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五柳先生传》没有提及躬耕这一对陶渊明至关重要的经历,以及陶渊明强烈自我认同意识,《五柳先生传》应作于早年。不能以五柳先生形象与陶渊明存在着差距,或以现代自传观念否定《五柳先生传》的自传性质。陶渊明自我描述的变动与差异,必须放在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复杂互动中考察。对《五柳先生传》性质及作年的深入讨论,有助于反省自我描述与认同关系、自传定义、自传判定标准及古代自传创作传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柳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植柳起源于夏商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古代中国人植柳主要是植柳护堤(护堤树)、植柳护路(行道树)、植柳美园(园林造景树)。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柳文化,主要体现在:① 柳崇拜:视柳树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吉祥和神的象征而祭拜;② 柳民俗:存在着插柳戴柳习俗、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习俗、射柳及柳舞习俗;③ 柳诗文:柳树被历代文学家赋予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象征而极力讴歌;④ 柳绘画:视柳树为美与善的象征而成为山水画作中的主要表现景物。  相似文献   

3.
自序二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译陶诗》自序陶渊明(365-4年)是中国东晋(3lwedZI)年)末年的著名抒情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称得上“诗圣”的恐怕只有他与杜甫两人而已,他的诗歌受到中国读者和世界各国读者的重视和欢迎。C一岁陶渊明又名陶潜,宇元亮,宅边种有五棵柳树,故号“五柳先生”,他死后朋友私溢“靖节徽上”,故世称“靖节先生”。他是洛阳柴桑(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二十里赛湖。八里湖一带)人,于公元365年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封长沙郡公,死后…  相似文献   

4.
也求甚解     
林振宇 《社区》2010,(23):17-17
读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求甚解。一种是也求甚解。 有的读书人选择不求甚解,说这是句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理由似乎很充足,但却曲解陶渊明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诗中所歌吟的柳树 ,从《诗经》到唐诗一直带有着其极明显的形象。这就是说“别离”和“春景”的象征含义。这样的情况下 ,陶渊明自号为“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和具有传统性柳树的形象有什么关系呢 ?或者 ,陶渊明他的心目中怀有特殊的“柳树”形象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要探讨陶渊明自号 ,“五柳先生”的来由和时代背景。  一、为何陶渊明独爱柳树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 ,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 ,因此取号为“五柳先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此为号焉。然而 ,陶渊明诗中提及了他家附近…  相似文献   

6.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河东君”),以各自发自内心的禀性、才情,共同保持着“屈辱”中的动人“风采”。她们均具备非同寻常的智慧,重情重义且怀感恩之志,挑战男性性别且与男人“试比高”。但来源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行为动机上有所差异:(1)罗克珊娜的智慧(“算计”)背后隐含着浓郁的商品经济意识;柳如是的智慧(“行贿”)背后涌动的是一种踏破铁蹄、上下寻觅的真爱。(2)罗克珊娜的情义背后是金钱,是功利;柳如是注重的情义隐含着“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儒家人本思想。(3)罗克珊娜挑战男性,是打“自由”之名,行钱财之实;柳如是身着男装,挑战男性,是对牧斋君身上体现的博学、智慧的儒雅之气的顶礼膜拜。对二者的跨国、跨语、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英国18世纪文学、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及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陈寅恪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及文本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为号,受到柳下惠的影响,与柳树这种自然物象的美好及其日益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密不可分;"五柳"之所以恰好是"五"棵,有其传统文化心理的基础;为"五柳先生"起号的做法是对高士传统中知号不知姓名传统的接受,也是对魏晋时期借号明志新风的接纳。  相似文献   

8.
朱艳 《新天地》2011,(11):71-71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第一册”第五课。笔者刚教完这篇课文一周,做测试题时发现采用两种教学模式教授的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一位关注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对时代的见解涉及到时代类型、时代主线、时代精神、时代趋势和对时代的态度,其基本要点有五:(一)时代类型,多种多样;(二)时代主线,始终贯穿;(三)时代精神,一分为二;(四)时代车轮,不息进行;(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文章用翔实的资料,对构成鲁迅时代观的这五个基本要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值得商榷的句子王新春,李玉成我在讲授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这篇课文时,发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句子。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1.“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  相似文献   

