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精神     
每个民族有它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个性。然而,比起那些相异点来,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更多的相似点。每个国家都不难见到这样一种人:他总是试图工作得尽可能少而获取的报酬尽可能多。与此相反,有人除了恪尽职守外,还习惯于做许多份外事,并且不计较任何报酬。这种人哪儿都少见。 这两种人通常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个性。工作懈怠的人经常诉说他的“理由”,他似乎认为社会亏欠他一份轻松愉快的生活。而惯于做份外事的人则常常谈到“责任”:他觉得是个人欠了社会的债,而不是社会欠了个人的债。什么花结什么果,两者都不认为自己的表现有丝毫值得诧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原浙江省瑞安市委书记叶会巨因受贿罪被判刑了。他除担任市委书记外,还有个重要的头衔——“地下组织部长”陈仕松的“后台老板”。在叶的受贿案件中,有一部分就是与瑞安“地下组织部长”陈仕松合谋而成的。他曾从陈仕松处收受了4个人为提职而转送的“感谢费”,共计3.5万元,这是经法院查明的。 “地下组织部长”陈仕松何许人也? 其实,正二八经的官职只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3.
牛群,多年来频频活跃在荧屏、舞台上,也算是个“腕”级人物,但他给我们的感觉却是没有一点“大家”、名人的架子,倒像是老早就相识的熟人、一个朋友——难怪大人小孩都喊他“牛哥”,当然喊多了,这“牛哥”自然也就有了斤两。牛哥最珍爱的名言是当你60岁的时候,你就会珍惜由你支配的每一制作、图书发行、广告设计、文学创作等一大摊子事儿全都干了,牛哥自嘲说是“老牛自知夕阳短,无须扬鞭自奋蹄”。牛哥不仅仅带给我们欢乐、笑声和美的享受,而且他精心谱写的成功故事也很能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牛群与相声——“其实我…  相似文献   

4.
刘晓庆曾经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做女人难,做名女人吏难。”许多已经成名的艺人对刘晓庆的“名言”颇有同感,还常常感慨叹息。到底难在哪里呢?其实,现在想  相似文献   

5.
周静 《人才瞭望》2006,(12):73-74
欧美有句谚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听到这样的话,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高兴,但同样也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叫做“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这句名言同样说的是一种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6.
李沛瑶素描     
1989年,李沛瑶被任命为劳动部副部长,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注意。李沛瑶是一代名将李济深的儿子,人们不仅对他的身世、经历颇多关注,尤其对这样不是中共党员的所谓“党外人土”担任政府官员,能不能像中共党员一样有职有权、伪指有为颇感怀疑。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做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副部长,李沛瑶并没有被当成“高级花瓶”,而真正是有实权实责,名副其实。有关重大问题,他有权决定;有关人事任免,由他提名;当然,有了失误,也要接受批评,“和共产党的部长没有什么两样”。在谈到他在位谋政五年多来的心态时,李沛瑶…  相似文献   

7.
梦,因人不同。目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今中外史书上不知记载了多少个梦。梦,可汇成一条长河,写成梦的史书。帝王梦、太子梦、黄金梦、美人梦、相思梦……但最使人钟情和干古传颂的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惊天动地,热血沸腾的爱国梦。没有绿色的梦,哪有金秋的收获。饶立新先生为创建“天下名人馆”,不知做了多少个梦。美国有“美华名流百人会”,英国有“剑桥名人传记中心。”中国有个“天下名人馆”。创馆人是饶立新。1987年8月25日,他亲自创立了第一个名人专藏室——新西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文献陈列…  相似文献   

8.
董事长多半都是“土鳖”,执行层一般都是“海龟” 让相对理性的人做管理,相对感性的人做经营。在我们的企业中,董事长多半都是“土鳖”,就是本土的,做经营的;首席执行官,就是执行层,一般都是“海龟”。处得非常好,工资待遇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说起凌青,自然联想到他的先祖“左海伟人”林则徐;那“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立誓言便回荡耳际。凌青个头不高,与我脑际中的民族英雄比较,似相差甚远。但观其敏捷、洒脱之动作,仍不失一名伟人后代的轩然气势,外交家之风采,特有的志趣高迈和意气昂扬。凌青,本名叫林墨卿,系林则徐第五代世孙。他的父亲林步随是清朝术代的翰林,曾被派到美国担任留学生监督,民国初期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控叙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部长)。到了军阀混战、外侮日亟而内乱不止的苦难岁月,他愤然弃官经商,到凌青八、九岁时,全家…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神匠     
传说北宋初年,在江南一带石匠颇多,其中有一个石匠,他凿石造型的功夫可谓出神人化,大家赐予他“神匠”之称,把他本来的姓氏给淡忘了。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而变幻不定的过程而其中1/3的时间是在工作。如何取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是每个普通人都曾被困扰也往往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无论人生如何变幻其终有规律可循只是一般人不容易找出这个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令人感到整为可惜。所以当一个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不妨对自己对自己可能的将来都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对即将开始的人生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职业与事业的区别求职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求职这个词就开始伴随他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从…  相似文献   

