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梅山民俗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探索梅山民俗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推动湘中地区旅游市场开发,加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其核心价值而言是如何开发地域性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南江新文化”带的发现创造了一个新的南江地区旅游资源;南江地区旅游资源核心价值是其文化价值:可让旅游者了解完整的广东民系及古老的文化结构,具有旅游文化认知功能,对于探索岭南文化之根的寻根旅游活动具有开拓价值,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游客的文化憧憬,提高文化寻根的认同感。开发对策上应化文化资源为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3.
梅山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山文化核心景区已逐步形成,可进入性进一步畅通,旅游服务有潜力可挖。梅山文化的旅游资源、利好政策、区位衔接、文化底蕴、消费市场等已形成自身特色。要提高梅山文化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应在政府扶持与沟通、各方利益协调与平衡、旅游品牌打造与培育、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等方面构建梅山文化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辽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它主要由远古遗存、历史遗迹和近代战争纪念地等组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开发辽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文化旅游,应当确定科学的旅游开发战略,采用正确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红色资源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形态,物质文化形态是载体,精神文化形态才是主体;开发红色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包括政治文化价值、教育文化价值、区域文化力提升的引擎价值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可从旅游开发、其他产业开发、教育开发、深度整合开发、红色影视文化开发及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红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模式,增强保护意识,实现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7.
李白在安徽留下的诗篇、遗迹和传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蕴含着较大的旅游价值。安徽"李白文化"资源具有显性旅游价值、隐性旅游价值以及线路旅游价值。其显性旅游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安徽旅游资源的品位;二是可以促进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其隐性旅游价值在于:一是能够促进旅游宣传活动,二是能够改善旅游环境的整体形象。安徽"李白文化"资源还因为文化特色鲜明、蕴藏丰富以及与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而具有独特的线路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8.
名人文化是激起人们旅游欲的重要内驱动力,崇拜追忆名人及进行文化审美是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分布地域较广,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但开发程度较低,亟待进一步整合、利用。本文从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旅游经济意义;提出了兼具再现东坡文化风采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促进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双重含义的建议与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鸡为五德之禽,梅山地区鸡俗事象丰富,表现在婚嫁、生育、巫治、丧葬、饮食、节庆、神判、营造等方面,这些习俗源于梅山先人的太阳崇拜、生殖崇拜和求吉避凶信仰,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旅游资源进行经济价值评估,是旅游资源市场化的直接需要,也是改革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实现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必然要求。作为旅游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初步阐述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真实性"、"认识的不确定性"和"破坏的不可逆性"的含义,得出了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舒适型资源的结论,为舒适型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展北仑区海洋经济,应从兴建国际客运港,开发梅山岛、穿山半岛、梅水港和三山海洋,发展滨海旅游业与海洋新兴产业等方面着手.文章对此作了一些远期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商品中"文化"的价值随之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于人们对"文化"价值诉求的增强。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质是为游客提供"文化产品",即"卖的是文化",因此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保护传统文化。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业作为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旅游发展收入的排名和增长方便却存在退步的趋势。针对当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将文化旅游产品划分为自然生态类、遗迹遗址类、建筑文化类、文化旅游商品类和民俗节庆活动等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三大区域即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分布)和文化旅游景区等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目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处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活动以文物观光为主,吸引力不足;文化旅游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精品项目较为缺乏;文化旅游产业拓展不足,业态较难创新;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应着力于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应提升文化旅游过程中服务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旅游产品价值;应加强文化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旅游者文化体验质量;应对大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增强本省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赵文化旅游是邯郸文化旅游的两大龙头之一,如何推进赵文化研究的产业化是重中之重。赵地服饰因其反映慷慨悲歌民俗民风、乐舞之盛以及汉胡民族的融合而在赵文化旅游中颇具开发利用价值。赵地服饰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路径主要包括:有效利用赵地服饰文化资源,使历史遗迹搞活化,无形文化有形化,历史文化鲜活化、亲历化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辉映,将为开拓文化产业市场和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三国文化旅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和体验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可划分为个案研究、初步探索和热点研究三个阶段。总体而言,三国文化旅游研究还不平衡,也不成系统,应注重整体研究和开发,实行跨区域合作,以形成三国文化大旅游圈,增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充实区域旅游文化内涵正成为增强区域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干预方式。目前区域旅游文化在空间组织及布局优化模式上已形成休闲依附型、聚合串联型、附会植入型、会展节庆型等多种路径。作为旅游非优区的合肥经济圈,可以借鉴这些整合优化表达模式,发掘包公文化、地方戏剧、科技文博、会展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提炼区域文化核心价值,重构旅游文化产品营销表征,植入区域文化元素,重组区域相关要素,形成新的旅游服务链与供应链。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形象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论乡村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典型的乡村旅游景观是中国旅游资源景观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乡村景观的独特地域空间文化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乡村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总结国内外历史建筑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有四种开发模式比较可行。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开发是广州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与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向,而其有效途径就在于维持原有功能型、文化场馆型、主题街区型与整合提升型等四种模式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