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心理环境",是使企业内上上下下人人心情舒畅的精神环境,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起变化.不仅要创造企业内部的良好心理环境,而且要解决企业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互相影响问题,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而不是消极的"互动".国内外一些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可供其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长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基因”推动企业系统内部的组织与功能不断地分化,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机体不断扩张、新陈代谢,不断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企业也如同人一样要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也拥有从出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一个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吴皑 《领导文萃》2013,(19):45-46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总是孟不离焦.看似选贤任能的不二法门,深究之,却不尽然。“人是一种善变的动物”,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人改变环境,环境也改变人。真正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世有几人?  相似文献   

4.
高剑峰 《经理人》2007,(2):98-98
若让一个不断向老板伸手索取利益的人留在企业,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会产生“晕轮效应”,对企业造成板坏的影响。表面上看,是他一个人在向老板要利益,实际上,他代表一种势力或者一个派系.他向老板要求更多的利益,若老板满足他了,随之就可能有一批人,都会向老板索取更多.  相似文献   

5.
从抓基层、.抓细节、抓员工思想等关键环节入手,注重亲情感染与柔情教育,为企业和员工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通过开展“三源”文化大家谈、“三源文化”征文、“三源”伴我成长等活动,得到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响应,使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实现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丈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它能给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张军峰 《管理评论》2008,20(8):59-62
企业环境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环境决定论”、“相互影响论”等虽然都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与企业环境的关系,但企业似乎总处于不同程度的被动地位。企业与企业环境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动态的、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形成一种凝聚力,形成强大的团队合作。全面开启以价值引领、使命管理为主线的企业新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成为全体员工遵循的“理想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有了新的内涵。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一旦为企业管理者及其劳动者所认同并为之拼搏,必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与人有个气场,气场内的人互相成就或干扰对方的性格发展。与不同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感觉,会令你有不同的表现。气场是一个人各种“气”的综合的、外在的表现。它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就是指人与宇宙的关系。一个人要“养气”,就要处理好人与己(灵与肉)、人与人、人与天地(环境)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养气”,就要把握以下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单位内部,总是有少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逐步被集体“边缘化”,成为“边缘人”。这些人或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由于工作能力低等原因,在集体中不被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自己也情绪低落,工作缺乏积极性。如何正确对待“边缘人”,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对其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一种考验,必须慎重对待。克服双重心理惯性一要克服新单位的干部群众所带来的集体心理惯性。这些人与“边缘人”相处时间长,甚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其被“边缘化”或多或少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管理者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以积极心态面对现实,激发人的积极心理体验,控制人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管理效率。这实际上就是管理者的情商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情商对管理的影响、管理者所需要的情商能力作了分析,进一步探索管理者加强“情商”修养的途径,为提升管理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节奏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领导工作复杂性日益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攀升。超强的心理压力影响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干部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心理消极面,实现的是心理学的“治疗”功能。而“心理资本”概念的出现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领导干部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个人幸福与组织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优化干部心理资本策略主要包括形成积极思维习惯、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和提高理性认知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徐康宁 《领导文萃》2008,(12):138-141
“软实力”这个新名词越来越流行了.不仅在大众传媒上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且常见于一些严肃的学术文献中。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冷战”结束以后,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以及决定各国的国际地位,更多的是靠“软实力”。经常看报章杂志,可以见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比较强大了,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软实力”。政府也很相信这种观点,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海外成立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4.
钱静  jakee 《领导文萃》2006,(7):147-150
古人说“时势造英雄”。现在看来,要当职场中的“英雄”,恐怕不能坐等到时势降临,而是要自己创造点能令自己有用武之地的“时势”。“为自己造势”,听起来颇为刻意与功利,有炒作、虚张声势之嫌。但万事在于度,处心积虑和用心良苦,说的是相似的心理状态,但给人感觉截然不同,所以关键是正确理解造势的定义。将“造势”仅仅理解为宣传、炒作、咄咄逼人、表面文章是比较肤浅的解释。从本质上说,“势”不一定有形,不一定都是外向、发散的。它是环境,就像气场,无一定之形,却无所不在,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势还代表了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定…  相似文献   

15.
丁珈  万国华 《管理科学》2020,23(12):110-123
生产计划与调度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其重要性,科研和管理人员对其实施逻辑、实现技术及企业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然而当企业面临不确定环境和复杂调度问题时,这一问题迄今仍未有满意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过程是一个高度耦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信息处理理论和权变理论,对企业计划与调度实践的“人”、“技术”、“组织”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与总结. 进一步,提出了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的计划与调度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利用该框架讨论了若干重要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婧 《办公室业务》2012,(17):161-163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与灵魂,是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是由人来实现的,人作为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具有与生俱来的趋利性和从众心理,因此便会在企业中形成小群体,也就是本文谈到的非正式组织。那么,如何处理好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通过企业文化的内生动力推动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破解促销     
一个 A 特段,使央视与众多企业形成了“双赢”!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促销意识成长为企业家的一种理性素质。搞企业的人都关心是什么在影响着市场需求?仅凭经济学家说的一句话——“通货紧缩”,许多人感到心里不服!通货紧缩作用十每个产业、每个行业、每个企业,这意味着市场经济不歧视任何人,企业在市场面前没有嫡庶之分,无论哪个企业都拥有一样的环境。既如此,缩小一点范围看,是什么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媒介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从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道德经》一书中汲取古人的生态智慧,运用“自知”、“不争”、“慎言”等观点,以保持一种健康平衡的媒介环境,形成人与媒介环境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6,(7):178-179
《培养你周围的领导力》马克斯韦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领导”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但“领导力”一词的含义就有些玄妙了。在很多时候,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必然关系,或者可以说,培养一个人的领导力要比培养一个领导困难得多,它意味着自我牺牲、信任、挑战、发掘等重要品质,有些甚至与领导的定义相矛盾。《30、40领导必须知道的50种习惯》金升龙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所谓“30、40”领导,指的是企业里的中层干部。在成功企业身上,人们往往只看到CEO们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但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中…  相似文献   

20.
<正>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在某一时刻跌进情绪低谷,如何调整情绪呢?心理学发现,改变身体状态是调整情绪、改变心理状态的一种有效办法。人的肢体动作可以创造情绪,这是心理的“身心互动原理”。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能力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让身体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