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阎锡山的“人论”成新文什么是人?如何做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与研究的问题。阎锡山作为受过近代思想教育的地方军阀,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发表过许多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下面就阎锡山在这方面的四个观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阎锡山与传统儒学郭学旺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他在统治山西的38年中有独特的“权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与阎锡山的“统治术”,究竟有何思想渊源?对阎锡山的军阀生涯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论述。一、“公道主义”与“人治”思想中国传...  相似文献   

3.
一、阎锡山的“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 领略过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临汾市文联领导又安排我们参观阎锡山抗战时期的避难之地——克难坡。 克难坡距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十多公里。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脑机关都迁驻此地。克难坡成为抗战时期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被称为“小太原”。  相似文献   

4.
吴九占 《兰州学刊》2006,2(2):42-44
在抗日战争初期,阎锡山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和生存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论。阎锡山的理论对山西抗战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此应该给予辩证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采取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政策。其中的一个方面,便是所谓“限共”。 1938年初,阎锡山逃到山西吉县。这时,山西大部分为日军占领。不久,临汾失陷。阎锡山看到自己的武装力量大为消弱,而我党所领导的军队,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阎锡山看来,共产党比日本更可怕,便急速走回头路,实行政治限共策略。 1938年2月16日,阎锡山打着“为了集中力量,加强本战区的动员工作”的旗号,在临汾西南的温泉村召开军政民高干会议,即所谓“第二战区抗战工作检讨会”。会上,阎策动到会的一百○八人,仿效梁山好汉一百○八将,发动成立政党性的组织“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企图统一领导二战区  相似文献   

6.
简论阎锡山在山西的经济建设景占魁阎锡山(1883-1960)自亥辛革命至1949年统治山西的近40年中,对于经济建设,尤其是“公营”企事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并倾注了很大精力。因此,山西的经济建设在抗日战争爆发前20多年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当时...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重要参与者及领导者。在过去的一些论著中,对他在其中的作用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对比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阎锡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动机就严重的不纯”,他一贯“伪装”、“善变”,是在“进行政治投机活动”。所持的主要论据是:其一,阎锡山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时就十分推崇日本军国主义,并和后来成为侵华战犯的冈村宁茨、土肥原贤二等人“过从甚密”;其二,阎锡山从日本回国后和山西的立宪派首领、山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关系密切,又同其妻叔徐一清十分接近。是梁、徐二人常“在丁巡抚面前,替他吹嘘”,他才“颇得丁抚以下当局的信任”,步步高升,很快当上了二标标统;其三,太原起义中阎锡山见黄国梁的一标攻占抚署并击毙陆钟琦,革命党人占了上风,起义成功已成定局时,他才赶紧行动起来,因此是“首鼠两端”,“见风使舵”。总之,阎锡山在山西辛亥革命中表现拙劣,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及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拥蒋防蒋”。阎锡山这一政治策略的形成,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史过程。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前,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和阎锡山善于钻营的本性驱使,阎和当时的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以及蒋介石之间还没有什么来往。后来,在北伐中,阎锡山看到北方的局势将发生急剧变化,再不容观望迟疑,遂声言响应北伐,愿在北方作反奉的先锋。蒋介石叛变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北上归绥管见雒春普对于太原光复后,阎锡山率部北上归绥这桩“公案”,论者多持否定态度。指责阎锡山“北伐”是假,“逃命”是真①。笔者认为,对此应进行历史的具体的考察。面对清军劲旅,情势危急,客观上不利死守众所周知,太原光复后,阎锡山为了有效地保住山...  相似文献   

10.
董江爱 《晋阳学刊》2002,(2):101-102
《晋阳学刊》2001年第五期登载了孟令梅先生《民国初期山西村治述评》一文,该文称阎锡山实行“村本政治”时期为村民自办村政时期,而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和社会调查来看,阎锡山实行的“村本政治”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村民自办,而是十足的政府官办。阎锡山在实行“用民政治”的过程中,深感他的“六政三事”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明显地觉察到了民主力量对其军阀统治的威胁,于是提出了“把政治放在民间”的思路,由“用民政治”转向了“村本政治”,目的在于加密行政统治网,加快“用民政治”的实现。按阎锡山的解释,“村本政治…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统治区所办的《阵中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主要报刊之一。从新闻学的角度对该报的言论倾向、报道内容、版面设计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阵中日报》在其为阎锡山、国民党政权服务本质不变的同时,在国难当头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也表现出了服从服务于民族大局,始终以抗日救国为舆论主流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祖秋红 《晋阳学刊》2007,(2):128-129
一、1917-1928年间山西省推行“村政”。当时山西的主政者阎锡山等人,注意动员、引导国家组织之外的各种新旧社会势力参加“村治”运动,力求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阎锡山在一个讲话中提出:“整理村范等事”需要“出力帮忙者”,“对于商人,要使与官吏接近;其次,借赖绅士,尤不如借来学生为易于收效。”  相似文献   

13.
“晋钞”在山西的始末郝丽萍“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行的纸币,曾经占领金融市场近30年,是当时山西流通的主要货币。“晋钞”对山西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军阀混战,阎锡山扩充军备,扩展个人实力,使经济匮乏,纸币滥发,“晋钞”又成了掠夺...  相似文献   

14.
“公道主义”和“中”是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实施的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的哲学基础,它们所反映出的遇事持平、做事不偏的原则是阎锡山为其统治提供的合法性依据。作为军阀政权,他的“公道”只能是抽象的、虚伪的,不可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能为维持大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抗战全面爆发到最后胜利,阎锡山对抗战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为什么?只有从中日民族矛盾、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阎锡山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民族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抗战初期,阎锡山所以对日军的进攻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这固然是有的人所说的,是为了保护他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那份家当,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在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当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动员阎锡山脱离南京政府,参加组织“华北五省自治联合政府”,并答应让其出任该政府主席时,他完全可以拿上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大同思想批判——兼评阎氏《世界大同》成新文世界大同思想,是阎锡山进行社会改造的思想武器。《世界大同》一书就是表达他这一思想的最主要著作。阎锡山说他写作此书的动机是“欲变世界毁灭为安和”,他说:“今日一般所谓安和世界的唯一凭依是物质原子弹,但物质...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的1937年9月——1939年7月,在晋察绥地区曾有过这样一个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下称“战动总会”或“动委会”)。在这个组织中,共产党、八路军的代表和阎锡山当局合作,制定了共同的工作纲领,各党派、各团体共同行使战时政权的权力。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动委会广泛地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配合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动委会的成立,在国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家庭科技》2008,(11):48-49
第一年:新手上路,发现自己“我是谁?”“我的长项是什么?”“我最适合做什么?”“我选择的专业适合自己吗?”当你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抓紧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  相似文献   

19.
陈芳 《晋阳学刊》2011,(1):31-36
民国初年阎锡山督政山西时,对伦理道德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法,体现在:成立“洗心社”专门机构来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试图通过“洗心”、“自省”帮助人们达到“好人”标准;重视个人品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并有效落实在村治和教育实践中。梳理阎锡山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涵、践履特点及思想来源,可以为现实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年二月到四月,国民党反蒋各派系和各军阀代表云集太原,策划倒蒋之时,阎锡山和蒋介石之间电文频繁,双方各执一端,展开所谓的“国是”之争。二月十日,阎锡山首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