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将弹与艺术进行了比较,艺术家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而这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只有来自直接的直觉或直观,只有直接地出于事物的“如如”状态,没有受到感官和知觉障碍的如实之境。他们以无形和无声创作形态和声音,就此程度而言,禅者和艺术家并无二致。禅者即艺术家,艺术家就是禅者,因为他们都是悟道之八。禅宗是有别于中国其他佛教宗派,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着很大差异的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强调其体验的超越性,追求一种超越有无、是非、得失的自由境界,这种禅宗体验的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王个方…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大多数文学作品是想象的物化。从想象的特征: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主观性、自由性上来阐述想象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由于丰富的艺术想象,才使一些人们从习以为常的历史、社会、人性中获得了异常独特的审美发现。由于每个人的独特的想象力,才有了他人无法重复的生动独创性。如果文学创作没有想象,那么在创作中,最核心的艺术品性将会消失,艺术作品更可能趋向类同化。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文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考察,回顾历史,把握当前学科交叉日益发展的趋势,寻求文学创作新的参照系,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在综合交叉的研究网络中引起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居于何等地位,起着什么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情感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追求和占有自己对象的特殊的本质力量。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任何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都不可能离开情感的因素。文学创作作为一种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当然更离不开情感的因素。那么,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它的特征怎样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特征,它在文学作品中又是怎样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呢?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意见,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文学面对着人化的自然,随着人类的生长和时代的多样化及多元化的确立,在整体上所承受的社会能量不可避免地增强了。它已经由文明初期单纯地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某种场面进而发展到当代的复杂的理性把握上。人们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不再仅仅如同古希腊时代的那些丰腴健美、完美无缺的天神形象、济世救人的巨人英雄那样,形成单一的健康、活泼、乐观的艺术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饥馑、丑陋、贫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经指出:“创作总根于爱。”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作家总是在郁积于心的情感驱使下,在情感的燃烧中进行创作的。巴金就说过:“我心里有一团火,在熊熊地燃烧;我脑子里不停地响着一个声音:‘写吧,快写吧!’我觉得满身波涛般奔腾的感情等着倾吐”,“我的火是烧不尽的,我的感情是倾吐不完的,我的爱是不消失的。”(《序跋集》517页)列夫·托尔斯泰更把艺术感染力产生的条件全归结于创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一部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应该揭示作为生活主体"人"的价值.能否对生命本体意识进行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探讨生命意识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调动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等),完成对自然社会、现实人生感受传达的过程。要完美地实现这个过程,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不仅要认真观察生活,更需要全身心地拥抱生活,把握生活的脉搏,充分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芸芸众生的千差万别。熟视无睹、冷眼旁观决不能产生艺术。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使命在于以感性的艺术形式去反映客观现实。作为艺术的一种,文学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由于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生活,所以又决定了它反映方式的特殊性。这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始终须以感性的形式感知、把握和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这感性形式还必须能够诉诸人的感受与感情,使人一经感触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生活。概括说来,文学创作过程中形象感知的特征主要有四个:一、具象性;二、情感性;三、选择性;四、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家叶芝通过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等多文类写作,构筑了英语文学中一道丰富且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景。该文从叶芝对爱尔兰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辩证性推崇、对英国殖民历史文化的解构、对人类历史循环论的建构三个角度,考察其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维度,探讨其从历史沉思中汲取养分建构文艺思想,进而以文艺复兴运动来实现爱尔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空白(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省掉或虚写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而往往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本文针对什么是空白及空白的性质特征,它是怎样的一种创作手法,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含蓄之间的关系等作简单的分析。一、空白的性质及特点一种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的成熟完善是经过了位期的发展而日臻完备的。早在我国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大青希声,大象无形”,他认为真正完善的声音是无声,真正完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思维对象、思维与语言这三者的关系入手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学创作中思维、意象、语言的模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是极富个性化特征的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文学家的隐秘人格对此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在的未知领域。本文立足于艺术人格论的基本观点,着重开掘清理中外学术史上与此相关的理论建树,从“气”、“气血”、“气质”和生理遗传等方面考察隐秘人格在创作中的表现形态,并阐释艺术人格论与自然主义文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再创作、灯谜、诗词集句和趣味对联三类中国文学创作形式的典型范例分析 ,论述了一系列独特的数据挖掘式创作在我国文坛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光辉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想象,是文学创作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的加工而创造新文学形象的认识活动。其生理基础,是大脑旧的暂时联系,经过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联系。由于人们以记忆中保存的表象材料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可以创造出没有知觉过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文学想象是对记忆  相似文献   

17.
黑非洲文学创作中的英语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非洲文学创作中的英语变体张荣建从本世纪60年代起,黑非洲文学开始了令世人瞩目的崛起。无论是新独立的非洲国家还是尚未独立的非洲国家,都面临着饥饿、不发达、暴力和压迫,而这些也都成为用欧洲语言创作的黑非洲文学的主题。马里作家亚博·奥罗基姆于1968年出...  相似文献   

18.
19.
与其他作家相比,莫言是能把风景、心景、声景有机结合起来的著名作家,其创作中的风景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和情怀.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原始野性的自然风景、惨败绝望的民生风景,还有神秘灵动的幻化风景,但这些风景都不是外在于创作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蕴含了莫言20多年的故乡生活和童年体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不仅表明了莫言对民间...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然而由于表达情感的分寸、方式没有把握好,致使当前有些文学作品难以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本文试从情感投入的意义、分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文学创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