肯政府的国务卿B·西华德当时就写道:“俄国早就成为我们的朋友,至今仍然未变。”①前苏联学者M·M·马尔金只强调友好的一面,回避矛盾的一...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外交回归传统的地缘政治和现实主义,以及欧盟的大举东扩不断蚕食俄罗斯的“天然利益范围”,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俄欧战略性竞争关系而非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以俄周边国家“颜色革命”的爆发为起点,俄罗斯对于部分欧洲国家的“规范性攻势”开始采取反击态度,在对外政策辞令上越发具有规范性色彩。俄罗斯试图以规范性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把它镶嵌于对权力争夺的理解中,并以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尝试着“免费搭车”:利用欧盟的制度性框架和有效的政策工具如欧洲邻国政策(ENP)和“北部区域规划”为本国国内特别是西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因此,普京上台以来的俄欧规范性对话既有合作的成分又有冲突的因素,而总体上冲突和纷争大于合作和共识,这也成为冷战结束至今俄欧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