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人才的稳定与如何对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学校要重视中老年教师的稳定,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对待青年教师要培养与稳定并重。学校制定各项政策时应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新跨越发展条件下进行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时必须高瞻远瞩,做长远规划,不可盲目引进大量人才,造成不可消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校获批成为"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吸纳尖子、稳定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原则,深入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取得的重要突破,对于优化我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引才政策优势,提高区域引才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学校将把基地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窗口,为学校发展战略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上,人才的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要素产出的最大化。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是积极的、有利的。而从微观上,目前高等学校人才的流动,特别是内地院校人才的流动处在一种单向流动的态势下,流出院校的人力资本投资损失没有得到一个相应的补偿,也缺乏相对应的人才流入给予补充,这对于人才流出的院校就是一种人才流失,必然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高等学校的重置人才成本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停顿以及学科建设的不平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出发,作者分析了内地院校人才流动对院校发展带来的后果:容易导致在校教师的心理震动并且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人才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导致师资投资收益率下降。在此基础上,最后给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以待遇、事业和情感等措施稳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流动既有来自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原因。高校人才只有通过有序流动,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医院在加大医务人员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力度的同时,对骨干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激励措施,这对于扎实培养和使用本单位的人才、建立稳定骨干的人事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医院骨干激励的重要性、骨干医务人员的选拔认定标准及标准认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有骨干医务人员的使用、激励这几方面,论述了医院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骨干医务人员认定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从政府、企业、学校和观念四个角度分析高技能人才供需情况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积极意义;指出了教师无序流动的危害;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措施,这就是加强管理,避免盲目流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引进并稳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深入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高校干部制度的深入改革,实行干部流动,是高校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旨在对高校干部流动的意义、现状与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高校干部流动的意义 从社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来看,人力资源的浪费是社会中最大的浪费。要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改变人才的积压和分布,改变不合理的结构,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积压与人才匮乏现象共存。高校干部群体是人才济济的群体,同时也是人才积压的群体。在社会总体人才匮乏的今天,只有流动,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才能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形成野无遗贤、贤无不用,用无不尽其才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抓住入世的机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师资队伍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创新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建设的培养,强化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形成合理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期形成一支面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 ,高等学校与社会的人才交流不可避免 ,但在人才交流的过程中 ,许多高校的优秀人才流动出现了逆差。人才流失对学校学生培养、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严重影响 ,高等学校必须强化“人才强校”战略实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转变观念 ,调整策略 ,正确处理好引进、培养、使用的关系 ,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人才高地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培养、引进、稳定是高校人才策略的三个组成部分,阐述了培养人才是师资队伍壮大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引进人才是学校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定人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下,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政策,才能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引进的本质是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流动现代性的映射与缩影,人才在加速流动的社会网络中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与"复数性"。以政策工具为研究视角对湖北省人才引进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型工具使用极为显著且过溢,供给型工具使用适中均衡,需求型工具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缺失的局面。人才对供给型工具的选择意愿较强,环境型次优,需求型最弱,信息支持、项目供给以及资金投入3种子工具的选择意愿尤为突出。为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应抑制环境型工具,提升需求型工具,同时,应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12月14日的师资工作会议上,校长周本宽公布了“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积极建立系统的、能持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新机制;使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数量明显增加,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大量涌现;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据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的具体量化目标是,使院士数量达到5~6人,“长江学者”累计达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累计达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累计达35人,省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人文社会学科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文科"国家重点学科"不仅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引领和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水平,以及促进文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发挥着  相似文献   

15.
郝栗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53-253
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社会资源的优化分配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人力资源的流动早已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加强是促进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保证人才正常储备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训班"中进行跨文化意识、民族文化、多元文化意识调查,了解少数民族人才的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和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进而探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如何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人才的外流严重影响到所在高校的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建设。本文从人才生态系统视角出发,从个体微观禀赋、组织中观环境和外部宏观条件三个维度对民族地区高校人才的流动行为进行探讨。通过对调查样本进行logistics回归,发现个体能力、社会资本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会影响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意愿,因此相关高校或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这些因素着手引导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管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高校人才引进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现状与规划、引进与培养、投人与产出、稳定与流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都是必要的。而目前浦东流动青少年工作中管理多于服务的现状更是对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指出了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四个可能的途径: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生存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关注度;推动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制订和颁布;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帮助流动青少年了解公共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民族观教育进行了探究。研究证明,民族观教育能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培训生思想政治素质;能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还有助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