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历史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逐渐地提出了与他以往不同的政治主张——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孙中  相似文献   

2.
过去凡是论及孙中山思想发展道路问题的,一般都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有的说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以前),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在这以后,他才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1924年国共合作,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换言之,就是认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改良主义到旧民主主义,再到新民主主义。 笔者认为,孙中山对中国的政治变革,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革命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只有两个阶段,一次转变。即他原来是服膺于白己所刨导的旧三民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转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热心赞助和积极实行者。而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資产阶級民主革命的首創者和领袖。他为中国的社会环境所产生;又随着历史的車輪而前进。他首先从改良思想分化出来而轉向于資产阶级民主革命,至俄困十月革命成功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在俄国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帮助下,对原来的三民主义重新估价和解释,使之成为新三民主义。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傾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一生的思想經历了二次轉变,一步一步的前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努力不懈。在世界資本主义从自由資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轉  相似文献   

4.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武器、斗争载体和现实目标.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近代以来的革命传统,忠实地实践新三民主义,在具体的革命斗争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通过对新三民主义因其阶级属性所具有的缺陷进行改造和超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孙中山的革命遗志.这样,就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具有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社会改造的历史合法性,使得新中国具有了延续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正统性,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了深厚的、不断层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立在民族血脉代代相承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依据中国的历史条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同盟军的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作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加快了革命胜利的步伐。在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对于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五四运动五十五周年。我国人民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纪念这个光辉的战斗节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工人阶级作为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孙中山庄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基本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促进了国民党本身的进步,使之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革命武装——革命军的创建及其战绩,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大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工人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最后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再过两年,就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从1911年到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急剧转变的十年。实现这种历史转变的根本关键,在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迅速地形成自为的阶级、并且作为最先进的革命领导者和最坚强的政治力量,走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探索这个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立以来,为了谋求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为了推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走地了一条光荣的斗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77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77年;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77年;是党在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77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和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 (一)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因此,制定三大政策,就成了孙中山晚年实现其政治思想伟大转变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一、孙中山为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一生。但在先前漫长的革命历程中,他热衷于学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孙中山宪政思想,主要是实践孙中山人民民主性质的宪政思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在此之前制定的关于起草《大纲》的七个原则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方案和实践继承和超越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及其规定的人民代表会议仍属于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研究的新作———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三民主义比较研究》宋春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董世明博士著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三民主义比较研究》一书。该书从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其中根据地人权法律保障实践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探索中的重要内容。回顾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权法律保障实践的历史,将有肋于我们在新的世纪,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权法律保障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新民族主义是孙中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次失败后重新探索民族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推动下,经过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对旧民族主义作出的崭新解释。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大发展,标志他晚年政治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的晚年,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功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阐述、研究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对于理解他在晚年的思想变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郝贵生 《中华魂》2015,(3):14-18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最伟大的意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在生死攸关和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选择实质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革命实践的选择。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因果联系。历史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探讨这种原因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当今究竟有什么重要指导意义呢?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决定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分期,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以人民群众为立足点,依据社会发展主客观条件,以破旧立新为生成范式,不断通过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形成了以守正和创新统一、阶段性和整体性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暴力手段与和平方式统一的革命特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取得伟大社会革命的胜利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双向互动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不过历史的一瞬间,但在中国却非常的不平凡。90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于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族观是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于1924年前后形成完整的观点体系,是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含有许多非科学的解释,但在政治倾向上体现了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的统一,适应了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地位。新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产生了新飞跃,在反帝为首要任务和民族自决原则上,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达成一致。其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