11.
谈论陈子龙,并不是个新鲜题目,更不是个容易谈的题目。陈子龙作为爱国志士与诗人,想必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朱东润先生《陈子龙及其时代》研之已深;陈、柳爱情,有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抉隐发覆,使其真相大白于三百年之后,令人难以再有置喙之余地。  相似文献   

12.
夏爱华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多年来,植树造林早已蔚然成风,绿色的风景靓丽了无数山川,造福于千秋万代。其实,远在古代,爱树、种树的有识之士就很多。于诗词中寻觅与树有缘的人们,是一件赏心乐事。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并在其文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相似文献   

13.
新课导入语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心血的凝聚,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主要的导入方法:(一)问答法导入法;(二)情境导入法;(三)启动原和导入法;(四)故事式导入法;(五)灵活相机多种导入法。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先祖柳翼谋先生拟编(学案通纂),包括《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诸书,以先科友王伯伉、钟钟山、吴眉孙诸先生,习闻泰州学派李晴峰、黄隔朋请先生遗事,姑拟撰(泰州学案)以为(学案通纂)之殿。先祖识伯沈先生在民国五年(1916)同时执教南京高等师范期间,斯时已闻王先生至苏州清见黄先生拜门之郑重。1950年上海镇江同乡有乡人饮茶之会,每周一次,多在南京西路红榴村茶馆及锦江饭店翠竹厅,先祖与吴眉孙先生每会必到,钟山先生亦时至,至则常谈黄门旧事,先祖并从眉孙先生假读黄门四子书过录其句,一日偶及拍沉先生从黄先生学…  相似文献   

15.
课文理解的建构整合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述评了W.Kintsch(1988)提出的课文理解建构整合模型(construction-integrationmodel)。读者阅读课文时首先自下而上地进行课文理解的信息加工,其顺序是激活字词的意义、形成命题、进行各种推理的精细加工;然后形成许多节点相互联系的网络,再通过扩散激活与加工整合从课文表征中剔除无关紧要的多余成分形成连贯的课文结构。这就是先建构后整合的含义。建构整合模型集中探讨了课文的意义表征,却忽视了对课文表层文字的编码。但是,建构整合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研究汉语课文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说柳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看似简短,却于言简意赅中将古人的友爱交往跃然纸上。东晋诗人陶渊明爱菊亦爱柳,他仕途受挫归隐后,遂在其宅旁植柳五株,别号“五柳先生”,常在柳荫下饮酒赋诗,并终生与柳为伴。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创作了诗集六部、小说集三十部、散文集十一部,其成就享誉海内外。同时,他又精通唐诗、宋词和明情小说,已出版了理论专著(全唐诗寻幽探微)、《全唐宋词寻幽探微);性来诗寻幽探微)即将脱稿,不日出版。墨人先生尤其酷爱(红楼梦),不仅写有畅销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在海峡两岸分别出版;而且手1996年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他的上下两卷的《张本红楼梦(修订批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为此,笔者就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隔海问答。问一:墨人先生,您曾说,‘一国小说真正走上…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础上,从世界总格局和中国现实国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一)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转移战略;(二)实现"三步走"奋斗目标的现代化建设战略;(三)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四)尚贤用能的人才战略;(五)"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祖国战略;(六)发展自己,开拓未来,一切向前看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福州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如梁章钜、陈若霖、林则徐等等。彼时的福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丰沛刚毅、文采斐然的一代士风,这与乾隆年间福州名士林雨化先生(字希五)及其同道好友们共同的躬行化育直接相关。清道光庚寅年(1830)刻印的《林希五先生集》汇编了雨化公的诗歌、古文和时文,从中可以了然林希五先生的道德文章对一代士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闽嗣鹤、严士健先生编的《初等数论》一书的第四章第3节定理2给出了:当行’(X;)的条件下,n次同余式j(x)三0(modP勺/(。)一o.O”+o-1。“-’+…+11。+。。(1)其中P为质数,a.一0,a‘(=0,l,2,…,n)为整数时的求解之法。本文对Pf(x;)的情况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同余式(1)的有解条件,在有解的情况下求出了同余式(l)的解的表达式。定理l.设。。x/modp),即x一。;-+pL;/;=o,土1,士2,…O)是同余式f(x)。0(modP)(3)的一解,并且pfi’(。;),p叫了(。;),则同余式(1)的一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