12.
作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商界名人,胡雪岩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通过夤缘权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他延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功匹前敌。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于时的“红顶商人”。此后,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设了国药号。胡氏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相似文献   

13.
三十多年前,有个叫陈国昭的人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该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不能把名字仅仅留在粮本里。”当时,他不过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学生。八年轻时,多有一种不甘平庸欲成大器的雄心,但随着时间流逝,最后不得不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满足”于平凡,满足于当大海里的一滴水,高山上的一颗石子,而寄望于子女。但陈国眠不是这样,“留下痕迹”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空言,而是变作一股狂热,伴随了他一生。读大学时,他几乎不回家,因为学校里有图书馆,素描教室晚上定期有模特供画速写,时常还有展览观摩。他号称“拼命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明人不做暗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名人”果真不做“暗事”吗? 集皇冠、龙袍于一身的原长江动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志安,在国内企业界是名闻遐迩的扭亏高手,全国劳模,就是这样一位“名人”,采用偷梁换柱之法,把“长动”在菲律宾投资50万美元兴建的电厂以个人名义注册;陈希同,大名鼎鼎的北京市委书记,名气响得很,而他盛名之下把人民的血汗钱2亿元公款暗中转到香港某私人公司帐上。 谁说“名人”不做“暗事”?做!雷锋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每年做好事从来不留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心中装着藏族同胞,私下去医院卖血,用来救助孤儿。  相似文献   

15.
嫩江波平如镜,从“仙鹤之乡”齐齐哈尔缓缓流过。他的故事,就像江水一样,流淌在老百姓的心田。他,就是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武部部长崔治岩。崔治岩当部长5年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老百姓动情地说,崔部长给“鹤乡”带来了一抹永久的春色。当官,就要干好正事!1996年4月24日,当崔治岩开始担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武部部长的时候,这位曾荣获沈阳军区“边睡优秀儿女铜质奖章”、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森林草原扑火模范”称号的共产党员,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可他迈进人武部大门,却不由得一愣:“这是人武部吗?”“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办公室里,干部与职工仨一伙儿俩一堆,在悠闲地侃大山;窗台上,积灰又黑又厚,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人过问。在欢迎会上,崔治岩道出了心里话:  相似文献   

16.
再走半步     
你听说过“高尔丁死结”吗?据说当初制造这个死结的人设定:谁解开了这个结,便让他做亚洲王。成千上万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智能双全的亚历山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开这个结,可是他用了许多办法却没有奏效;突然他心头一亮“我不能总走别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个办法把这个结弄开。”于是,他挥起手中的宝剑,将结分为两半。这时,一个纸团滚了出来,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上王。”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再…  相似文献   

17.
成功三部曲     
成功三部曲罗兰●唯有埋头,乃能出头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开始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他这才明白,不是上天...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 《人才瞭望》2008,(12):63-63
认为自己凡事都能说明白的人,这个人常常是不明白。若干人就是因为老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最后做了很多糊涂事,这叫做“假明白真糊涂”。  相似文献   

19.
曲琳 《人才瞭望》2013,(5):50-51
生于1986年的伊光旭可谓大器早成,除了那些牛气的微博大号,他还一手打造了厦门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博"),有了自己的"创业大本营",并由此跻身当今网络创业新贵行列。"虎口拔牙"爱好者在微博上运营大号之前,伊光旭在豆瓣玩小组。没错,这么一个以文艺范儿、纯净著称的社区,被伊光旭用来"练手"了。"我敢虎口拔牙嘛!"伊光旭说。其实他在用对成功的强烈欲望来为自己壮胆。从大学时阅读海量名人传记这一点,你能看出他对成功有多么渴求:心不在焉地上大学,一心只想做自己的事业,迫不及待地准备小试牛刀。  相似文献   

20.
成功从找准感觉开始三十出头的段云松,开办过京城第一家怀旧饭庄,成为北京企业界的名人,现在是北京福丽特中国茶城和五福茶艺馆总经理,在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亮过相。他没有考上大学,甚至连职高都没有读完,就被学校给开除了,他为什么能成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找准了一种感觉。他离开学校后,特意到王府饭店工作了一段时间,想借此看看名人,开开眼界。在此期间,他以服务生的身份给李嘉诚拎过包。那次,他离李嘉诚只有四米远,亲眼看到了真正的富豪气派。李嘉诚身边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的。他当时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