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合理因素,对它们展开有机的整合,以解决当代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核心的范畴,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审美创造和鉴赏的基本思维模式。以“意象”为本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现代形态的“意象美学”建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显现,也是叶朗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所做出的一种价值选择,更是叶朗在长期的美学思运中对美学本体论的一种中国式的读解。叶朗以其独特的美学之思,尤其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极富民族性更具时代意义的“意象”论美学,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实践美学用于理论建构的重要元典性著作,也是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传统形成的一部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不论是对超越实践美学的理论诉求,还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新的突破而言,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走向“被看”的美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美学走向当代形态、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的进展中,“看”的美学有着走向“被看”的因素,且经历一个由沉沦到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美学研究历史过程进行反思的立场和对当代社会审美现实的思考,主动“介入社会、直面民生、倾情实用”无疑是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丰富生动的审美现象、广袤宽阔的审美领域以及众多亟待求解的美学问题为当代美学研究蕴示了无限美好的前景;促进实用美学研究的兴旺繁荣,不失为当代美学研究摆脱迷困、走出低谷的一条自救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转向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叙述,意味着当代美学研究的问题视角与实践意识的变化,这种理论取向突出的不是传统文学理论的本质论问题、美学的认识论问题以及文本批评的问题,而是从文化与社会语境出发重新厘定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处于文化转向的“语境化”过程之中,既在转向之中,同时又在强化“转向”,需要我们从“得与失”的角度予以反思,更新理论形态,拓展思想语境,最终实现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已出现“后现代转向”,美学的分层越来越明显,因此,舍弃偏执性的美学,吸取传统美学和各种“后现代转向”美学的长处,提倡一种多文化互动、具有某种整合性的“软美学”,也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法天象地”与“以人为本”哲学和美学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实践的“法天象地”的设计美学哲学,与西方“以人为本”的传统设计哲学与美学有着不同的根源,二者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时也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探寻两种设计文化体系的主要发展过程和解决艺术设计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而分析中、西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的异质特征,总结我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优势,提出“法天象地”及其美学哲学中“游”的特质是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美”的讴歌是贯穿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主旋律,中国古典美学却更多是对美的非议、拒斥和否定。美与其说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不如说是作为反面形象诞生。这种“非美”倾向滥觞于中国美学的开端之处——先秦美学,特别是老庄的美学思想。老庄美学中的非美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等观念有关,并对当代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本,综合西方美学的理论精华,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具体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实践”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它应当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实践美学终结论”者企图以认识论、庸俗进化论、双重标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等颠覆实践美学,是一种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完整体系,它不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新实践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既受制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又受制于其自身包含的现代性困境,还受制于西方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这种状况使得建构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中国美学”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传统美学自20世纪初王国维和鲁迅对其进行审美“主体性”的现代奠基以来,一直影响着后世100多年中国美学的发展。王国维和鲁迅对于传统美学的复杂的“批判”态度,虽在西方美学确立话语霸权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被推为座上宾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却在后现代美学“反现代”、“反传统”的强势入侵下再一次得到张扬。鉴于此,今日中国美学的建设在方向上就不可能还是一种单一的“反传统”或“回归传统”,而要考虑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重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后实践美学则采取了一种“去实践化”的举动。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共享着同一种有关实践的理念,即都对实践作了一种非哲学的、社会学化的、历史科学化的理解。20世纪西方的实践哲学和美学转向提出了“审美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这个大问题。审美可以是一种实践,但不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眼中的实践,而是一种奠基在源初的生活世界中的前反思性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实践。“超实践”不是不要实践,而是回到一种带有原发性的、主客未分状态下的前反思性实践。超实践美学建立在一种崭新的“超实践”观的基础上,是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美学形态,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先秦身体审美的实践与思想对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普遍学理价值:在人类审美意识起源问题上,身体审美可视为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在“美本质”问题上,“美在生命”论又一次显示了自身的真理性;在审美形态研究上,身体审美的特殊性使传统的艺术审美中心论的偏执显示出自身的尴尬,它醒示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应当把身体审美研究接纳为自身的基础性话题。这些来自先秦身体审美史的历史成果,有助于完善、健全当代美学理论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美在意象”是叶朗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不仅是对“美是什么”这个美学原理的核心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中国美学传统精神的历史提炼和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国际对话。作为“生存论上的复归观念”,“美在意象”命题不仅打通了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在存在精神层面的对话,而且也充实、明朗了审美活动作为人生境界提升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美学的出发点在现代艺术,落脚点在拯救现实.他认为,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传统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类文明.阿多诺注意挖掘传统美学的潜力、从现代艺术现实出发构建现代美学理论、注重美学理论的开放性,对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的论争,实质上关涉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建基于何种马克思哲学基础之上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当代语境中,“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美学致力于在当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型的整体背景下打通“实践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董学文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辩中表述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存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缺陷,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祛除长期以来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遮蔽下的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美学的误读曲解,从而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阐释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在否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辩中,董学文提出所谓的“彻底的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原理,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直接复述或再度重申。从本体论层面看,这种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或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传统的物质实体本体论;从认识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符合认识论;从价值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反映或认识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客观中立的科学实证论。而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在此语境之下,显示出特有的理论意义与语境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学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是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和阐释分不开的.在人们接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中,已经把美学的根基深深地扎根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了,因此,当我们寻求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型以及未来发展的时候,立足于已有的美学传统,重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学传统的形成与突破过程中,<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特殊的双重价值,一方面它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支点,另一方面它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继续前行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