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形式和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成与实现形式,以及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多年来,各高校由于认识偏差、经验不足、经费紧张以及缺乏长效机制等因素影响,目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现状分析、原因探索,为高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加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主客对立为前提和以特殊现象为基础这两个具有思想框架作用的思维条件,构成传统的真善美问题的认识语境,它们必然把真善美探索推上独断轨道。摆脱独断的出路在于,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从而为真善美及其统一问题的探索奠定理性分析基础。分析表明,真善美是把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作评价标准而向具体存在运用的结果。科学因是创造和占有存在的活动而必然同时具有真善美品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初中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选题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倡导和鼓励青少年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开放思维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加强自主创新和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高校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科技创新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态势良好,科技创新活动效果逐步提升,成果显著。但同时存在学生实际参与度低,不同学科参与度差异大、学生自信心不足,难以持之以恒、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僵硬,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欠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宣传不足,覆盖面窄等不足。因此,应强化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讲,搭建创新宣传交流平台;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面,激发大学生创新积极性;以学生为本,提高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和方法,完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认识;科学发展观蕴涵的"善",体现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美",体现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约翰·济慈和先秦道家都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济慈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当成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指归,在美的根基上探讨真,又在美的追求中感受善;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均次之.在对"真"的理解中,济慈将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扩展到"真"的范畴中.道家的"真"与济慈的"真"内涵也不完全相同,道家之"真"倾向于本然的存在状态,无关乎主观想象之"真"的问题.从文化渊源上看,济慈对真、善、美的阐释源于古希腊文化的大背景,道家思想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则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在区别"真"与"真理"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理论的"真"的含义。"真"是指科学理论的真、善、美的统一,它相对于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及理论基础的虚构性而言。二者的关系是:"真"是可错性、虚构性滋生的土壤,可错性和虚构性是"真"变化发展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5.
论真善美的当代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善美的研究是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哲学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和现世价值实现相通观的体现。以探讨真善美的当代追求为主题,探析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复苏的时代背景,探究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的时代特点和困惑挑战,是探索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得以现世实现和长足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指出科学教育为之求真,人文教育为之求善求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科学教育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是对“价值”的“善”的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老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美学史上有华彩独放的地位。其中他的美学思想中的辨证美更显独到。本文分别从美与善、美与真、虚与实、柔与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老子的"美与善"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与孔子不同;老子不仅看到"美与真"差异和统一,更看到二者的转化,这正是老子深刻所在;"虚与实"、"柔与刚"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老子辨证的美学思想,这种具有辨证的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开源拓流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人们对柏拉图式恋爱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结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与《斐德罗篇》,从美、善、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可以完整呈现其内涵。作为真善美统一的柏拉图式恋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驱散痛苦的阴霾,实现了生命的艺术化;它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化;它获致形而上的品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化。柏拉图式恋爱可以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