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戏曲家沈璟(1553—1610),别署词隐,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他对戏曲创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为“吴江派”。最早打出这个流派旗帜的人,就是沈自晋。他在《望湖亭》“临江仙”曲里,提出:“词隐登坛标赤帜,休将玉(艹名)(即汤显祖)称尊”。接着点出沈璟的传人,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骐德、冯梦龙、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共八人,算是主要成员。我们知道,沈自晋是沈璟的族侄。那末,他把当时这些戏曲家,都列为吴江派的主要成员,是否出于亲属关系,夸大事实,以图替沈璟捧场呢?因无确证,不敢妄断。但他这样说,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当时,还有一些戏曲家,如顾大典、史槃、汪廷讷、沈自徵、胡遵华  相似文献   

2.
明代初年的教化派的艺术实践和审美理论凝滞了戏曲的发展,至嘉靖年间,昆山派兴起,戏坛开始蠕活。盖因这一流作家多是科场得意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或仕途通达,或宦海沉浮,既有天赋的风流才调,又有生活的遭逢际遇,因而创作起来,才情飞扬,左右逢源,使戏曲创作靠近了人生的情趣与生活的韵致,闯出了贵族意志的门槛,较多地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与审美习尚;这是明代戏曲美学思潮的一次重要变化。 这个流派的理论代表是王世贞,扶翼为胡应麟。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戏曲改编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曲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骥德是中国戏剧批评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为《曲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文笔清丽,是我国古代戏剧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骥德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这正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学术争鸣颇为热烈之时,他在与两派成员长期交往、反复辩难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两家的得失,并在这个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王氏《曲律》,实际上是对于沈、汤二家争论的总  相似文献   

5.
清代戏曲审美风格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戏曲理论是对晚明时期已初显端倪的种种戏曲见解、倾向的发展。清代初期的戏曲风格理论,有苏州派作家以素朴为美,自浅见深的自觉的审美主张与创作追求;有李渔在理论上对文词与本色兼擅、素朴与华丽并美的系统论述;有洪、孔尚任走的与汤显祖比较接近的侧重华丽又兼有素朴的思路。清代中期,昆腔衰落,花部繁兴。这一时期少数有真知灼见的戏曲作家和理论家如徐大椿、黄图等对戏曲风格理论提出了许多十分深刻而准确的见解。尤其是焦循,其戏曲审美风格论直逼中国戏曲本色素朴之美的本质,在中国审美文化传统资源中,最终确立了以自然素朴为美的文艺样式———戏曲———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吴江叶氏三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养育于晚明江南良好的戏曲生态之中.<牡丹亭>、<鸳鸯梦>、<钧天乐>三剧,或是其阅读对象,或为其搦管脚本,或出于后人敷衍附会之作,在不同层面展示了三女与戏曲颇多因缘.观此三剧,参互联系相关诗文背景,可知三女淡然于俗世情爱以及慕求山隐、浮生若梦之思,兼晓清初尤侗对叶小鸾的追慕和错描.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创作中的观众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又是一位剧本创作的实践家。他对戏曲艺术的特征———群众性、综合性和演出艺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李渔的戏曲理论超越前人,取得多方面、系统化成果的重要前提是他对观众的熟悉,重视对观众的研究。李渔的娱乐观众的戏曲创作与他对观众心理的研究也是分不开的。李渔的戏曲理论在观众的作用、观众的组成、观众的心理等方面体现了明确的观众意识和对观众学方面的许多见解,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观众学,从而打破了我国戏剧理论研究传统视野的束缚,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使我国戏剧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道教神霄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教神霄派形成于两宋之际,与天师道、上清派有关系,吸收了东南沿海地区的雷神信仰及其相关法术再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其以传神霄雷法而得名。主要创派人物有王文卿和林灵素。林灵素曾获宋徽宗宠信,因而神霄派大振,形成一股新的道教势力。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传薛洞真等人,再传徐洪季、传刘玉等,以后法嗣素质愈来愈差,走向衰亡。而王文卿一系在南宋以后特别兴盛,王传朱智卿、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上官氏、邹铁壁等人,邹传莫月鼎等人,莫传金善信等人。其传雷法在南方有众多的信徒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属于西方现代派的范畴,是西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虽然我国的文艺不能走所谓现代派的道路,但新感觉派小说作为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流派,在今天仍然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划分了新批评派的类型及源流的基础上,对这一流派的诗学理论进行了剖析,并与中国传统文论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只有克服食西不化、过多颂扬和浅层次地转述西方文论的偏向,深刻剖析西方文论的得失,并与中国传统文论进行扎实的比较,才能与西方文论、特别是现代西方文论深入对话,才有助于兼具现代形态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渔(一六一一——一六七九?)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为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对剧本的创作和演出,都有丰富的经验。著有《笠翁十种曲》①其戏曲理论,见于《闲情偶寄》②中,颇有精到的见解,同时也包含着不少的错误。他的戏曲理论的优点是: (一)总结前人的经验,充分阐扬“本色”的论点。明人论剧,极重“本色”。徐渭以为:“曲本取于威发人心,歌之使奴僮妇女皆喻,乃为得体。《香囊》③如教坊雷大使之舞,终非本色。”(见《南词叙录》)臧懋循之论元曲,亦以为行家胜于名家。“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  相似文献   

