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挖掘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把延安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魂》2017,(8):39-39
2017年5月,察哈尔路社区重塑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平台,将原有的延安精神教育元素:国家领导题词、延安精神诠释、延安时期十大纪实和六个故事、延安影记4个单元扩充到9个单元。新增:星火燎原、延安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当代延安人、数字延安革命纪录片、延安实证5个单元。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的形成有其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理论源头;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当年延安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当年延安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当时共产党人的光辉实践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不朽的党魂。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对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具有引领作用;对解决当今中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启迪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决定了延安精神是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精神;延安严酷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延安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共产党崇高的理想决定了延安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战的今天,我们要发扬延安精神,培养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忧患意识,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论延安精神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历史地位和在现实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他支持延安市的同志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由此,我们可以说,延安精神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6.
“全国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杨亮才由我校发起并主办的“全国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5月上旬在延安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0余篇。与会代表围绕着延安精...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和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去革命圣地延安和井冈山视察,对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重新给予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他还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我们要动员全党继续发扬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中共历史上产生于井冈山和延安两个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新民主主义政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治体制,前者是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体,而后者则是一党主导,多党联合执政的政体。延安时期,中共的”三三制”政体的民主体制是延安精神的产物。延安精神与美国精神是在不同的国度中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精神,但却可以在经济繁荣、群体和谐和国家安全这三个国家政治目标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延安精神和美国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唯物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对于他人和同胞的宽容精神、追求平等的精神、开放精神、尊重人的精神、崇尚科学的精神这九个方面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也是一定的社会系统、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具有引领性、唯一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从主导价值体系、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基本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分析,延安时期我们党已经具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的延安精神就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延安精神又发展了延安精神,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建设过程包括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和概括,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延安精神形成于三四十年代的延安 ,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后 ,江泽民同志就指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 ,同时用延安精神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特别是党所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边区大生产运动以及延安干部教育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延安精神的形成。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祝宝钟 《中华魂》2021,(4):42-46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一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孟昭斌 《中华魂》2021,(4):47-49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和显著标志。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延安精神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对弘扬延安精神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多次对弘扬延安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4.
延安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延安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对于我们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当年,延安军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将高度的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以惊人的勇敢和智慧,巩固了中央政权,粉碎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了强大的自然灾害,成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典型。这一伟大的壮举,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一曲艰苦创业的凯歌,是一部气壮山…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延安精神,实际上回答了三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延安精神是怎样产生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延安精神究竟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怎样在新的时代,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延安精神是怎样产生的?胡锦涛同志说:“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13年。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孕育了延安精神。”那么,延安的13年,究竟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三条:一、在这里产生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对延安精神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这三个“集中体现”,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延安精神的实质和丰富内涵,正确地把握延安精神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环境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7.
王诚安  郭娜 《中华魂》2020,(1):15-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这是党和人民无穷力量的伟大胜利,也是延安精神的伟大胜利。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延安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因此,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孕育并产生了不朽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对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其内涵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用延安精神来教育当代青年,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使其不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丁玲作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革命家、活动家,是延安精神的杰出代表;她在延安前后生活、工作、战斗了近9年,这是丁玲精神形成和成熟的最重要的时期、关键时期。丁玲是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延安精神构成了丁玲在不同时期重要的、突出的个人品性,成为丁玲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20.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杠杆。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地域意识,而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不是一种消失的历史精神,而是指向未来的、支撑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的复活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