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改革要完成的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政府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由政府发动的从减少国家干预到重新构造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涉及一系列旨在确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体制创新.适应这一深刻体制变革的需要,系统地回顾一下国家干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现代经济理论中已有的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干预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总结一下二战以来东亚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3.
张国锋 《理论界》2013,(11):22-26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一直是西方经济学讨论的焦点,两者一直并存于市场经济中,两者的关系不是静态不变的,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不管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前提条件,政府干预的多少是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负相关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到了攻坚期,政府主导型的体制暴露了许多问题,只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法治政府,完善市场机制,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动强度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用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较大程度的干预和调控;战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经济体制转换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波动表现为高增长率、高波振幅和隐性失衡。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波动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波动幅度有所缩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的形成,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可能是各国宏观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波动的特征也将趋于相似。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都有计划和市场两个方面。计划是国家干预的一种经济手段,市场则通过价值规律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也是一种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手段,相互间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也为深化价格改革指明了方向。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要求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当然,我们要建立的不是随便哪一种市场经济,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在这种经济中,独立自主的企业组织、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新的宏观调控体系都有一定程度的发育,而不是原始市场经济中那种市场发育不良、行政干预广泛存在和经济活动混乱的状态所统治。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价格体制也是现代类型的。所谓现代市场价格体制,是指价格的形成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由“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而是有理性的、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比较完善的一种价格体制。它既有“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又有“看得见的手”在调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并形成新的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后四中全会后,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8.
行政职能即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履行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大职能中,行政职能的实现是对国家社会管理功能的最重要体现。(一)中国行政职能的现状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逐步告别计划经济时代,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1.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对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首先,在传统计划经济中,行政决策集中,组织体系封闭,市场机制无法对资源配置起到调节作用。计划部门和行政命…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计划与市场经济运行调控李文溥本文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计划:经济运行的调控依据还是调节手段?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在建立新型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过程中,计划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天府新论》1997,(5):18-23
在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选择: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1]。而作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探寻市场调节怀政府干预最佳耦合的过程。一、市场优势假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内在的运行过程,实现着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手段是价格。各种资源和商品相对价格的高低,既反映出它们各自相对稀缺的程度或供求状况,也反映出具有明确产权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得失乃至利益损益程度。一般来说,某种资源愈稀缺,其价…  相似文献   

11.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思维,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彻底转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建立和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包括全民、集体、私有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混合型经济。当前,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否定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而是改革计划体制,改变计划工作职能。为加速向市场经济过渡,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完整统一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2.
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而言,可以表述为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为前提,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也可以表述为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这是不应有疑义的。问题在于,我们研究的不是一般国家、一般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而是中国这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个特定时期的宏观调控,因此,这种调控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其特点。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分析。一、以现代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市场经济。虽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还不高,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还要重走发达国家经由近代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发达的市场经济就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这一点不仅为战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也为14年来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实践所证实。对此,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的过程中,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里就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是这种宏观调控体系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即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为目的;二是这种宏观调控体制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这种宏观凋控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三者构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定位与中国经济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一个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下经济法的定位主要体现为 :经济法存在的的宪政基础———有限政府原则 ;经济法产生的可能性———政府干预对经济自由的意义 ;经济法作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界限 ;经济法相关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一元行为假定。中国经济法应该以实现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平衡、约束市场与约束政府之间的平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全毅  吴德进 《东南学术》2011,(1):124-138
二战后东亚经济体制经历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东亚经济奇迹某种程度上是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制度创新的结果。本文考察了东亚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特点,形成颇具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与宏观导向型的国家干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更有效率。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塑造了微观市场主体,也为工业化的重大进展提供了市场制度保障,从而使东亚经济快速成长并跻身新兴工业化行列。  相似文献   

16.
体制转型中政府干预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江淮论坛》2006,(5):83-87
关于政府职能定位的分析(主要是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一直占据核心位置。大多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都发生了“要计划还是要市场”的争论。本文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不是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重新定义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其角色的合理定位及行为方式的规范化是迫切必要的。为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的发挥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试图就此做些探讨。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是被公认的,它以商品价格为导向,以商品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为依托,以供求竞争为动力,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中普遍采用的手段。但是市场经济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市场机制在其资源…  相似文献   

18.
农民走向市场的难点与对策孟繁华,王作成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由于在一些领域仍是计划机制起作用,一些领域是市场机制起作用,还有一些领域是既有计划机制起作用,也有市场机制起作用,所以现阶段实际上正处于新旧两种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既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这里所提到的国家宏观调控,不仅在调控的内容上、方式上、程度上、手段上都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甚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区别,而且宏观调控的规律依据也要作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月南巡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的论断使改革以来争议最多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有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对市场经济是否具有社会属性问题,则仍是众说纷云,尚未求得共识。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没有社会属性,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严格地说是市场机制没有社会属性。而市场经济是有社会属性的,否则就不要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