12.
重商主义派、重农主义派和古典派,是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这时,主要的社会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和工场主)和衰朽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仍然潜伏着,尚未公然爆发。在这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是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理论的构成部分;在这限度内,它能够是科学。但是,尽管这时的社会条件允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事求是地分析经济关系,然而,经济发展过程的不成熟(主要是对重商主义派和重农主义派),特别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缺陷对他们的视野的限制,妨碍了他们的分析,使他们的经济理论或者是不科学的,或者是科学性不高的。这从他们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按本质来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从现象上看,剩余价值好象是全部资本创造的,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或利润不可能纯粹地表现出来,而具体地表现为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这就是说,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抽象形态和共同实体,而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则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和个别分枝。正因为这样,缺乏历史观点和辩证方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剩余价值的本质,也不可能科学地说明它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由于剩余价值事实上是商品价值中的一部分,所以,经济学家们的剩余价值理论,很自然地总是和他们的价值理论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读了夏写时先生的《王骥德是吴江派吗?》一文,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提出来共同研究。夏先生在文中不同意把王骥德归入吴江派,主要理由是王骥德“从理论上对吴江派作了系统的、切中要害的批判,剧作风格亦颇多与吴江派不合之处。”这种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徐扶明先生在《王骥德与吴江派》这篇文章里就王骥德的理论与剧作风格进行了探讨,举出了种种王与沈璟的联系的材料,说明了王骥德不仅属于吴江派,而且是吴江派中的主要成员。本文打算在徐文的基础上对王骥德与吴江派的关系再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竟陵派是性灵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其问世以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一方面试从性灵文学发展之轨迹来探讨竟陵派的理论主张 ,另一方面就竟陵派与其直接源头的公安派不同之处略做比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正确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的观点,探讨了小说的艺术性能;论述了塑连人物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正确评价了中国古典小说遗产。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小说理论,不仅纠正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小说理论的某些偏颇,而且有了拓宽和深化,为“五四”以后小说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词体在宋亡之后,因与音乐的关系脱离和社会审美兴趣的转变而趋于衰微。清代初年词的创作再度出现繁荣的景象,词学理论的研究相应地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于是造成词学复兴之势。在词学复兴的过程中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到了清代中叶,这一词派的弊端遂充分暴露。浙西词派末流崇尚典雅清空,取径过于狭窄,使词的创作远远地脱离现实,以致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理论有赖斯的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威密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该理论体系以目的为总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框架中,为西方翻译理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它对中国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素华 《阴山学刊》2004,17(3):33-37
李渔戏曲导演理论的鲜明特色在于其系统性,他从剧本的选取原则、剧本的改编艺术及导演对演员的指导三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戏曲导演艺术。强烈的时代感、对戏曲接受者的重视、戏曲的实践意识贯穿其理论始终。  相似文献   

20.
《兰州学刊》2010,(6):F0002-F0002,F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