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2.
"NP+V1+V2+他"格式中"他"的句内回指情况证明,对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而言,管辖范围不能规定为必须包含有形的"可及主语","他"的回指并不需要隔一个有形的非约束NP才能找到先行语.划定管辖范围不能解决回指问题.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形式语法的次范畴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内回指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对汉语“NP1 V NP2 XP”格式中V的考察着手,可初步认定汉语中语类选择一个论元补语小句的几类动词,并重新界定了汉语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根据重新界定的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确定了汉语中动词性小句的存在,使动结构中论元补语小句的存在;认为小句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可以统一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体现了语法研究中理论上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V+P+NP"与"P+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进行研究。发现"V+P+NP"结构中的P典型性有强有弱,语言距离向动词靠近,同时P也使得动词的有界性增强。"P+NP+V"结构与述宾结构语义等同,但由于介词的作用,二者对信息有程度不同的凸显,并且有些述宾结构具有熟语性,而它们是不可类推的。  相似文献   

5.
连词"并"用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工具书在解释连词"并"用法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对文本语料的统计分析表明,连词"并"连接动词、动词性短语及分句,并以连接分句为主,此时后一分句主语必须承前省略."并"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递进、承接、并列三种."并"在使用所受的限制比"并且"要多.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旺 《阴山学刊》2009,22(2):37-42
在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中,名词性成分(NP)可作主语,也可作标志词“叫”、“被”、“让”、“受”、“遭受”等的宾语以及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标志型被动句中的动词性成分前后一般都有附加成分,它有五种基本句型。动词标志型被动句则有两种基本句型。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英语存在句实义主语确定性限制的习得问题的研究表明:受试者对于存在句的实义主语能否为确定性NP的判断能力仍较差,这种能力似乎未随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言语产出中存在句的实义主语为确定性NP的频率较低,不同年级学习者的产出频率接近;受试者似乎不太接受由the限定的NP作存在句的实义主语,但倾向接受人名以及物主代词、专有名词所有格所限定的NP作存在句的实义主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越来越A"固定格式.静态分析指出了进入"越来越A"格式的词语的特点,句中支配关涉"越来越A"的动词多为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和表示感受义的动词;动态分析探讨了含"越来越A"句子的预设,"越来越"是句中焦点的标记格式,A为焦点.全面揭示"越来越A"固定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丁志丛 《云梦学刊》2006,27(4):137-139
"开+NP"与"关+NP"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动词"开"与"关"后面带体词性宾语的能力不一致,"开"带体词性宾语的能力远远高于"关"."开/关+NP"不对称主要是因为"开"与"关"作为强动作动词出现的时间悬殊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集"并列"与"空缺"于一身的特殊句式,国内外学者对于动词空缺句的生成机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共有句法特征之一是,句中处于并列层级的两个句法体之间存在共享成分,该特征为跨界移位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支撑.由此可见,动词空缺句具有全新生成模式,在英汉朝动词空缺句的生成过程中可以验证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可以在同一生成框架下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胡伟  王嘉 《殷都学刊》2013,34(1):98-101
从语义上看,状态动词一般是非自主的,它表示某事物处于持续状态中的动作.不带受事宾语是状态动词最基本的语法特点.状态动词主要有“NP+ VP、NP+VP+O、NP+VP+C”几种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12.
"将"在<诗经>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象声词等多种词性,通过分别阐述它们在句中的词义和用法,考证"将"的本义,并探讨了它的本义和其它义项间存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存现结构中动词的词汇投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现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其中的动词从词汇概念结构向词汇句法结构的投射过程。其所允准的动词都是表示存在的非宾格动词以及经历了非宾格化的及物动词,一些表面上由非作格动词或及物动词构成的存在句是伪存在句,与真存在句有着本质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存现结构是深层非宾格诊断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句中助词“哩”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歧路灯》句中"哩"可以作结构助词,动词补语以及构词成分,句中"哩"来源于表场所的"里"。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不定式作为非限定动词的一种 ,在句子中位置较为灵活 ,因而要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有时必须借助于对它在句中的句法功能进行分析。总体来说 ,动词不定式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语、名词 (词组 )修饰语 (即定语 )、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7.
"将"本意为"扶持、带领",是一个实义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将"常以实义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南北朝后期,"将"后往往连接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结构。由于在语义上"将"不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且"将"及其所联系的客事成分主要用于说明谓语中心语的状态,因此"将"的动词词性相对较弱。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有些句式中"将"所连接的名词性成分既是自身的客事成分又是谓语中心语的宾语。在这样的句子里,"将"的作用是将受事成分位置提到谓语中心语之前,进而完全丧失动词词性。可以说"将"动词词性的虚化过程就此完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时期代表文本中"将"用法的词性特征,从而描绘出"将"动词词性虚化的脉络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夜半清风鸣蝉"二句中的"别枝"应释为分开树枝,"半夜"应释为中分夏夜.理由有三其一,从词义上分析,"别"和"半"用的是本义分解、中分;其二,从句义上分析,这样理解,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更加美好;其三,从句子结构上分析,"别"和"半"释为动词,这两句话的对仗才工整,更见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相似文献   

19.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近年来生成语法在原则和参数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轻动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采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这一句法现象做一重新审视,从语义表现上,它应是一种"使役结构",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动宾结构",它的"使……觉得"的附加含义来自于句法生成时深层结构的轻动词.  相似文献   

20.
存在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动词.提出了存在动词的判定标准.研究了存在动词的分类及句法框架.从语义类型和结构类型两个角度列举了“有”字存在句与“无”字存在句.提出了“构式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