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琳 《华人时刊》2006,(8):44-47
林文镜,东南亚华人巨商,著名爱国侨领。7岁随母亲离开福建省福清县(现为市)阳下镇溪头村,赴南洋与父亲团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成为海外巨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厂、面粉厂及专用码头、矿山。1987年回故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在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催生了福清市江阴港。  相似文献   

2.
在汾阳县南偏城村,有位79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一心扑在“四荒”治理和植树育树上,既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也为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榜样。 老人名叫王和宽,1984年11月,年已68岁的他离休后,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南偏城村。从此,他开始了新的生活:利用家乡荒山荒沟多的优势,植树育树,建设“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新沂市钟吾医院迎来几位海外归来的宾客:美籍华人科学家臧隽章与家人、朋友一起回到新沂老家。他们除了探亲访友,臧隽章博士要将自己一生所学和多年的研究成果——"瓦博疗法",应用到肿瘤治疗中造福家乡父老。将十年研究成果免费推广到家乡臧隽章博士,祖籍江苏新沂,生于台湾,后随家人迁居美国。1982年考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从1985年进研究生院攻读开始,他就以癌症防治和免疫作为研究方向,特别是目睹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2,(11)
在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浙江莫干山脚下,有一个山青水秀的千年古镇武康。1000多年前,这里曾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那脍炙人口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诗,至今为海内外情系家乡、思念亲人的炎黄子孙所咏诵。44岁的马福建就生活在这个有着浓浓孝情的古镇里。1996年秋的一天上午,已经在摊位前忙碌了近6个小时的马福建,看看摊前的顾客渐渐稀少,便拉过  相似文献   

5.
正苏丹、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安哥拉……自上世纪90年代踏上非洲那片土地,王林元便将青春献给了援外事业,他一手创立苏杰国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非洲开辟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当选首届安哥拉江苏商会会长,希望能为安哥拉和家乡常州武进两地的经济交流贡献一份力量。结缘非洲,转眼就是27年王林元出生在礼嘉,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他便考入南京地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作。1991年,作为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师,33岁的王林元被外  相似文献   

6.
成济武,今年72岁,泽州县南岭乡小东沟村人,现在是泽州县关工委委员。老成从小因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一天书。1994年退休后,他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下一代办点好事、实事。他说,自己吃过的苦头绝不让在孩子们身上重演。成济武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家乡孩子的上学条件。他从自己办加油站赚的钱中拿出16.1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座54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后来,他又投资400多万元在家乡办起小煤矿。随着企业的发展,老成决心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劲头更大了。他请技术人员给小东沟村设计了3项工程:第一项是再建一座22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3层教学…  相似文献   

7.
今年63岁的老人李洪才原是滑县农场干部,90年退休回到阔别四十余年的家乡河南省濮阳县徐镇李忠陵村,面对家乡的贫困与荒凉,他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余生带领乡亲寻找一条脱贫致富道路。深思熟虑后,确定了养蛇这个投资小,效益高的行当。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8,(7)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梓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  相似文献   

9.
曾颖 《社区》2005,(18):58-58
孙三不当小偷已经很多年了,但家乡的人们仍然把他当成小偷。他于是便离开了老家,唯一的行李便是刚满5岁的儿子乔乔。这可怜的孩子是在他服刑的第2年来到人间的,孩子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便不知去向了。孙三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儿子4岁生日的前两天,那天他刑满出狱,邻居王大妈把他带到孤老院领儿子。他永远都记得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2):27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桑梓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22岁的田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县政府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的工作是每天迎来送往,倒茶递烟,再就是碰到来找领导要求解决问题的人,便由他出面挡驾。刚开始,他挺有新鲜感,觉得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锻炼锻炼自己的公关能力,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成勇 《源流》2010,(22)
为民建乡,造福当代;为国树人,功在明天。他的家族传承国家兴亡之责和社会改良之志,三代人接力投身公益逾百年;陈氏家族的善举遍及家乡、京杭和海外;到陈经纶这一辈更创下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经纶教育品牌’。这是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晚会现场,大会给予陈经纶的颁奖辞,对陈经纶及其家族情怀乡邦、乐善好施、泽被乡里的慈善之心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那种一辈子投身于自己热爱事业的追求者。孙维水正是这类幸运者。孙维水自幼家境贫寒,9岁上学,15岁便进入资本家的木工作坊当学徒。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学习和吃苦耐劳的品格。1947年,孙维水的家乡吉林省农安县解放后,他便投身到本溪建设工人的行列中。深厚的生活根基和对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浓厚兴趣,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的天地中耕耘着。从1950年开始在《本溪日报》上发表连环画作品并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创作出系列宣传画后,成为工会专职宣传干部的孙维水一生便再也没有离开过书画艺术这一创作天地。  相似文献   

14.
今年32岁的张西山,家住山东省蒙阴县蒙阴镇张家楼村。88年,初中毕业,由于家里穷,没能继续上学,就外出打工。先后到过淄博、东营、张店等地,他说:“那种被人歧视的感觉,至今仍然刺痛我的心,那时候我就想,咱在自己的家乡就不能创建一份事业吗?”在淄博打工期  相似文献   

15.
万荣县里望乡北阳村有个“农民业余剧团”。成立4年来,演出了许多剧目,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加强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提起这个剧团和它的创始人董发有,全村村民都赞不绝口。今年69岁的董发有,从小酷爱音乐,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娃,但晋南蒲乡这块戏曲的园地赋予了他特有的艺术灵性,加之他勤奋好学,1955年进入河津剧团拉二胡,因技艺超群,1960年调入晋南地区蒲剧院,1963年曾随团调演赴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他离开心爱的戏剧事业,到运城地区运输公司工作,1983年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北阳村。董发有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16.
《百姓生活》2012,(3):67-67
林玉山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辞书家。2003年退休的他,于2005年取出15万元积蓄,在家乡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新峰村创办了福建省首家个人公益性图书馆“杏山书馆”。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10)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梓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学校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么复杂?不如来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谋一辈子福",是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张连印说的。张连印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2003年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把荒滩荒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地,有一位被誉为“东方第一奇人”、“中国第一超人”的人.他的特异功能,早已通过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播放.名闻遐通。凡在“东方之子”中看过他神功的人无不为之折服、倾倒,为不己。从昨日到今天.他原本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他的名字和他的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积德行善.爱洒人间: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耳誉.以及短短七年便向社会、家乡和人民捐款八千多万圆,使他又跨入了“中国大慈善家”的行列。他是谁?他就是充满神秘傅奇色彩的著名社会活勤家、全国政协委员──天地…  相似文献   

20.
3月27日下午,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在南京会见了印尼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著名侨领和华商企业家林文镜先生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林先生一行是应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以及南京、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邀请前来考察的。李源潮在会见林文镜先生一行时说,非常欢迎林先生一行前来江苏考察,您是印尼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林先生多年来热心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对此表示钦佩。这次林先生前来我省南京、连云港等地考察访问,希望林先生在我省新一轮的发展中寻找到更多合作的机会。李源潮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